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柱 劉國華 林定學 劉金梁
【摘要】我國正處于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各類工程建設發展迅速,尤其是建筑行業的發展尤為快速。我國擁有眾多從事建筑行業的大、中、小企,其中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頗受限制,其行業生產空間前景堪憂,使建筑行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不利于我國當前新型城鎮發展的需求,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為此,筆者基于我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生存發展的現狀,結合多年的一線經驗、教訓l案例,歸納和分析了目前我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生存的主要困境和緣由,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生存空間
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的關鍵階段,尤其是提出“特色小鎮”建設和“振興鄉村”戰略后,對建筑工程的需求量較大,這是大型建筑企業無暇顧及的,而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國的中小型建筑企業卻面臨許多困境,既不利于中小企業的自身發展,也不利于我國城鎮化的建設大業,甚至連累到建設工程的高質量、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主要通過總結和歸納相關研究并結合筆者及其團隊30多年的經驗,分析了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生存的主要困境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對解決這些困境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對我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同時也為我國建設事業的良性發展貢獻力量。
1、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
筆者及團隊通過多年總結認為,我國的中小型建筑企業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必要。從實際建設過程而言,工程造價在幾十萬至幾千萬的建設工程還不需要諸如中鐵、中建等我國大型建筑集團公司的投入,特別是我國的小城鎮建設和“三農”建設。如農村農田水利、土地整理和農房新建或改造項目,這些工程項目的造價基本上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上千萬一個標段的都不多見。可見,這些項目的資金投入較小,相應的企業獲得的利潤也是有限的。其次,這些小型項目對建筑企業的高科技、先進設備和龐大管理團隊的依賴性極低。另外,這些小項目由中小型企業承擔能為大型建筑集團節約大量的人力、設備等資源,有利于其綜合力量參與國家級項目甚至世界級項目的競爭。最后,上述類型的小項目在我國較分散,尤其是關于農村的建設項目分布廣而散,應對這些建設項目大型的建設集團不如中小型建筑企業來得靈活、快捷。綜上,這些小項目更加適合中小型建筑企業來進行建設,使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在我國擁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2、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現狀
目前我國的建筑中小型施工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全國各種建筑施工企業大大小小數不勝數,如雨后春筍,多如牛毛。央企、國企、其他大型建筑集團公司的數量和社會地位較穩定,他們基本上包攬了國家大型項目,這是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無法企及的,這說明了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上升和存在的空間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國家各種政策法規引導下,國家投資項目是嚴格控制投資成本,特別是招標單位在其指導下均采取“最低價中標”的導向,個體企業更是算之又算,而實際上施工企業經過眾多同行競爭中標獲得的項目其利潤非常底。往往一個幾十萬、兩三百萬的工程就有幾十家公司參與投標,上千萬的項目甚至有上百家投標單位,在這種激烈競爭壓價、低價中標的情況下,即使中標又有多大的利潤空間?企業的本質是以盈利為目的,在利潤減少甚至沒有的情況下,建設工程的質量又如何保障?企業自身的素質水平又會如何發展?這就會形成一個不良現象,即中小建筑企業低價中標-為追求利潤而缺乏工程質量保障-業內聲譽受損-總體競爭勢力受損-中小建筑企業發展前景堪憂。
3、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困境及其形成緣由
3.1企業成立和競爭環境不良,缺乏制度保障
國家對建立建筑施工企業的門檻限制較低,只要符合建立條件就可以開辦建筑施工企業。國家對于一個縣、一個市、一個省究竟需要多少數量和等級的建筑施工企業才算合理并沒有相關的制度和要求。這導致了建筑企業的整體數量過飽和,總體質量不高,形成了隨處可見、爛市的局面。大大小小的建筑企業成立后,無論實力高低,在行業內的自由競爭中各憑能力和手段,但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遏制不良競爭現象的產生,不能徹底阻止一些劣質、空殼、借殼、倒賣資質的企業獲得項目承建,進而影響了工程建設的質量,產生消極的社會反響,不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因此,中小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堪憂。
3.2大形勢決定了中小建筑施工企業生存空間狹小
我國建筑業的央企和國企等大型企業人力、財力、物力資源雄厚,獲得上億的建筑工程對他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卻無法與之競爭抗衡,無法墊資幾千萬甚至幾個億,機械設備和建設管理團隊的實力根本無法達到大型項目的要求。因此中小建筑企業永遠處于下風,只能在大型企業的競爭中尋求剩余的、不愿意做的殘羹。所以中小建筑施工企業生存的空間很小,沒有選擇余地。
3.3設計施工圖不完善使中小建筑施工企業面臨成本增大
3.3.1施工圖的設計和審查層面不嚴謹,服務不及時
我國每年有大量的建筑類畢業生需要就業,相關的設計單位也在大量引進人才,因此相當一部分應屆畢業生進入到了工程設計類企業。這些新入職的人員絕大多數并沒有施工現場經驗,他們設計出的施工圖經常是漏洞百出,而設計負責人工作量大疏于審查;設計單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又缺乏對國內建筑行業的了解,導致設計的一些技術參數在國內現有的技術水平下無法完成。加之,圖紙審查機構又只審查國家強條和強規,忽略其他方面設計合的理性。
3.3.2建筑施工單位處于弱勢地位,維利艱難
由上述情況造成施工單位無法施工后,需要進行施工圖的變更、咨詢等,為此建筑施工企業往往要等上一個月,甚至幾個月,這就造成施工單位各種費用大大增加,但業主單位又不予認可。雖然有建筑行業有《建筑法》、《招投標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約束,但是現實社會中的潛規則造成了建筑施工單位在“業主-設計——質檢——施工”整個環節中處于最低地位,他們幾乎不敢去找業主商議這些費用問題,只有啞巴吃黃連自己承擔,并非如傳言般“建筑業是一個暴利行業”。
3.4清單編制人員水平決定施工企業利益
3.4.1編制人員的經驗
目前清單編制人員主要由具有建筑施工經驗的第一線人員和無施工經驗的學校畢業的學生共同構成,前者為數不多,后者每年在遞增,數量較大。盡管后者有相當一部分人也考取了相應的各種資格證件,但是他們沒有現場經驗,往往編制的清單就會出現漏項、缺項,特征描述不全等問題。一旦施工單位的決算人員同樣不專業,最終會造成沒有完全計算,隱形地給施工企業造成利潤損失。
比如筆者管理的幾個工程均出現特征描述不清的現象。其中一例,內江市東興區氣象局防災減災指揮中心工程的關于“樓面”的清單定額編制如下(表1):
而實際施工技術不是表1所描述的,應該描述如下(表2):
在此,需要引起注意:凡是現場施工中永遠不可能在20mm厚的樓面上能找平,而且面磚不可能百分之百平整,這會造成下面的砂漿調平層增厚。由此可見,就“樓面”一項,清單編制人員編制的內容根本沒有將實際施工的內容完全反應出來,完全根據定額和書、圖紙理論化地計算,這種漏項計價從根源上造成了施工成本的不合理增加,決算人員也無法與之爭執,這其中的損失又該如何?建筑施工企業最后有沒有利潤,有多少利潤?如果再遇到建材價格得不到合理認價,建筑施工企業最后必虧損。
3.4.2編制過程造成的后果
以筆者主持的內江市東興區氣象局防災減災指揮中心項目工程為例進行分析。2015年7月該項目中標,招標人設置了最高控制價,問題就出在這個控制價。比如控制價在400萬,那么投標人就只能在400萬以內來投標,而實際上業主的400萬控制價根本就不是一個真實的總價,是財政評審已經下浮了15-30%的總價。其實,業主在找造價咨詢公司編制施工圖預算價時就出問題了,因為造價人員的經驗加綜合素質能力因素將該工程應該(估計)550萬的程總價計算為450萬。這里面就明顯的存在上述編制過程中的漏項、缺項、數量不準確等問題,導致該工程的工程總價從根源上就個不合理的低價。
3.5履行合同和審計也是一道決定施工企業生死的關口
第一,合同均是業主擬定的,在招標公告中就公示了,不管公不公平、公不公正,投標單位是必須服從,沒有選擇的余地。本身業主不是經常招標,請的代理公司只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業主又不是很懂,任由招標代理機構說了算(暗中操作、設置門檻等)。其實合同中約定的事項對投標企業是不公平的,但是施工單位是沒有選擇的余地,必須簽訂合同。在后期合同履行中,業主因素占90%是無法履行的,原因很多。
第二,審計是建設工程最后一道關。凡是參加過國家投資項目的工程,在合同中必定有一句“施工單位報送的工程決算超過審計最終確定的5%以外,審計費用由施工單位自行承擔”。業內人士很清楚,審計單位的審計報酬并不高,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一些審計單位一般會想方設法砍掉施工單位的工程款。由于多數中小型建筑施工單位在投標時就已經注定是低價中標,本身利潤就很低,因此存在較多施工單位與審計單位“溝通”的現象。于是業主也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可以多審計幾次,而施工單位相應的又會多“溝通”幾次。這又會給國家、施工企業增加費用,這樣翻來覆去,最倒霉吃虧的往往還是施工單位。
4、對策及建議
(1)合理控制建筑企業的發展規模。相關部門可以考慮宏觀控制建筑施工企業的規模、發展的方向、允許的存在范圍及數量,以及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
(2)重視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可考慮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要求設計、審查、施工管理等從業人員須具備一定年限的現場施工經驗,爭取做到既有文憑又有水平。例如,可要求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以掌握行業的動向。
(3)加強保障制度體系的建立,加大法律的執行力度。為了建筑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從制度上為其提供保障,尤其是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定,以規范建筑市場的運轉。目前,建筑業的很多法律、法規、規范都處于看的狀態,并未真正落到實處。對于審計方面的不合理規定,國家現已有了相關的改善,即2017年國務院法制辦出函[2017]447號“關于糾正處理地方政府規章中以審計結果作為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竣工結算依據的有關規定的函”??梢姡瑖乙约跋嚓P部門已意識到目前的工程在決算時存在諸多的問題。習總書記曾說“法律的尊嚴在于執行”,所以建筑業的尊嚴和規范需要各級政府相關單位共同遵循和執行法律。例如對違反“持證上崗”、倒賣資質等嚴格查處。因此,建議國家建立一支真正管理和執行法律的隊伍,才能真正體現國家的強大和法律的威嚴。
(4)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中小建筑施工企業的困境和難處很多是源于一些不良競爭,需要從監督機制入手改變這種非正能量的社會現象。可考慮以法律法規為基礎,加大對設計、招投標、審計、竣工驗收、工程款項給付等環節的審查監督力度,并堅決對違規者或者不作為者進行懲罰,以杜絕惡性競爭風氣、服務,確保建設工程的質量合格。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還暫時離不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的去貢獻力量,但這些企業目前又確實存在生存的危機。本文通過重點分析這些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的困境及其產生原因,進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整改措施,以期進一步引起社會的重視,得到國家的相關政策支持,同時也望這類企業努力提高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以培養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建筑界人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