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兵
【摘 ?要】
個性化的作文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留有想象的空間,善于張揚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個性化思維的發展。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小學 ?作文 ?個性化教學 ?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如何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成為了當下的教學重點。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開展習作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有著積極的意義。新課標要求教師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個性思維,促進其人格的發展。但就現階段而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性,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發展,而且還讓他們失去了寫作的興趣。基于此,教師需要充分地理解個性化教學的理念,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鼓勵他們用個人視角來看待世界,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有這樣,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情感才能得以正確良好的發展。寫作興趣,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鼓勵學生創新,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
研究表明,現階段很多中國的小學生學習雖然十分刻苦,投入很多精力,但是他們卻缺乏創新能力,當今社會創新型的人才是十分短缺的。小學教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黃金時期,因此,廣大教師需要深入貫徹新課標教學理念,發現長期以來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因素,確定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消除阻礙學生發展的障礙,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長期以來的應試教學理念和固化的教學思維是阻礙學生寫作創新意識發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教師在開展個性化作文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用獨特的視角去進行寫作活動,從而讓他們突破固有思維的束縛,使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比如,《狼和鹿》這篇課文講述了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這樣一件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鹿都代表了善良,而狼代表了兇惡。正是因為這樣,文中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的捕殺狼,導致最后鹿大量死亡。通過講述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們體會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為了發展學生個性化思維,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用辯證性的思維去看待事物之間的關系,培養他們辯證思維。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結合這篇課文的內容進行寫作,找出一些生活中事物之間的聯系,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用個性化的思維來看待生活,深入地挖掘事物之間的聯系。這樣一來,學生們便能初步打破固有思維的束縛,在個性化的寫作中提高自己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鼓勵學生修改,提高他們寫作的信心
傳統的習作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都采用“包辦”的教學方式,即作文主題由教師定,學生寫作后的修改任務也是教師完成。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卻往往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認真的批改,但是學生卻對教師的批注不屑一顧。這樣一來,教師等于做了無用功,學生們的寫作水平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久而久之,學生們還會在這種被動學習狀態下失去寫作的興趣。
鼓勵學生修改作文是開展小學作文個性化教學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來鼓勵他們進行修改。比如,在組織學生們進行“童年趣事”的寫作時,可以為學生們出示范文,讓學生們研究范文的寫作方法。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童年中經歷的一件趣事進行描寫,讓他們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把事件寫得具體,把情節寫得生動。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利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培養他們修改習作的習慣。當然,在學生修改的過程中,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也要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修改,與學生及時溝通,了解學生所要表達的內容,切忌矯枉過正。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互相修改,讓他們交流討論,指出其他同學在寫作中出現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他們在修改別人習作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還能讓他們寫作興趣得到有效的提高。由此可見,修改工作并不是教師一人的專利。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修改,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優點,從而更為準確地把握自己的寫作情況,從而讓他們修改能力及寫作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優化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寫作興趣是學生參與寫作活動的原動力。傳統的寫作教學由于形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失去了寫作興趣,而這樣是不利于他們個性化發展的。在個性化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關鍵環節。教師要善于優化教學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真正利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讓他們建立寫作的興趣。
教師優化教學方法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其進行引導。在與學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激發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比如在學校組織某次活動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們組織起來,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來交流分享此次活動中一些有趣的事件或者是較有感觸的事件。然后讓他們將其進行歸納總結,以活動中的某件事為主題盡情寫作。這樣一來,不僅為學生們的個性化寫作創造了條件,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在生活中提煉素材的意識,從而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寫作興趣,為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個性化的作文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留有想象的空間,善于張揚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個性化思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素質化教育的進程,踐行新課標的要求,為社會培養創新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盧濤.小學作文個性化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小學),2010(05)
【2】季小明.小學作文教學中個性化教學【J】.新課程(教研版),2010(04)
【3】馮嘉賢.張揚個性 愛上寫作——淺談小學作文的個性化教學【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
【4】王改霞.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初探【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01)
【5】李軍.實現小學作文個性化之我見【J】.新課程(中),2011(02)
【6】葉香紅.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個性化評價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1(24)
【7】黃韶華.小學高段學生個性化作文的寫作指導初探【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