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我國城市化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城市的占地面積也呈現出逐步擴張的趨勢。現階段我國諸多城市都逐漸朝著其周邊區域擴展和延伸,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進行城市發展的科學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求相關人員在開展城市設計工作的時候,必須借助相關空間理論與新興規劃方法。本文筆者就針對空間句法在大尺度城市設計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空間句法;大尺度城市設計;運用
1、空間句法概述
1.1空間句法的基本內涵
要全面掌握空間句法理論,最為首要的就是了解空間句法這一詞語本身的內涵,通常來說,空間句法主要可從句法和空間這兩個詞進行理解,這兩個詞都有著其自身獨特的內涵,與此同時,而這也是密切聯系的。首先,空間句法中所研究的空間主要指的就是空間本身,其并不包含其他非空間因素,現階段,我國在相關理論的研究方面,絕大部分研究人員都更加關注非空間因素的相關屬性,將空間理解為空間屬性或者空間分布,而不再是空間這一實體本身。空間句法理論中所研究的空間實際上是和實體相對立的形態,它是人們使用和生存的物質虛體,具備寬度、高度與長度等基本特性。其次,句法這一詞語的基本內涵一直都是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在理解上面臨的難點之一,它也是致使空間句法無法得到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原因,“句法”這個詞實際上指的就是其在語言學中的內涵,其強調的是不同空間單元所形成的相互關系以及這些關系之間的某些限制性規則,也就是同一個大空間內的任何一個小空間片段與其他片段之間的關系,以及形成這種關系的限制性條件。
1.2空間句法的主要理論及其表達
空間句法理論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實際上是空間功能和空間形式之間的相互關系,借助模型分析與行為學調查等多樣化的方法,站在系統論的視角來解讀不一樣的尺度之下,不同空間的關系以及形成這些關系的主要法則,進而深入探索保持城市發展活力和要素流動性的最佳空間結構,這一理論從誕生至今已經經過了無數次調整與優化,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具有較強針對性與動態性的理論體系。與空間句法相關的理論比較多,在成果的表達形式上也存在諸多差異,要真正理解空間句法,就必須首先掌握軸線模型、整合度模型分析以及校驗這幾個比較重要的概念。軸線模型是空間句法理論分析中應用頻率較高的一種方法,也是掌握城市獨特的空間結構,并對城市功能與空間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的前提,在完成軸線模型的繪制工作之后,下一步就是對模型的整合度進行分析,整合度彰顯的是某一空間到達的難易程度,在空間句法模型之中,通常在整合度較高的區域用紅色標注,在整合度較低的區域則用藍色標注。
2、空間句法在大尺度城市設計中的運用
本文筆者將蘇州作為例子來分析空間句法在大尺度城市設計中的實際運用,主要從前期研究階段與方案設計階段兩個層面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2.1前期研究階段
依據空間句法理論開展蘇州城市的設計規劃工作時,站在空間這一本體的角度出發,對現階段蘇州城區結構中發現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之后,在立足于現狀的前提下,構建了空間句法的軸線模型,之后再通過以前的經驗數據,對軸線模型進行全方位研究,并繪制出整合度分析圖,最后再依據已經更新的數據資料對軸線模型加以改進和完善,使之與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的要求更加符合。在實際采用空間句法理論的時候主要可總結出下列結論:
(1)在不考慮其他影響因素的基礎上,若僅僅通過空間本體的整合度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在一定的尺度范圍內,整合度與其對應的交通流量與交通方式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工作人員在對比分析非機動車與機動車觀測信息和尺度不同的整合模型之后發現,在高于10千米,低于20千米的范圍內,機動車交通量的統計值和空間的整合度關系比較密切,幾乎達到了70%以上,因此,可判定蘇州的平均行車半徑在10~20千米,借助相同的方式對人們出行半徑與非機動車行車半徑進行計算后發現,其關聯度分別為77%和64%。
(2)站在空間本體的視角來看,蘇州市的中心城區現階段并為完全形成各區域相互關聯的系統性結構,不僅如此,該城市老城區的空間結構整體性、層次性和周邊地區相比要高得多。此外,蘇州老城區與古城都帶有層次分明的網絡空間結構特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蘇州城區“4+1”獨立王國式結構形式的合理性。
2.2方案設計階段
方案設計階段也涉及到空間句法理論的運用,其主要功能表現在整體規劃方案的校驗、關鍵節點區域的定位以及潛力空間的辨識等三大方面。首先,站在空間句法的視角來看,城市規劃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高潛能空間的科學利用,最大限度打造出空間層次多樣化的整合度序列,讓城市這一社會系統中的重要有機體能實現正常有序運轉。在進行蘇州城市設計規劃的時候,通過把空間句法整合度模型與空間當前的使用狀況進行對比,筆者發現當前蘇州的幾個主要商業區已經在空間句法模型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且不同商業區之間由于半徑的差異,在整合度高低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根據多方面的分析,著眼于功能強化的基本目標,按照整治的科學思路,初步制定了蘇州未來幾年內的主城區服務中心等級規劃方案,同時,也對不同區域的商業形式提出了優化與改進建議,進而使其功能和空間潛力實現一一對應。
其次,在進行潛力區域規劃的前提下,根據當地的城市規劃目標、空間位置、景區資源、風俗文化等實際情況,確定未來發展的重點區域,站在突出城市特色的角度,再次對重點發展區域進行審核。由于當前蘇州新城區的結構完整性與空間整合度要遠遠低于老城區,致使人流過度聚集于傳統市中心,這就引發了城市未來發展和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之間的矛盾,所以,在城市規劃中應當將強化新區建設作為重點任務,逐步疏通其和傳統市中心之間的聯系,使老城區的人流量壓力能達到有效緩解。
結語:
實踐證明,將空間句法理論應用與大尺度城市設計之中,能有效滿足現代城市的規劃設計需求,但與此同時也對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大尺度城市的設計人員必須加強對空間句法理論的學習,并掌握與之有關的設計方法,這樣才能確保城市規劃設計的綜合質量。
參考文獻:
[1]伍敏,楊一帆,肖禮軍等.空間句法在大尺度城市設計中的運用[J].城市規劃學刊,2014,(2):94-104.
[2]楊璽.探究空間句法在大尺度城市設計中的運用[J].房地產導刊,2018,(8):4.
[3]陳曦.空間句法在大尺度城市設計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21):160,162.
作者簡介:
梁薇,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