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吳新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高中語文教學應以審美為主,教學過程要充滿詩意和情趣。王崧舟也說過:“我希望能把語文教育做到生命的詩意一般。”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把“詩意”賦予到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讓學生能享受詩一般的語文課堂,教師應該堅定文字背后蘊含的巨大力量的信心,以美文的詩意情懷為學生打造一個美麗健康昂揚的精神家園,真正把語文教學的“詩意”引入課堂。教學中,可融入音樂、視頻、圖片等,洗滌學生的心靈,感受詩一樣的審美意境;引導學生陶醉于對文章的體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對文本的解構能力,走進文章詩一般的意境;教學要與經典隨行,引導學生盡情揮灑詩一樣的情懷,散發出人性的光輝。
一、創設詩意情境,引發閱讀欲望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就像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要以充滿詩意的話語去為這些花苞提供養分,以讓學生的情感充滿詩意地開放,而不是簡單地將冰冷的文本放在學生眼前。教學中,教師要以充滿詩意和情趣的情境引入新課,能使學生的內心很快得到平靜,并促使學生的情感同課文作者流露的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融入到文本感悟之中,感受如花一般美麗綻放的語文世界。
例如,我在教學《故都的秋》這一篇課文時,是這樣導入的:秋季能讓人感受到什么呢?毛主席站在橘子洲頭,寫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類霜天競自由”這般秋日的紅艷;杜甫登高望遠,有感而發,作下“風急天高猿嘯哀……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體現了秋日的悲涼;柳永徘徊在秋雨中的夜晚,滿目“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體現的又是秋之凄苦。那么郁達夫在秋日里又會有怎樣的感懷呢?
通過這一組對以往所學課文的排比介紹,營造出了充滿藝術氣息的課堂,使學生的內心產生層層漣漪,引起了對秋天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邊聽邊想象的過程中產生了對知識的渴望,對《故都的秋》的向往,形成了還未上課就激起了學生濃厚興趣的學習狀態,引發他們對文本的閱讀欲望,激發想感受郁達夫筆下不一樣的故都之秋的真切情懷。
二、誦讀經典語句,進行詩文熏染
五千年的傳承與積淀,使得中華文化熠熠生輝,展現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無窮的魅力。要想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意的氛圍,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隨時根據所學內容回想經典名篇中的與之照應的相關段落或句子,讓學生對這一些經典語句進行誦讀并識記,從而讓他們在誦讀與感悟的過程中接受詩意的熏陶。
例如,在教學《聽聽那冷雨》這篇經典散文時,我對學生進行這樣循循善誘的引導:“當我們說到雨的時候,大伙兒肯定會馬上聯想到煙雨蒙蒙、淅淅瀝瀝、傾盆大雨等詞,那你們知道對于雨的刻畫,從古到今的詩人是怎么描寫的嗎?”這就一下子活躍了課堂氣氛,啟迪學生去思考,引導學生對已積累過的有關雨的詩詞句展開回憶。然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引領學生去感受“騰云似涌煙,密雨如散絲”的煙雨朦朧之景,去聆聽“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雨聲與蛙聲,去領略“風如拔山努,雨如決河傾”的恢弘氣勢。隨之又引領學生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去欣賞高聳入云的崇山,去親近清澈見底的溪水。在欣賞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時,同時去回想王維在輞川別墅中的隱逸、劉禹錫在陋室的修身與養性、杜甫于浣花溪畔草屋的片刻安樂和李樂薇在空中樓閣的恬淡……
這樣的教學,以聯想賦予了課堂更多的詩意,增添了語文教學的文學美感,學生那純潔、稚嫩的內心也會被璀璨的文學光芒所照亮。
三、品讀名作,與名家對話,揮灑詩性人生
傳統的閱讀課堂上,教師一般擔任著權威的角色,學生一般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缺失學習主體的地位,致使學生無法放開思維去感受自己視角下的經典文學。為了對這種不利于學生發展的狀況進行變革,應需要利用對話平臺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教學中,我定期為學生播放百家講壇,學生對易中天等的《水煮三國》和于丹所講的《論語》快餐都興趣高昂,他們通過聆聽名家對文言文通俗扼要的講述,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感受到了古典文學的意趣,從而在班級中營造了走近名著感悟經典的良好氛圍,激發了學生對于經典名著閱讀的濃厚興趣。
當閱讀進行到一定的層次后,學生的表達需求就會被激發。他們可能想串講經典故事的情節,品評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可能想討論表達技巧的運用,也可能會搜集有關的研究專著……這就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拓展,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群體中開展學習交流活動,給學生提供交流心得的平臺和機會;也可以布置個性化的手寫任務,可以是摘抄好詞佳句,也可以是點評人物形象,還可以是對某些人物或情節作一定的研究。當然也可以舉辦朗誦大賽;課后寫作讀后感等,使學生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對名著的感悟與體會,養成閱讀名著感悟經典的良好習慣,激發閱讀的興趣與激情,在閱讀教學中推動讀寫能力的穩步提升。所以說,對經典的閱讀有利于學生各項基本語文技能的發展,而且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極大的好處,從而在心底里感受到名著詩意般的溫暖。
總之,領略語文詩意般的旅途既是一路荊棘,又能欣賞一路美景,教師應陪伴學生一路吟詩歌唱,這對學生而言是快樂也是幸福。在語文課上不僅需要詩意的彌漫,還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心中播下詩意的種子,使學生的心靈在語文課上得到真正地滋養,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怡文.閱讀場:讓閱讀成為精神享受【J】.語文教學通訊,2008(01)
【2】韋京娟.生態式語文閱讀教學淺析【J】.吉林教育,2011(14)
【3】張方健.試談生態教育觀下的語文閱讀教學【J】.中學語文,2008(09)
【4】鄭遠祥,唐世貴.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