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麗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時代的到來,我國快速進入科學技術現代化發展階段。信息化、網絡化、精細化將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為研究對象,從介紹智慧城市概念內涵、產生背景等入手;闡述智慧城市與大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適宜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對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試圖從技術、人和制度三個維度剖析大數據時代下制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的種種困境及其原因,并據此嘗試提出構建適宜的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城市建設模式之建議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建設模式
當今社會,互聯網已經遍布全球,開啟了全新時代的到來,在我國對于網絡的使用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智慧城市是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是城市提質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體現了集約、智能、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本質需求。建設智慧城市既是湖南省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促進城市治理轉型、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現實需要,也是湖南省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的戰略抉擇。
1、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的內涵
當今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領域的數據都在經歷著井噴式的增長,數據來源多樣、種類繁多、數據量的增長也預示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把“智慧城市”定義為“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于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更高級別的城市形態。與早前的“數字城市”、“無線城市”相比,“智慧城市”的創新之處在于運用技術手段把一個城市里零星分布的信息化系統、物聯網系統、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的資源集中起來,升級成為一個具有全面協同、有效整合能力的有機整體,以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智慧城市是大數據發展的重要載體,而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是數據資源,兩者密不可分。大數據時代,更加重視數據的整合、流通、共享開放和深度利用,更加充分調動人員廣泛參與,更加推進制度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必由之路。
2、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城市建設模式探析
2.1加強數據收集和感知,提高城市感知水平
大數據時期利用的就是對大量信息的分析和處理而解決社會中出現的問題,所以政府部門應該主動加強在管理和服務過程中的數據感知和收集,并且加大促進商業機構采集在各流程中所產生的數據。城市應該提高對數據的感知能力,推進無線識別技術、傳感器、無線網絡、傳感網絡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基礎設施智慧化、城市運行與管理智能化。
2.2進一步整合數字資源,聯通城市信息孤島
我們要充分利用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三者的積極作用,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分工合作、利益協調、明確其責任地位,避免自建體系現象。在大數據時代,大力推進大數據基礎平臺和基礎網絡建設,積極推進信息資源數據交換和共享體系建設,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使大數據真正產生“大智慧”。同時,完善城市綜合管理運行體系,構建城市部門之間橫向融合、縱向貫通的合作機制,保持密切融合的業務合作關系,打破智慧城市建設中行政分割、管理分治的不利局面。
2.3提升城市居民參與力度
對于今后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的有效構建來說,還需要重點從城市居民入手進行積極關注,重點提升城市居民在這種城市構建規劃中的參與度,促使其能夠從自身出發,分析智慧城市構建的一些基本需求,進而也就能夠提供相應的建議,為智慧城市運行價值的充分發揮打好基礎。對于一些智慧項目的構建來說,城市居民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價值更是極為突出,能夠有效避免一些無用工程項目的構建,促使各個智慧項目都能夠發揮出最強的作用價值。
2.4加強政府和企業的協同作業
對于大數據時代下的智慧城市構建來說,還需要切實明確政府以及相關企業的工作權責,促使兩者能夠在這種智慧城市的構建中協調共處,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逐步提升智慧城市的構建水平。政府在這種智慧城市的構建中能夠發揮出較為理想的整體把關和宏觀調控效果,尤其是對于智慧城市的規劃能夠發揮出較強的指導和約束效果,而相應的企業則能夠在具體智慧項目構建,或者是在技術支持、資金支持方面提供較強的作用價值,兩者協調工作,進而也就能夠提升智慧城市構建水平。
2.5培養大數據人才,鼓勵萬眾創新
高精尖的創新型人才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有力支撐,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發現、培育和挖掘熟悉電子科學、計算機、測控、信息與通信工程和管理專業領域的大數據復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須把大數據人才培養擺在優先地位,把大數據隊伍建設融入城市人才建設總體部署中,明確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策略,為培養大數據相關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由于高校是培養大數據人才的直接場所,因此,城市有關部門要與高校聯手,使高校從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等各個方面統籌規劃,改變以往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了解和接觸本專業領域之外的其他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智慧城市建設所需專業人才。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可以充分運用手機、電腦、電視等家庭智能終端,幫助市民更加便捷地連接到各種學習平臺,擁有更廣闊的學習空間,籌劃繽紛多彩的智慧社區。這樣智慧城市也就成為了“學習城市”,不僅提高了城市的人力資本,也提升了城市競爭力。
結語:
智慧城市理念的出現為城市轉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和路徑,而大數據正在成為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能否有效利用大數據體現著一座城市的內在能量。有效利用大數據,促進智慧城市發展,不僅需要建設更高層次的信息技術系統、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也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深度參與人才培養,而且更需要改革舊有的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唯有如此,才能探索出適宜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建成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城市。
參考文獻:
[1]徐繼華,馮啟娜,陳貞汝.智慧政府:大數據治國時代的來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2.
[2]孫力智.慧城市建設中大數據及其構建探討[J].中國科技縱橫,2015(1).
[3]韓耀強.大數據: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J].中國測繪,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