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芳
【摘 ?要】
語文學習中,字詞、閱讀理解和作文寫作幾個方面與閱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改進傳統閱讀教學中出現的生硬、單一等問題對學生進行個性的閱讀教學。將學生的閱讀成果實踐操作和運用,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
小學生 ?語文學習 ?個性化閱讀 ?策略探究 ?分析
個性化閱讀能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將學生的思維拓展開來,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將不同的個體之間的差異展現出來并進行相互理解和協作,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其中也得以實踐。閱讀本身就是一個有讀者進行選擇、采納之后的個性化行為,學生的興趣愛好都不盡相同,選取的閱讀內容差異也較大。在一定情況下按照教師的預期進行同一作品的閱讀所產生的情感共鳴和體驗也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根據新課改的主要目標就是對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培養,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全方位學習行為。
一、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現狀
成績通常是一般學校唯一的成績檢驗方式,教師在講學過程中如果為了提升成績而向學生一味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的答題技巧和方法,閱讀教學就失去了自身原本的存在意義,學生在接受這種固化的閱讀模式教育之后,產生一種過于追求答案和結果的思維方式,進而閱讀質量不高,學生的個性發展產生局限。相對而言,教師在進行個性化閱讀課程時,一味地讓學生進行自由思考和個性化展示,也會導致學生的思維跳躍而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課程目標。
我國現在正在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但是總體來看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比例還是很重,尤其是在面對升學考試階段,課業繁重其它科目的作業和教學內容設定量都很大,學生因為作業和課業任務23點之前不能休息時有發生。時間上的不寬裕和課業兩個方面的因素,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閱讀,對教師來講個性化閱讀教學實施的難度較大。
二、實施個性化閱讀的措施
(一)設置合理的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目標
閱讀教學必然需要進行合理的解學目標設置,在課程目標的引導下開展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才能保證個性化閱讀的教學不偏離主題。如在《五彩池》的教學中,師生展開對話。教師要求學生進行第2自然段的朗讀,并指定踴躍報名的同學。學生閱讀到“那是個晴朗的日子,我開汽車來到藏龍山,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這一段結束之后,教師詢問學生的閱讀體驗和對自己朗讀的滿意程度。小孩子通常具有較強的自信心會直接回答滿意。教師針對學習內容詢問“五彩池”魅力都是通過什么展現出來的,有些學生回答我聽出五彩池神奇在“多”,因為對他讀的時候說了“漫山遍野”,這個詞讀得挺重的。教師對該同學提出表揚之后再繼續問:剛才閱讀的同學似乎只讀出了3000個,可實際五彩池有4000多個,哪位同學由興趣將全部的五彩池都讀出來呢?這時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出來,對課堂閱讀的興趣高漲。整個課堂在合理的目標設定之下,圍繞主題展開,教師課堂帶動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形象地將“漫山遍野”這一詞進行闡述,讓學生愿意通過學習來表現自己。保證整個課堂主題目標的完成,并讓學生的個性閱讀得以培養。
(二)適度介入情境,研究閱讀文本的內容
個性化閱讀教學內容較為豐富,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該順應學生的需求將多種手段并用。這對于語文老師來說除了提升自己的課本內容方面的基本知識能力,還要對相關知識進行補充,教師的個人素質要求較高。比方說在進行《暮江吟》時,讓學生對“一道殘陽鋪水中”進行討論,同學們各自對這個概念都會有自己各自不同理解,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有的學生認為其中“鋪”是全面覆蓋的意思;有些同學則認為夕陽是一種強調空間占據的現象,從而就像一層薄薄的蓋在整個水面上的沙料;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鋪”是指夕陽在水中出現的一個“大圈”。為了更好的幫助同學理解課文中“鋪”的概念,教師可以將其他的知識引入其中,可以將“青燈一盞文章鋪錦繡,苦心幾番詩詞發春華”解釋給學生,讓學生加深自己對《暮江吟》課文的理解,并教導學生要積極上進努力學習,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三)加入適當的課外閱讀指引,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
個性化閱讀要求學生首先從課本基礎內容入手,培養學生在閱讀時一個最基本的習慣和思考切入點的條件。但是僅僅靠課本固定的內容是不夠的,而且在考試和寫作表達中,這部分的閱讀量都不能滿足答題的基本知識儲備。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教育中,應該根據小學生的性格和年齡段的特征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籍,學生個人可以去市圖和省圖借閱。教師也可以在面對學生家長時,告知家長擴展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可以建議學生家長對適合的圖書進行購買,家長之間互相交流,提出合理的建議并通過督促學生,讓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將閱讀基礎打牢。這些書籍中可以讓學生重點閱讀國內的《楊紅櫻童話》《伊索寓言》。了解我國傳統的文化知識和國產童話的主要形式。另外國外作品中《安徒生童話》則是國際知名的童話,很多動畫作品都由此改編制作成的,了解其中內容對學生與他人之間溝通和引導學生興趣都有很大的幫助。
【結 ?語】
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個性閱讀培養,給學生在課堂參與表現提供了足夠的發揮空間,學生通過圍繞主題的個性化閱讀產生不同的體驗,教師加以指導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獨有的積極的性格特點,課外讀物的拓展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這些綜合條件能有效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海燕.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6(11)
【2】許在芳.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3(2)
【3】孫芳志.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