摘 要:隨著現代化企業的轉型升級,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上用人單位更加看重職工的職業素養。對于高職會計人才而言,只要接受了系統的會計知識教育,通過后期的崗位培訓就能夠輕松的勝任工作中。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逐漸開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以滿足目前人才市場的需求。在文章中,筆者首先簡要的闡述了會計行業的職業素養內涵;其次,結合當前的企業發展趨勢分析了會計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最后,對校企合作模式下,會計人才職業素養教育體系建構提出了若干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教育;會計專業;職業素養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培養了大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尤其在新世紀以來高等教育不斷擴招,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相繼涌現?!爱a教融合”的模式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將院校的專業知識教學與企業的實際生產緊密連續,對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幫助。同時,在這種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如何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提高他們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就成了高職教育工作者們要思考的問題。
一、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素養是一種不成文的“制度”,雖然職工出現行為失范的現象可能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一定不為行業所容納。這是特定行業對從業人員提出的內在要求,是行業經過多年發展約定俗成的規矩,在部分行業中甚至出現了行業規范??傊?,職業素養是從業人員在崗位上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括專業技能、職業精神和道德水平等。從定義上不難了解,職業素養主要強調了三方面內容,其一是職業道德。職工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根據行業內的應該熱愛工作,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實際上這部分內容本身不具備約束力,需要從業人員加強自律,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其次是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職業技能指的是從業人員解決工作問題的具體方法和手段,也是個人在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最后是職業行為習慣。就是指從業人員在工作中的具體表現,比如做筆記、定計劃、勤學習等,對于職業素養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會計行業中,會計師不僅要對企業的賬目進行核算整理,同時還需要研究營收數據,對企業的發展計劃指明方向。隨著現代企業規模擴大,業務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這就給會計師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會計資格不是一種學歷而是一種職業能力認證方式,因此就導致許多會計師學歷低甚至是無學歷,只是通過了行業考試卻難以勝任現實中的工作。同時,會計師還需要具備業務素質。在企業經濟活動的審核管理中,數據和單位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營。這就需要從業人員工作細致,認真的鉆研會計業務。此外,會計人員還應該具備相應的道德素質與法制觀念。會計工作對企業資金的流向有著監督與核算的職責,部分從業人員對徇私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違背了職業的初衷。甚或有一些會計師因為一己私利參與其中,借助自身職位的便利弄虛作假,最終形成了受賄和挪用公款的現象。由此可見,會計行業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十分重要,復雜的工作內容也對高職會計專業的職業素養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二、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
團隊精神指的是職工在該部門的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這之間關系到同時之間的人際關系,也影響著具體項目的合作。現代化的企業十分注重企業內部的團結,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能夠優化資源配置。實踐證明,在具體的工作中又可以劃分出流程和工序,通過分工固定的方式能減少工序轉化造成的時間損失,同時職工對某環節的業務越來越熟練,不斷的提高企業運作效率。在會計行業中亦然,財務部門根據個人能力和工作內容,將具體的任務分攤給各成員,利用這種方式來改善以往落后的財務工作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同時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同時現代化企業也十分注重辦公氛圍的營造,對團隊凝聚力的培養也一直在進行嘗試。在會計行業中通過提高職工的團隊精神,能夠讓他們在個人利益和團隊利益之間做出正確的抉擇,共同促進企業的發展。只有做好財會工作,保障了企業資金鏈的明確與安全,才能使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吃苦耐勞與責任感
在傳統的象牙塔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眼高手低,雖然具備較好的專業知識,卻不愿意在工作中承擔自己的職責。在一份面向企業的調查報告中,絕大多數企業表示愿意錄用勤奮耐勞的員工。相反對于職業技能卻沒有太嚴苛的要求,甚至于部分簡單的工作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學習和深造來培養。部分學生對于“會計”這個行業沒有認同感,僅當作一項謀生的飯碗,一旦有更好的去處就毫不猶豫的跳槽。這都體現出目前的高職學生太過浮躁,在行業內禁不住磨礪耐不住寂寞,長此以往他們的職業素養也就越來越差。會計行業相對而言注重實踐,在行業內企業普遍較為關注工作經驗與資格證書。部分會計專業的學生就一門心思的應付考試,而在具體工作中則消極懈怠,對于任務能推脫就推脫。只是利用崗位經驗為自己“鍍金”,將來好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實際上,企業對于這種挑三揀四的職工缺乏好感,并不會大力培養,在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增強相應的責任感才更符合現實需求。
(三)扎實的專業技能
近些年高等教學不斷的擴招,生源規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經管類的專業更是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喜愛。但是,會計人員對于企業而言雖然十分重要,但由于不參與到具體的生產,因此辦公資源和人力資源分配就比較少。行業人員精簡的特點,與不斷擴大的生源規模形成了矛盾,在人才市場上會計人員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前文也曾提到過,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更多的關注于職業資格證書,相對弱化了文憑和學習在其中的影響。這就需要告知會計專業的學生具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并且通過了國家的考核。此外,還需要對會計工作業務有一定的了解,在讀期間利用寒暑假參與到實踐崗位中,磨練自己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職業素養教育體系建構
(一)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是各行各業都應該具備的基礎素養,是學生個人的三觀具體表現。對于會計行業而言,工作中涉及到企業大量的商業信息,甚至包括一些客戶的信息。一旦未能經受住誘惑,向同行泄露了商業機密則不僅損害了企業的經濟利益,同時還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除此之外,會計工作也涉及到大量的數據核算工作,如果會計師在工作中馬虎應付則會導致數據失實。這種情況往往可大可小,可能只是一些小瑕疵,也可能影響到大筆資金的去向不明,給企業決策制定造成干擾。由此可見,對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筆者建議,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首先要明確職業道德的重要性,確立職業道德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往往會借助到具體的案例來進行分析。筆者受到了啟發,大膽的提出利用具體事例的方式來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對行業內榜樣的樹立,讓學生有一個努力追趕的目標。同時也可以借助一些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事例來對學生警示,讓他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同時,還可以將職業素養教育融入到高職院校的德育思政工作中,通過輿論宣傳和主題講座的方式時刻敲響警鐘,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企業。
(二)建立起校企實踐平臺
職業素養顧名思義,是一個職工在具體崗位上的表現。因此在高職會計專業職業素養的教育過程中,也應該利用崗位對學生的塑造作用,逐漸的形成正確的職業素養。雖然部分院校對此早有認識,但是校企合作一直在一個比較低級的層面。部分企業收到辦公資源的限制只能提供很少的實習崗位,同時考慮到實習生對正常工作秩序的影響,對此也一直有著嚴格的要求。這就使得只有極少數優秀的學生才能進入到崗位上,而更多需要進行職業素養教育的學生反而失之交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建議院校和企業可以積極創新,打造全新的實踐平臺改善以往的模式。比如,院??梢栽谛乳_辟實習基地,利用學校盈余的教學資源來培養學生。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則需要提供具體的案例和業務內容,充分的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同時,為了規范和指導學生的具體操作,并悄無聲息的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企業還可以委派專人在現場進行監督引導。除了此類專業的實踐之外,院校還應該借助更加豐富的校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比如與院校達成協議,通過勤工助學和社會服務的形式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而企業則借助自身的資源與優勢,給同學們活動進行對接。這樣的方式,就能促進高職生完成角色的轉變迅速適應工作崗位。
(三)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
環境對于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在行為規范和內在素質上,學生更容易受到他人與氛圍的影響。因此,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高職院校可以依托企業既有的文化建設內容,來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教育。企業能長久屹立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人力資源管理和內部文化建設方面必然有不錯的經驗,而且這些內容也往往更契合企業的特色和發展方向。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往往也包含了人才的輸送,學生大概率會進入到相應的企業中,因此進行企業文化教育也是十分符合實際的。比如,對于特定的專業和班級就可以直接與合作方的名稱進行冠名,讓學生產生充分的認同感。同時在班級文化建設內也遵循企業文化的大方向,利用教室條幅的陳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職業氛圍。
(四)提升師資力量
在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中,通常由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中心和組織者。然而在高職院校中,教師除了要進行日常的授課以外,還需要進行理論研究以提升自己的職稱。他們往往屬于對具體工作內容的關心,多年來脫離會計實踐已經使他們對于職業素養逐漸淡忘,在教學中也就難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校企合作模式下,就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院??梢远ㄆ诮M織教師進入企業一線進行培訓,教師本身具備的扎實水平能夠幫助企業完成大量的工作,同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豐富了教學內容。此外,企業還可以委派會計骨干到學校擔任客座教授。以豐富的實踐經歷來輔助授課,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陶蓓.淺議如何在頂崗實習中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06).
[2]戚洪娜.立德樹人:基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思考[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10):125-128.
[3]劉彥.校企合作下高職會計專業職業素養教育體系的構建[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0):129.
[4]閆福華.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的構建[J].職教通訊,2014(14):9-10.
作者簡介:
杜希杰(1976.10—),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會計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