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
【摘 ?要】
班集體是孩子們“生活的家園”“學習的殿堂”和“精神的港灣”,如果說學生是待雕琢的“美玉”,那么班主任就是一名“雕刻師”,而班主任工作就是“雕琢美玉”的過程,是一顆心與多顆心磨合、互動、對話、共融的提升過程。然而,用心教育管理學生,就能按照自己心中的構想和希望,將璞玉雕刻成美玉嗎?答案是不確定的。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時用“心”也要有“度”, 讓班集體充滿溫情與暖意,讓班主任工作喚醒智慧和理性。
【關鍵詞】
智慧 ?心靈雕刻師 ?隱形的翅膀
一、教育孕育細節關注,見深度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了解孩子的思想、興趣、愛好、能力、稟賦、習氣,就談不上教育?!弊鳛榘嘀魅螒摃r刻積淀經驗、啟迪智慧、砥礪風格,關注孩子成長的每個細節,讓班上的每個孩子在老師殷切的教誨中、真誠的眼神中、悉心的關懷中,構筑健康的心靈,快樂地成長。
一名出色的“雕刻師”能雕刻各種璞玉展現出它們的價值,成為藝術品。作為班主任應該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以賞識的心態來對待學生。我們學校是較早的老新村小學,學生來源比較復雜,有無錫本地人、有外來新市民,也來自農村的,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各不相同。面對這樣的一群學生,首要的是要看得慣、容得下,用賞識的眼光有針對性地引導和鼓勵學生,也只有具備這種情感,并能真正塑造學生的心靈。班主任有時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殷切的話語,能夠為孩子創造一個有生命溫度的環境。我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做到了多賞心,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上課經常開小差,作業馬虎質量不高,但我沒有直接批評,我捕捉這幾個孩子的優點,再由優點延伸并指出缺點,鼓勵他們積極改正,這樣的教育方式就點亮了孩子的心燈,照亮了學生進步的征程。賞識教育來自于對學生的細微觀察,來自于對學生的點點關愛。多一分賞心就會給學生多一條前進的道路,多一分賞心就會給學生提高生命的溫度,我要高高舉起心燈,讓光亮照耀學生不斷前進。
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顯風度
“玉不雕不成器”,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尊重生命的獨特性,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
了解學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也不能局限于一隅,作為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讀懂寫在他們臉上的每一個表情。當約談學生的時候,事先需做好功課,他(她)喜歡什么、討厭什么、行為的動機,方可在談心的時候有的放矢地教育感化。如果你不了解學生就找其夸夸其談,容易引起反感,達不到預期的談話效果!只有對學生的性格和行為動機有了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形成有效溝通,師生之間坦誠相見,尋找出幫助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所以班主任要有滿腔的熱情,萬分的耐心,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應用現代教育心理學知識,努力增強與問題生溝通的藝術性。
為了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我經常和學生一起聊興趣、談新聞,了解現在青少年的內心動態。前段時間,我發現班上的有幾個孩子喜歡給其他同學起外號。通過了解,我發現以李杰為首的三個孩子比較調皮,但本質不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特別喜歡TFBOYS。于是,我把他們叫到辦公室,沒有直接指責他們,而是和他們聊起了TFBOYS,他們起初不敢多說,后來看到我也知道這個學生組合,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來。等到他們說到勁頭上,我插上一句話:“你們知道嗎?有些不喜歡TFBOYS人,給他們取了一個外號,你們知道嗎?”他們一臉詫異,異口同聲地問我:“叫什么?”我笑了笑說:“叫‘掏糞男孩?!彼麄円宦?,臉色變了,氣憤地說:“怎么能給別人起這么難聽的外號呢?”我微笑地看著他們,隨即他們都臉紅了,說:“陳老師,我們知道起外號不好,下次我們不會了?!蔽椅⑽⒌攸c了點頭,說:“起外號本身沒錯,很多名人都有外號,比如:‘活雷鋒‘詩圣等,這些文雅的外號都是用來贊美人的,但是,如果用綽號來取笑他人就不對了?!本瓦@樣,這件事就在班里平息了,正因為我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才能以TFBOYS為切入點,引起孩子們的注意,進行有的放矢的談話,沒用一句嚴厲的話語就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總而言之,我們要對學生有深入地、全面地了解,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學生因何喜,為何憂,打開學生的心鎖,走進學生的心靈。
三、家長參與班級建設,明效度
班級教育中,我們常常會忽略“家長”這個隱形教育資源,然而,家長在班級教育中的作用往往是不可小窺的,只要班主任老師放心地給予家長主人的權利,理解、尊重和欣賞他們,設置一些崗位并積極開展活動,家長們一定會成為我們的班級管理的推手,為孩子的心路成長歷程“添磚加瓦”!
以家長學校為平臺,每月舉行“家賓有約”訪談沙龍,邀請各工作崗位上的家長到班級來,利用少先隊活動課時間,講講他們的成長歷程、生活經歷,人生情感,讓孩子從這些家長身上了解每個生命體的發展過程,了解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之間的關系,從而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并獲得前進的力量。同時,活動架起了家長與學校、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橋梁,增進了情感交流,也使得班級育人工作與服務社會的目標密切相連,豐富了孩子的情感體驗、待人接物的經驗以及自我保護的意識,在班級這個“小社會”里了解“大社會”。
綜上所述,班主任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雕刻師”,“他山之石既借,何愁庭院璞玉難琢”,讓我們學會欣賞,小心呵護,做一個對學生終生影響的思想者,做一個讓學生敬而不畏的引導者,做一個有語言魅力的育人者,用“一把鑰匙”開啟“一個世界”。
【參考文獻】
【1】李曉文.學生自我發展之心理學探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
【2】龔浩然,黃秀蘭.班集體建設與學生個性發展【M】.廣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