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培娟
摘 要:從空間句法概念入手,分析和研究了影響換乘空間通達性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廈門地鐵一號線探討了綜合體換乘空間通達性設計措施。
關鍵詞:空間句法;軌道交通綜合體;換乘空間;通達性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1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2.131
地鐵換乘空間作為地鐵網絡構建的核心,其通達性直接影響著地鐵網絡的運行效率。而空間句法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筑理論,以其具有的利用率高等特點,成為了地鐵換乘空間設計的基礎。將通達性與空間句法有機整合,不僅能提高換乘空間的暢通度,還能促進我國軌道交通體系的進一步發展。
1 空間句法的概念
20世紀70年代,空間句法由英國倫敦大學巴格特建筑學院的比爾?希列爾首次提出。時至今日,該理念已發展成為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所謂“空間句法”,是指運用數學計算的方式計算空間與空間的通達性。其除了關注局部空間外,還側重于整體空間通達性的設計。隨著建筑領域的快速發展,空間句法理論在城市住宅區、地鐵線路規劃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影響軌道交通通達性的主要因素
2.1 軸線
軸線主要是指在同一平面空間內的線性延展要素,其與隔墻端點相切。在實際中,兩個端點之間的關系確定了該空間的可視范圍,也決定了乘客在換乘空間中的尋路范圍,比如步行距離、路線直接性等。在軌道交通綜合體中,換乘直接性常由線路換乘空間的組織方式所決定,如果阻礙過多,則一定會影響乘客的換乘效率。
2.2 視域
視域是指在軸線分析的基礎上,乘客換乘的尋路行為,具體表現為乘客在換乘空間內的目光所及之處。要想確保換乘高效性,就要在交通方式的組織過程中適當增大大廳的空間面積、空間透明度等,從而為乘客通行提供合適的換乘通道。
2.3 人流量
人流量是影響換乘空間的重要因素。如果人流可高效通過,則證明該空間具有較好的通達性;如果人流在某個換乘空間出現滯留現象,則說明該空間的通達性較差。因此,要想提換乘效率,需要合理優化換乘空間的體積等,從而避免滯留現象發生。
3 基于空間句法的通達性設計
為了進一步加強空間句法在換乘空間通達性設計中的應用,筆者參與了廈門城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建設項目,進一步通過實踐證明了空間句法在具體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3.1 利用空間句法分析項目基地
在設計建設方案前,設計師運用空間句法軟件對空間形態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了自身與周邊城市環境的關系等因素。該項目基地為長方形,整合度最高的位置在場地中央,受基地周邊交通的影響,其人流量、車流量較大。因此,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從商業區域涌出的人流。
3.2 堅持合理原則,實現規模設計
經分析得到了該項目基地的最高位置,因此,在具體設計中,主要換乘空間應設置在場地中間位置。在此過程中,雖然公交車會對綜合體入口的人流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從交通換乘的角度看,地下一層的站廳設計規模較大,可幫助乘客更好地實現地鐵與公交的換乘。
基于空間句法理論,針對站廳設計,應結合其規模對空間內部功能的分布形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如果站廳的空間較大,則可采取內涵型結構;如果站廳的空間較小,則可采取并列型結構。
目前,當換乘空間的人流量增加時,采用內涵型布局結構能明顯提高換乘效率,從而避免人流直流問題的發生,具有較高的通達性;而并列型布局作為中小型城市的主要結構,能更好地滿足換乘空間中人流的有效中轉,從而提高換乘空間的通達性。
為了確保建筑空間的通透性,建筑的4~7層采用了玻璃外墻,這在突出交通綜合體設計重點的同時,還美化了建筑的空間形態,體現出人文性的特點;建筑地下1層的平面設計主要根據公交站的換乘情況設計,將東、西兩側設計為了商業街,并設置了相應的流通通道,從而規范了整個空間布局;對于建筑中庭空間的設計,主要采用空中連廊、高架平臺等多元化設計,從而為乘客帶來更多的現代感、層次感,特別是廣場的大尺度設計,可使匆忙換乘的乘客享受空間設計的美感,使綜合體更好地發揮公共服務作用。
3.3 融合空間句法理論,提高通達性
運用空間句法理論分析整個設計方案后發現,項目基地東、西側接近高檔別墅區的道路具有較高的通達性,項目基地東側公交車出、入口與商業街的通達性較差。由于基地中間商業部分的整合度較高,其空間通達性較好。通過對廈門市地鐵綜合體方案的設計發現,對于換乘空間設計,需要結合其對整個綜合體的影響,并將此作為基點,合理組織換乘流線,從而不斷提高設計的科學性,促使軌道交通綜合體能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發揮作用。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空間句法作為一種新理論,在提高換乘中心設計通達性等方面占據著重要位置。因此,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明確影響換乘中心通達性的因素,掌握綜合體與周邊建筑、道路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堅持合理原則,完善換乘中心內、外部空間的設計,協調換乘中心與綜合體的關系,提高設計的科學性,從而促進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群,馬林兵,曹小曙,等.一種改進的基于空間句法的地鐵通達性演變研究——以廣佛地鐵為例[J].經濟地理,2015(03).
[2]董玉香,李禧婧,劉剛.基于空間句法的地鐵站換乘空間通達性初探——以北京西直門地鐵2號線換乘空間為例[J]. 華中建筑,2015(06).
[3]郭謙,吳殿廷,邱研,等.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通達性評價方法研究——以北京軌道交通網絡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4(04).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