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寧
【摘 ?要】
語感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直接感受,它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語感時,教師要緊扣學生的語言基礎,積極挖掘語感培養素材,使語感培養更接地氣。教師如何用心引領課堂,無痕培養學生的語感?本文就課本中的素材進行分析,探索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段學生的語感。
【關鍵詞】
語感培養 ?語言文字 ?感悟能力 ?應用能力
語感與識字、寫字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于都是從漢字入手,都需要反復地練習,不斷地摸索積累經驗,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之處在于識字寫字的要求比較低,小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很多生字,運用起來也比較容易。而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語感的培養就要難得多。培養一個人的語感,就是要讓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語言文字做出一個直接的判斷,對語言文字的分析、理解、感受、吸收進行綜合高效的歸納總結。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無痕培養學生的語感
現在的教室里都配備了比較全面的高科技教學工具,如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這些設備的使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語文課堂的情境設置。例如,教師在教授《靜夜思》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先播放一段由中國古典樂器古箏、琵琶等演奏的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之一的《春江花月夜》。詩人張若虛通過對“春”“江”“花”“月”“夜”的生動刻畫,由景入情,表達了離愁別緒、刻骨思鄉之情。教師通過多媒體,把課堂的整體基調定格在思鄉之情,繼而引出本課重點,即唐朝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代表作《靜夜思》,整體的切換顯得順其自然。學生開始自由品讀“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伴著優雅的琵琶曲,眼前仿佛真的出現了這樣一個畫面:潔白的月光透過窗臺,斑斑點點地灑落在詩人的床頭。思念家鄉的詩人,在這樣的夜色中久久不愿入睡,看看天上的明月,想起家鄉的親人朋友,是否也在欣賞著這一輪明月,是否也在思念著遠在他鄉的自己。學生在音樂、詩詞、想象中,迅速感受到了詩人的思鄉心切,甚至產生更多的聯想,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又如學習《小池》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圖片來展示詩人楊萬里筆下的“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通過山野間的涓涓細流,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在泉水上。水中的荷葉一點點地開始生長,還沒有盛開紅艷的荷花,蜻蜓就已經在荷葉之間飛來飛去,自由嬉戲。通過多媒體圖片,學生加深了對詩歌的意境理解,語感也在快速的提升,不需要教師不斷地點撥,自己閱讀就可以領悟到詩人想要表達的對自然萬物和諧共存的喜愛贊美之情。
二、編排趣味課本小短劇,無痕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低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都是能夠反映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話故事。教師在教授這類課文時,可以通過編排趣味小短劇,讓學生在親身演繹中,加強語感。
如在一年級課本中,有一篇課文叫《動物王國開大會》。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動物王國即將舉辦動物大會,老虎讓狗熊去發布開會通知,在狐貍、大灰狼、梅花鹿的幫助下,狗熊經過前后四次才把開會通知傳達準確。課文通過狗熊四次播報通知,讓學生知道發布通知時一定要把重要的內容說清楚、說完整這個生活基本道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演繹這個小故事,由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表演中還可以加入自己覺得符合這個動物形象特征的一些表情、動作,運用不同的語音語調表現此刻的情緒情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就被故事感染,可以感受到人物當時的情感,對課文語感的提升有特別不可替代的幫助,不是反復閱讀或者他人指引就能有這樣的收獲。因而,在課本中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趣味哲學童話故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去編排成小短劇進行演繹,提升語感。
三、引入直觀感受的素材,無痕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語文課堂中,面對文字大部分人都是直觀的去看。有時候,文字也可以去“聽”、去“聞”、去“嘗”。換句話說,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調動五官,綜合去考量課文中的內容。
比如在學習《端午粽》這篇課文時,學生可以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心理多個角度去感受端午佳節包粽子、吃粽子的快樂。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學生都在端午佳節吃過粽子,有的學生可能還與家長學習過如何包裹粽子,這些生活經驗給學生各種感官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強烈持久的。教師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回憶自己在端午節時與端午粽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第一次吃粽子是什么滋味。碧綠的艾葉的清新,包裹著甜甜的糯米,夾雜著粉嫩的紅豆、飽滿的大紅棗,或是咸鮮的臘肉搭配上小巧的鴨蛋黃,都是讓人回味無窮的體驗。通過全方位地調動感官,學生可以對文章的閱讀理解層次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生活是最好的指導者,教師在教學時,培養學生語感,可以多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最真實的感受。
總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語言文字的構成中,其語感的層次豐富是展現情感的最好方式。一個語感強烈的人,在學習或者生活中,都能對文字、對他人的言談做出快速的反應,可以領會到更深層次的意思,可以捕捉到其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可以說是一種智慧的表現。所以說,在這個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語感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韓艷.小學生語感培養的幾個途徑【J】.語文建設,2008(09)
【2】梅媛,賀莉.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例談【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