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州地處我國江南地帶,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和發達的水系資源,無論是電子、農業還是文化藝術以及手工業都具有良好的發展歷史和發展勢頭。而繁榮的經濟和封建的制度以及宗教色彩的影響下,蘇州建筑也呈現出一種特殊美。本文以高中生的視覺對蘇州的建筑審美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視角;蘇州建筑;審美
蘇州建筑是我國特色建筑風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部分人對蘇州的第一印象。在提起蘇州時,首先出現在我們腦海中的就是粉墻黛瓦、小橋流水,這也說明蘇州的經典建筑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步入蘇州,白墻的清爽、黛瓦的質樸以及拱橋的精致性,都為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在青石路的街邊,錯落有致的排列著民居,河道中穿梭的烏篷船以及園林中雅致的庭院,組成了猶如水墨畫般的姑蘇古城。
1、蘇州建筑的實與虛
在對建筑的形體印象分析中,比較籠統的概括可以分為建筑的實和虛,而具體從蘇州的建筑特點來說,其中的實與虛指的就是粉墻與黛瓦的白與黑的對比。同時還包括建筑中建筑的實體與庭院的空間對此。從蘇州古城的建筑來看,其最有特點的為園林建筑。通過對蘇州園林的游覽和觀察可見,其中庭院中最具特色的即為墻上收放自如的洞口和門窗,這些洞口和門窗的形態各異,看似隨意的設置卻具有別具一格的美感[1]。這是因為建筑師在園林的設計中,不僅注重對實體建筑的造型,同時也更注重空間的形式表現。比如園林中庭院的設計、植物的栽植以及這些“月洞”“花窗”等洞口的設置等。不僅使建筑更具美感,同時也提升了建筑的藝術價值和人文氛圍。這也是蘇州建筑區別與其他地區的主要特點。
2、蘇州建筑的色彩與光影
雖然當前蘇州古建筑很多都經過了重建,同時也有很多新的建筑物,但是無論是重建還是新建的建筑物都仍然采用黑白的色調,而這種色調也已經成為了蘇州建筑的約定俗成,是蘇州建筑的特殊美感表現,也是當地人的性格體現,他們更喜歡淡雅、素潔的色彩。同時通過單一和明確的色彩搭配還能夠表現出建筑物特殊的作用。蘇州古城的民居建筑數量多,結構復雜,同時規模不一,但是卻在色彩上統一于黑白兩色,從而使得蘇州建筑的整體感覺協調、明快。蘇州民居在外形上比較狹長,所以采光效果不好,而且蘇州屬江南地區,陰雨天氣多,通過白色的墻面設計,更有利于民居的采光。此外部分建筑學者和風水研究人員將黑與白的色彩歸因于天地、陰陽,似乎更符合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個人認為蘇州建筑的色彩還是取決于當地人的審美、自然環境等因素。除了黑白兩色外,蘇州建筑中還會在街道的兩旁設置紅色的燈籠,雖然現代建筑已經將燈籠換成電燈,但是這種韻味還是存在的。
在建筑的設計中通過光線和陰影的適當反射,能夠體現出良好的形態感,蘇州建筑中就充分的利用光影的效果。蘇州建筑的街巷一般都狹而長,同時民居的進深大,不利于光線的接受,但是由于蘇州建筑中窗口以及洞口的開設比較合理,加之白墻以及植物的反射,使得蘇州建筑中的光影多而柔和,能夠體現出蘇州建筑的材料和整體形象的質感[2]。此外,蘇州園林中習慣于用竹子來點綴建筑和環境,而竹影斑駁、婀娜,所以我們經??梢栽陉柟饣蛘邿艄獾挠骋r下看到白墻上的竹影婆娑之態,這也是蘇州建筑中光影利用最突出的地方。此外,蘇州建筑中還善于應用假山,通過枯石展現山的玲瓏,洞壑的婉轉,體現出其中光影的無窮變化,這些光影都體現出設計者驚人的設計天賦和在建筑設計中花費的精力,于小處見世界,也體現出蘇州人的細膩和感性。
3、蘇州建筑的尺度與比例
蘇州古城的園林建筑中,大部分都采用正方形、六邊形等規則的平面設計形式,其他的部分也采用矩形的平面設計,在蘇州的建筑設計中習慣將其長度的方向稱之為寬,在梁架的構建中可以分成多個間架,左右兩榀屋架間視為一間房屋。受古代封建制度的影響,在蘇州的古建筑中一般都是3或者5間,其中居中的一間稱中間,兩側的統稱為次間。在民居的建設中,由南向北的臺基逐漸提升,檐口的高度是根據正面的面寬來確定,一般為正間的五分之四。蘇州建筑由南向北逐漸增高,這不僅由于居住房屋的通風和采光,同時也具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所以通過對蘇州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分析可見,其是根據人們生活起居的需求確定的。同時通過對蘇州民居建筑群的尺度和比例分析也能夠反映出當地居民的生活智慧、和諧的鄰里關系以及較高的藝術素養。
4、蘇州建筑的韻律與質感
提到韻律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五線譜上的音符,上下跳動的音符能夠連接成一篇生動的樂章,這種情景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經常會遇到的,比如電線上停留的燕子,我們仿佛能夠聽到它們所組成的韻律。同樣這種韻律感也可以在蘇州的建筑中體現。當我們深入的了解和走訪蘇州的建筑時,會發現蘇州黛色青瓦在園林中的排列恰似樂章中跳動的音符,我們也同樣能夠感受到其奏響的生動樂章。同時當我們暢游在蘇州園林建筑中,形態各異的花窗和門洞也是生活中跳動的音符,他們錯落有致,卻不完全統一,而這種韻律的感受使人們在瀏覽和觀賞中樂此不疲。此外,蘇州園林和街道的青石板雖然粗糙古樸,但是在踩踏的過程中卻能夠傾聽到其樸實而優美的韻律,使人們置身于江南的情調中。
蘇州建筑的質感也是建筑中的亮點之一,建筑的質感與建筑的材料具有直接的關系,一般來說我們將建筑材料的質感分為兩種:粗糙和光滑,其中粗糙表現的是一種粗礦的感覺,而光滑則表現出來的是精細的精神。在蘇州古城的傳統建筑中,粗糙質感的材料主要為木料、青石、青瓦等,而光滑的材料則包括玻璃、鵝卵石以及漆質材料等。要想使建筑能夠更好的凸顯出質感,需要將這些粗糙和光滑的材料進行有效的結合和穿插使用。比如青瓦屋頂與粉刷的墻面、粗糙的青石與光滑的鵝卵石路面組成等,都能夠體現出蘇州建筑的質感,這也是蘇州審美中優雅和精巧的體現。
結語:
綜上所述,蘇州建筑在我國的地區建筑中具有非常高的贊譽,通過對蘇州建筑的觀察和研究可見,蘇州建筑主要以粉墻黛瓦為基調,加之園林的襯托,更能夠體現出蘇州建筑的古樸韻味和獨特的美感。高中生的視野對建筑藝術的審美還尚顯膚淺,所以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加強對建筑審美學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對蘇州建筑美的分析和研究,體會其更深層次的韻味。
參考文獻:
[1]華曄,張奔,陸媛等.基于建筑符號學的蘇州建筑地域性傳承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3(1):58-62.
[2]劉輝.蘇州現代建筑地域化之路——基于水與蘇州傳統建筑的視角[J].江蘇建筑,2012(6):1-3.
作者簡介:
陳沛俊,出生年月:2000年5月,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樂山,學歷:高中,學校及班級:成都七中林蔭2018屆,研究方向: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