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民
【摘 ?要】
小學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始終立足于學生的角度,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找到適合小學生的教學策略,多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就能夠逐漸讓小學生妙筆生花,寫出優美生動的作文,提高整體寫作能力。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小學 ?作文 ?有效 ?教學策略
寫作不僅僅考察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還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為了能夠滿足學生的寫作需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這樣的規定: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并且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來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為此,教師應當在教學策略方面做出創新和調整,為學生提供最好的作文課堂,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寫作,愛上寫作。
一、激發興趣,樂于表達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無論是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興趣的支撐。興趣的存在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往往會更加注重教學的結果,從而忽略了在過程中照顧學生的情緒。因此,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對寫作的興趣和熱情逐漸下降。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筆者建議教師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經驗,在課堂上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表達,從被動的接受狀態轉化為主動的寫作狀態。具體來說,可以從多個角度開展教學工作。比如說教師在作文課上鼓勵學生寫自己愿意寫的內容,不對作文的主題和題材進行限制。再比如說在課堂上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讓情境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除此之外,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也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在指導學生為別人畫一張像,完成一篇寫作的時候,在課堂的導入環節引入了一個“人物猜猜猜”的游戲,游戲的第一個環節是這樣的,我提前準備說一些印著職業的卡片,并且在課堂上向學生閱讀卡片上對職業的介紹,然后引導學生猜出卡片上是什么樣的人,比如說老師、醫生、司機、護士等等。通過第一個環節的游戲,學生的興趣逐漸濃烈起來。于是我順勢引入第二個環節的游戲,我讓學生每個人都準備出一張小紙條,然后在小紙條上寫出要讓大家猜的人的特征,比如說這個人的口頭禪、這個人的長相特點、這個人經常做哪些事等等,然后將這些小紙條收集到講臺上,隨機抽取一些,在課堂上讀一讀,引導大家猜測小紙條上寫的人是誰。這個游戲能夠引導學生對別人的特點進行整理和總結,為之后的寫作打好基礎。
二、引導觀察,豐富素材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會感到迷茫,看到題目之后不知道如何下手,寫什么成為了最大的問題。于是這些學生茫茫然開始下筆,最后寫出來的作文空洞無物,又或者千篇一律,無法體現出一定的寫作水準。在面對這種現狀的時候,我們都希望學生能夠擺脫這種困境。那么,怎樣做才能夠讓學生的作文更加豐富飽滿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學會觀察的好習慣,在日積月累中尋找和收集素材,用心感受生活,體會生活中的美好。生活之中的很多細節都能夠成為作文中的精彩綻放,因此,善于觀察是積累素材的主要途徑。
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有意觀察,所謂的有意觀察,指的是帶有一定目標指向的觀察。比如說在開展“找春天”這一主題的作文課時,我并沒有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春天,而是組織學生一起出教室,在校園里找找春天的蹤跡。操場上細細軟軟的草坪是春天,柳樹上飄落的飛絮是春天,花園里綻放的迎春花是春天,枝頭默然綻放的櫻花是春天,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兒也是春天。春天就在生活中,就在孩子們的眼里。這種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寫作帶來更多新鮮的、生動的素材,著實是一種高效、有趣的教學途徑。
三、注重閱讀,開闊思路
除了缺乏寫作興趣和缺乏寫作素材之外,在小學生群體中還存在著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表達能力太低。有的時候學生在看到某個題目的時候心中有想要表達的內容,但是寫在紙上的時候卻平平淡淡,甚至是枯燥無味,讓人沒有閱讀欲望。這種現象實際上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太弱的體現,想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要著手指導學生的寫作方法。一篇好的作文,不僅要擁有豐富生動的素材,還需要作者能夠妙筆生花,將平平淡淡的事情寫的充滿感情,充滿生機。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的閱讀教學來引導學生學習和模仿一些作家的寫作方法或者風格。小學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課文,這些課文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和學習,教師可以在課文教學中帶領學生對一些好的寫作手法,進行模仿訓練,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如在學習《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文章中有許多優美的描寫,都值得學生學習和臨摹。如作者在對泉水的聲音進行描寫時,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這段話中一共用了四個比喻來描寫泉水的聲音,這四句話句式工整,整體讀起來氣勢磅礴,如身臨其境一般。我在課堂的結尾抽出幾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學習這種寫作方式——比喻和修辭,讓學生自己確定一個描寫對象,然后對其進行比喻,用排比的句式來完成這段話的仿寫。
總而言之,作文的教學之路是漫長的,但是只要我們始終立足于學生的角度,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找到適合小學生的教學策略,多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就能夠逐漸讓小學生妙筆生花,寫出優美生動的作文,提高整體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單金麗.語文作文素材積累的實踐研究【J】.成才之路,2015(27)
【2】夏春梅.小學語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教師,2015(26)
【3】陳慧敏.注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J】.吉林教育,2015(28)
【4】強永蓮.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索與感受【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9)
【5】蒯鳳仙.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淺析【J】.新課程導學,2015(25)
【6】龔亞平.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5(30)
【7】李生紅.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若干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