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鵬
摘 要:不少電商企業都是通過類金融模式發展起來的,并且成功借助這種融資方式將自身規模擴大,并且實現了快速的崛起。不過,伴隨著互聯網企業的快速發展,這些類金融企業也迎來了不小的挑戰。本文首先對類金融模式進行了簡要概述,闡述了"類金融"模式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并以國美和蘇寧為例闡述了互聯網時代"類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類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類金融模式概述
1.類金融模式的定義
類金融是指通過預收賬款或者延期付款的手段變相占取供應商的資金,進而為自己帶來沒有成本或者成本很低的短期資金,再將獲得的資金運用到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去。之所以把這種融資模式叫做“類金融”是因為它和傳統的無償借用外部資金來幫助自身發展的金融企業非常相像。
類金融模式指的是那些和商業銀行相似,可以在沒有成本或者成本很低的情況下獲得資金,同時將這些獲得的資金滾動使用,來幫助自身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幫助擴大企業規模,展開全新的經銷模式。
2.類金融模式的特征
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交易通常包括貨物交割和現金交割。如果企業能夠延期支付供應商貨款,將會給自身帶來大量的現金流量,進而幫助自身拓展商業渠道、擴大商業規模、提高談判能力等等。也就是說,企業可以通過這種“類金融”模式來占取供應商的資金,無償取得現金流,幫助企業擴大自身規模和業務。對于企業來說,這種資金循環模式是極具創新的。
類金融模式的基本框架是:企業本身已經具有較大的發展規模和有利的自身優勢,這會吸引不少供應商相繼為企業提供貨物,企業因此可以得到供應商不少的資金。隨后,企業將這些資金滾動使用,把這些資金逐漸轉化為可以長期擁有并長期使用的資金,同時運用這些資金來擴大自身的營運規模,幫助企業走向多元化發展。不過,這樣的類金融模式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在類金融模式下,企業的資金鏈條環環相扣,一旦某一個環節發生了斷裂,將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二、“類金融”模式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1.企業增長方式單調
當前,國內不少的連鎖企業都是靠新開業的店面來提升自身的業績,而沒有過多的挖掘已經存在的店面的增長潛力,這會導致整個行業的整體利潤有所下降,企業雖然規模逐漸擴大,卻不夠強大,對于企業的長久發展也是不利的。
對于類金融企業,尤其是家電連鎖企業來說,其最主要的競爭能力就是其價格優勢。在一個具有強大生產能力的買方市場中,如果消費者對于價格非常敏感,那么連鎖企業之間將會簽訂合約,建立價格統一戰線,來保障自身可以收獲一定的利潤,而不至于被越來越低的銷售價格壓榨。不過,這樣的統一戰線實際上是非常不穩定的,因為一旦有一家企業違約,整個戰線就會徹底崩潰,整個家電連鎖行業將會從主動變為被動。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下,家電連鎖行業的利潤呈下降趨勢,每個店面的銷售規模也逐漸減小,家電連鎖企業目前僅有的一些成本優勢也正伴隨著弱肉強食的企業競爭逐漸縮小。如果不能夠增加單個店面的盈利能力,把采購的優勢變為銷售的優勢,把門店的網絡優勢轉化為每一個門店的銷售優勢,那么企業危機將很快來到。
2.企業債務結構不合理
當前,不少類金融企業對于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零售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和日漸微薄的利潤,漸漸地,目前的利潤增長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其日益擴張的規模需要。事實上,企業的利潤并不是來自于產品的銷售,而是來自于負利率。
以國美為例,一般90天為結款期限,3個月的銷售款不用還,如果1天的銷售額是10萬元,90天就會有900萬元。企業掌握著大額的現金,如果存入銀行,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利息收入。一旦用于企業的經營發展,與其他企業使用資金相比,就免除了向銀行支付大量的貸款利息的責任。可以說,國美已經將商品的經營運作成功地轉化為一種短期貨幣經營。
3.企業和供應商的關系緊張
近些年,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存在著不少的問題,許多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的沖突,這說明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張。
隨著國內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供應商和零售商這兩者之間的力量強弱也出現了不小的變化,無論是在雙方談判的地位還是博弈的能力方面,都和過去有著天壤之別。過去,零售商處于非常劣勢的地位,供應商往往在談判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零售商則完全依照供應商的抉擇展開銷售工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零售商以較快的速度成長起來,其實力也越來越強,導致不少供應商已經開始依附于零售商,開始根據零售商的需求來改善自身的內部結構和商品性質。
不過,在多樣化的變化中,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的關系依然是相互依存,不離不棄的。通過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經驗得知,只有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形成相互依存,共同進步的關系,才有助于整個市場的和平穩定發展,雙方利益互損將對雙方企業都帶來不小的損失。
三、互聯網時代“類金融”企業可持續發展策略——以國美和蘇寧為例
1.轉變企業增長方式
對于類金融企業來說,網絡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載體,它可以為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價值。然而,怎樣充分運用這個載體,將網絡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是企業需要繼續詳細探討的。目前,網絡的帶來的各種潛在價值越來越多,其不但可以幫助類金融企業擴展經營范圍,還可以幫助企業提升整體經營深度,帶來更廣闊的人才,更加具有創新潛質的技術等等。以國美和蘇寧電器為例,他們在開展手機、PC業務之后,銷量大幅上漲,這就是互聯網為其帶來的收益的體現。
在過去,企業大多以民用電器為主,現在逐漸轉向商用電器,這也為企業帶來了創新與活力。與此同時,企業還可以運用廣泛分布的網絡資源進行相關的電子商務工作,讓每家門店的盈利能力都有所提升,并讓其帶動整個行業的利潤增長。
2.改變自身債務結構
以國美和蘇寧為例,雖然看似運營能力很強,盈利較多,但實際上,其債務問題已經逐漸顯現出來,假若沒有及時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將很有可能給整個企業甚至全行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類金融企業更應當避免占用上游供應商的資金,努力拓展更多的融資方式,努力縮小短期負債和非流動性負債之間的差距,讓供應商也能夠得到其應得的利益,給供應商營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幫助整個零售電商行業更好更快發展。
3.與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當前的金融市場是一個相對來講較為成熟的市場,分銷商應當擔負起自身的責任,承擔起產品銷售的工作,而不是讓生產商自己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家電生產廠商和零售主體之間的關系是合作關系,在這樣的關系下,他們之間合作共贏所能夠給雙方帶來的收益遠遠大于雙方之間的利益沖突。在這樣的背景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能夠給顧客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讓消費者感受到來自供應商和流通企業共同帶來的良好體驗。
從供應商的角度來講,如果想要獲取更多的利潤,應當盡可能減少生產成本;從零售商的角度來講,可以通過完善內部控制,來降低商品銷售過程中的銷售成本。供應商和零售商二者如果能夠相互信任,建設一個比較完善的配送系統,把同一個地區的貨物統一一次性配送,避免出現高頻率多次配送的情況,盡最大可能節約物流成本,真正讓供應商和零售商實現雙贏。
4.持續改進運營資本管理以實現類金融模式的價值優勢
對于類金融企業來說,營運資本管理時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公司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對于企業來說,沒有營運資本管理是一種風險決策方法,在這種方法中,速度至關重要,也就是提高對資本的利用率,在一定的投入下獲得最大的產出,在一定的產出目標下投入最小的資金量,這就是投入產出理論中的資源最佳配置原則。要想建立一個全面的運營資本管理計劃,應當從三方面著手:收入管理、供應鏈管理以及支出管理。因此,類金融企業實施營運資本管理應注重對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和流動負債的管理,從改善物流配送、采購庫存管理等業務入手,減少資金在各個環節的滯留,從根本上防范流動性風險。
5、積極推進企業連鎖產業
當前,隨著類金融企業的迅速發展,很多家電企業已經開始逐漸建立起連鎖店,這個過程通常被劃分為四個階段:賺取進銷差價、從供應商獲利、供應鏈優化和自身品牌利潤。
首先,賺取進銷差價,這是很多家電連鎖企業賺取利潤的開始,也就是起步階段;其次,便是從供應商那里賺取利潤,多種多樣的費用例如店慶費、進場費以及各種返點等都逐漸成為連鎖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再次是優化供應鏈,不少連鎖企業通過集中采購、個性化定制以及買斷等方式得到大額利潤;最后便是企業自身的品牌價值,企業自身的品牌、管理和服務等都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利潤,這也是連鎖企業最終的主要發展方向。
當前,中國家電連鎖企業的發展程度由于非理性的擴張模式和資金瓶頸,基本還處于前兩個發展階段,國美、蘇寧的上市,為家電連鎖企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奠定了基礎和條件,但真正要向更高階段發展還需要從上至下的觀念轉變,并加以時日方能實現。
結語
總之,類金融模式可以在企業遇到資金短缺情況時,給企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推動企業的整體發展。然而,類金融模式下,企業也同時面臨著資金償還風險和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只有合理運用類金融模式,才能真正讓其對企業的整體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吳紅光:國美、蘇寧:“類金融”生存[J].銷售與市場,2016,(3)
[2]閆昕.對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企業的“類金融”發展模式的思考[J].商業現代化,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