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摘要:低年級學生寫作文是考驗學生對于語言的認識以及對于文字表達方式的理解與認知,讓孩子們通過寫作去充分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充分反映了現在低年級學生在寫作方面所面臨的現實,從小培養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也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在低年級學生中,最難嘗試的是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教學問題,尤其是一些剛剛開始接觸寫作的學生,通常會產生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如果開始的時候不順暢就會讓孩子們產生對寫作的懼怕心理。
引言:
對于怎樣迅速、高效的提升低年級尤其是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現階段研究的一大重點問題,通過我的教學實地檢驗與思考,總結出以下幾點想法:
一、要提高能力就先培養興趣
任何事物的開始都源于興趣。我覺得任何教學的成功都離不開學生自身對于事物的興趣,而不是因為強制性的要求。因此我們應當努力激發出小學生們對于寫作的興趣才能更好的提高他們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他們的興趣呢?以下是我的觀點:
1.從短文欣賞到落實紙上,降低寫作題目的難度讓學生們有一個自然的過渡,激發出對于寫作的興趣。最好在寫作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將所做的事情過程和感想敘述出來,在敘述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學著寫下來,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困惑了。
2.觀察生活中發生在身邊的事情也可以激發學生們對于寫作的興趣。平時在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有自己的見識和感受才能豐富習作的素材,才會有東西可寫。
3.寫作要切題,要和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是一種不一樣的顏色,他們的思想不同,見解不同,腦洞也不同,對于農村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條件遠遠比不上城市的學生那么富有,自然也沒有城市孩子見識的多。比如城市的孩子會在寒暑假的時候出去旅旅游,去公園散散步,而農村孩子只能在空閑時間多打一份工以彌補家用。所以,在教學中命題要考慮到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千萬不要拿城市學生習以為常的現象去讓給農村的學生理解,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無從下手。那么為什么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會比城市學生差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教師對課標、教材解讀不到位;缺少良好的語言環境、“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寫作是一個從口頭語言開始再到書面落實轉化的過程,而農村孩子言語多為方言所以導致他們的作文平平無奇;缺乏科學的評價方式[1]。
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老師們應該轉變一下自己的教學方式
不管是教多大年齡段的學生,一個老師的見識都會悄無聲息的影響著學生們的思想。一個“出口成章”且又滿腹詩書的老師才能喚起學生對我們母語博大精深的贊賞,才可以激發出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喚起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同時,教師也得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豐富自己的身心,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河流的源頭活水,要想能源源不斷地給予學生滋潤,教師就要率先做出改變。
三、樹樹皆秋色,山山惟落暉。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寫作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寫作也是如此。要讓學生們喜歡上寫作文并且會寫作文,教師在改變教學觀念的前提下,應該謹遵課標要求,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創新出多種作文的教學方式,全方面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爭取做到“樹樹皆秋色,山山惟落暉”的效果[2]。
四、從點滴做起,一點一滴慢慢積累,增加學生們的見識
經驗都是從生活中培養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積累搜集素材的能力。要想讓作文寫的真情實意、生動感人且又具體有理,那么就需要搜集并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而寫作的素材大部分是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要盡可能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搜集、積累素材的能力。把在生活中凡是遇到沒見過的,好玩的或者是有意義的事情都記下來,一句兩句也可以,幾百個字也可以,不勉強拉長,也不硬要縮短,這樣我們的知識就會一點點的積累起來了。總之,我們要說老實話做老實事,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這種能力的方法有:
1、仔細觀察生活中所發生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并且對于有意義的事情最好可以及時記錄。這樣不僅獲取了寫作的素材,還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調。
2、精心設計,創設情境。教師要根據教材的要求,精心安排相關的寫作活動,為學生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寫作環境和氛圍,同時又可以激發起學生對文字的喜愛以及有了深刻的感情體驗,從無話可說到有話可寫。
3、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具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可以開設一些讀書角或晨讀屋,通過在班級圖書角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見識和氣理解能力,也可以讓學生把家里不長看的書目提供給圖書管理處,這樣也可以使有限的資源得到無限的利用。其次,可與條件較好的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讓孩子們可以得到一定的幫助,特別是圖書資料方面的幫助。第三,教師有選擇地推薦優秀讀物[3]。
結束語: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作文是最能體現一個學生創造力的地方,是素質教育的有利陣地。特別是對于農村教師,轉變老教學觀念和思想、在教學方式上更新換代是當前最需要攻克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作文成為口頭說心頭,手頭寫口頭的真情流露,成為孩子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的有利道具,成為師生弘揚祖國優良文化傳統的得力途徑,成為師生成長過程中最具生命活力的歷程。
參考文獻
[1]劉發彥.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J].甘肅教育. 2019(04):105.
[2]張海強.三步走,讓學生的寫作興趣更濃厚[J].學周刊. 2018(04):141-142.
[3]陳應忠.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興趣[J]. 學周刊. 2018(09):119-120.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桃林鎮永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