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摘要】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土地制度改革的關鍵時期,在經濟快速發展及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的趨勢下,土地管理問題仍較突出。本文圍繞新形勢下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展開討論,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建議;規劃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而土地又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及根本,更是人類賴以生存及發展的基礎。但由于土地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其一旦被利用就意味著這一寶貴資源將越來越少。近些年,隨著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斷推行,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土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各級土地管理部門也在認真履行其職責,將這些法律法規貫徹執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然而,隨著城市化、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鎮涌進,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問題較為突出。另一方面,在旅游業快速興起的帶動下,鄉鎮土地非法買賣、亂搭亂建及非法侵占等土地管理問題日益凸顯,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新時期,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如何更好的進行土地管理,走集約土地利用之路是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1、現階段土地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部分地區土地產權仍較模糊。
眾所周知,我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形式與集體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說國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門等集體經濟組織具有土地所有權,可行使土地占有、土地使用及土地處分等權利。不過在現實的土地管理中,這種社會主義公有制通常只局限在土地地方或土地部門所有制層面上,并沒有真正實現國家土地所有權。土地的集體所有權主體猶如虛置,不僅弱化了其集體所有權,也使得土地的公有制意識逐漸淡化。土地的開發、利用與管理長期處于無政府狀態,使得集約用地難以開展,而且盲目濫用、撂荒閑置及掠奪式經營等現象較為常見。
1.2土地管理缺乏宏觀規劃
就目前來看,城鄉的土地管理中進行科學的土地規劃管理較仍滯后,土地使用方面情緒化及地方政府意志化現象較為嚴重。農村用地方面由于未制定詳細的專項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再加上農民維權意識、產權意識不高等因素影響,使得農村土地管理中毀林開荒、撂荒閑置、耕用土地建設民宅、土地非法承包、流轉等現象較為嚴重,土地利用率較低、且土地質量也大大下降,引發了水土流失、土地鹽漬化等一系列問題。而城市用地方面,地方政府過于盲目的追求城市的發展規模及面子工程,而忽略了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城鎮容積率低、土地浪費現象也十分嚴重。
1.3缺乏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的規范與約束,任何管理終將雜亂無章,對于土地管理來說更是如此。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鄉鎮的土地由政府“一手掌控”,政府既擔任著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又擔任著土地經營者及管理者的身份,并未專門設立獨立的土地管理機構,再加上土地管理制度的缺乏,導致管理隨意性大。由于缺乏嚴格的監管制度,地方政府總是持著睜著眼閉只眼的態度,再加上地方政府為了出政績,過于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及自身利益,盲目遵從客商意愿,擅自征地、先用后征等問題較為突出。土地規劃、土地利用期間缺乏制度的約束,造成土地資源大量浪費,土地集約利用難以開展。
2、新時期,加強土地管理的幾點建議
2.1明確土地產權關系
將土地產權關系明確,可很大程度上提高集體所有權地位,從而便于其進行統一管理。特別是對農民來說,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其產權及維權意識通常較為薄弱,從而導致其切身利益遭到了一定的侵犯。而明確農地產權,將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決策權及處置權明晰化,可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抵制或約束地方政府、農民或相關企業違法用地行為。在條件充許的情況下,可試行土地合理流轉走規模經營之路,適當的將土地使用權放寬,從而提高其機械化程度,促進土地走向集約利用之路,提高其經濟效益。城市用地方面要進一步加快土地產權制度建設,將土地所有權代表機構明確,走財產法人代表之路,在經濟及法律上真正實現國家土地所有權。
2.2科學進行規劃管理
規劃是管理的一項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必不可少的一項措施。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的人口向城市涌進,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用地緊缺問題也日益突顯,那么對土地進行規劃管理顯得更為重要。規劃要以基礎國情出發,立足于地方經濟發展實情,綜合考慮地方土地及經濟狀況,然后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合理確定建設及工業用地規模。在制定發展戰略時要把握好市場形態,除了保留地方特色風貌之外,還要堅持走生態發展及綠色發展等可持續發展之路,認清輕重,重視環境保護與土地質量及利用率,不斷挖掘地方土地的使用潛力,對不合理使用土地的一些行為加強監督,對城鄉土地利用進行科學規劃,對城鎮發展進行合理的調控,使土地利用結構及布局越來越合理,推動城鎮用地走向科學化軌道。
2.3完善土地管理相關制度
首先,完善補償機制,將征地補償標準提高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防止地方政府盲目征地。同時,將經營性用地及公益性用地嚴格區分,將政府的土地征收桶納入到公共利益范疇內,并明確公共利益的具體內容,從而約束地方政府的過度的征地行為。其次,完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從而調動農民積極的參與到保護耕地中來。再次,完善耕地保護責任制度,將責任層層落實,具體到部門,具體到個人。另外,為了更好的規范政府用土、征地等形為,可將審查制度、舉報制度及公眾參與等制度完善,提高土地管理的透明度,確保征地的公平性與公正性。最后,完善土地稅收制度。以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及集約用地需求為前提,構建行之有效地土地稅收體系,促進土地流轉,實現土地資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李玲玲.新形勢下鄉鎮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環球市場,2017(27).
[2]朱洪騰.解析新形勢下鄉鎮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大科技,2017(21).
[3]梁西偉,李杰.鄉鎮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有效對策分析[J].環球人文地理, 20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