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介紹了國內院校本科能源經濟專業的發展背景,按照人才培養目標梳理了課程體系建設思路,結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基礎類、專業類、選修類課程進行了介紹,給出了學期安排計劃及輔助教學方法,以期為國內其他高校的能源經濟本科專業的師生提供借鑒。
關鍵詞:能源經濟;課程體系;本科專業
作者簡介:楊捷,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能源經濟。(北京 100191)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雙一流”引導專項資金項目“能源經濟專業建設”(編號:ZG211S181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9-0017-02
能源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能源需求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培養懂技術、懂經濟的合格人才成為了當務之急。國外的能源經濟專業正是在此背景下日益發展起來的,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工業生產大國,對各類能源的需求量巨大,同時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也很大,自然也就形成了對能源經濟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因此,如何建設好該專業,保障教學質量,造就合格人才,是國內高校面臨的迫切課題。
一、本科能源經濟專業的建設背景
自2010年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本科“能源經濟”專業以來,至今國內已有十多所院校陸陸續續開設了本科能源經濟專業(見表1),開辦比較早的有中國人民大學、江蘇大學。從招生方式看,有些院校實施大類招生方式。即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不能直接報“能源經濟”專業,而是按院校在高招時確定的一個大類專業填報志愿,如“經濟學”類,待上大學了一段時間之后(通常是一年)再對學生進行專業分流,那時學生可以選擇“能源經濟”專業。例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重慶大學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采取大類招生方式。不按大類招生的院校則在招生時直接按“能源經濟”專業招生,例如江蘇大學及上海電機學院等諸多院校。
二、本科能源經濟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能源經濟是一個典型的交叉學科。能源問題首先涉及許多技術問題,如何開采石油、天然氣、煤炭,如何發電,如何利用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氫能等。能源問題還涉及許多經濟問題,例如能源價格怎么定、按什么規則交易、政府該提供多少補貼。此外,能源問題也涉及許多政策問題,例如能源價格是否放開,是否允許發展核電。因此,“能源經濟”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既了解能源技術,又了解相關經濟理論的復合型人才。在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能源的供給和需求都變得日益國際化,比如中國每年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石油、天然氣。因此,“能源經濟”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還應該具有國際視野,打好英語基礎,了解外國政策趨勢、國際能源市場動態以及國外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本科能源經濟專業,是設立在經濟管理學院的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下的二級學科“應用經濟學”里面,于2016年新增。體現了既依托于北航的理工科基礎,同時又與經濟學、管理學緊密結合的特點。旨在培養勝任國家能源政策研究、能源產業規劃、能源技術經濟分析、能源金融以及國際能源合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三、本科能源經濟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1.基礎課。基礎課程是作為后續課程的鋪墊而要學習的課程,也是作為經濟管理大方向的學生都要學習的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英語”“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應用統計學”“會計學”等;與能源經濟更緊密的一些基礎課程還包括“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金融學”等,分別從開放經濟、研究方法、金融屬性等角度為后續學習夯實基礎。有些院校把這類課程稱為“通識課”“平臺課”或“專業基礎課”。
2.專業課。專業課是體現專業獨特知識內容的課程。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其能源經濟的專業課開設了11門(見表2)。這些課程都是直接涉及能源的一個或多個方面。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些方面的知識,將來才能做好和能源相關的各種工作。當然,不同高校在專業課設置上會結合自身特點而略有不同。例如,與北航的專業課相比,中國人民大學開設有“能源項目投資管理”“能源戰略與能源安全”“產業組織理論”等課程,而沒有開設“能源經濟文獻選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則開設有“能源法”“能源金融”等課程。
由于專業的交叉學科性質,許多內容既可以在這個課里講,也可以放到另外一個課里講。在“能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氣候經濟學”等課程的具體內容安排上,任課教師之間要事先進行討論、協調,確定課程內容大綱,避免出現內容大面積重復,給學生的認知造成混亂。此外,授課過程中要適當結合案例討論、課程設計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對于課程所用教材,有些課程國內已經有了通行的教材,如“能源經濟學”(魏一鳴,清華版)。但是由于能源經濟專業尚屬新興專業,學生群體總規模有限,故而教材的建設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目前還有不少課程的通行教材并不多。因此,各校基本就是由任課教師自己決定教材,或者由任課教師自編講義。在學生中大規模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目前尚不具備條件,主要原因還是讀者群體小,國內出版社引進版權發生經營虧損的風險太高。
3.選修課。選修課是供學生們按個人興趣選擇的一些課程,主要為了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習內容而開設。各個學校在選修課方面可根據本校情況自行制定。與能源相關的課程也可以作為選修課,供學生選擇,拓寬知識面。例如“能源系統規劃與模型”(從數學建模角度提供一些分析方法)“行業節能”(從節能政策和技術角度提供一些信息)。能源經濟專業在招生時,有的學校是招理科生、有的是招文科生,因此從總體上看學生的理工基礎是較弱的。如果院校設有二級學院,則招進來的能源經濟學生一般都是放在經濟學院或管理學院,后續的培養中技術類課程也不是這些學院的強項。因此,選修課的設置可以對能源技術基礎相關的課程,多增加一些,例如“石油生產技術”“冶金工藝”“新能源技術”等概論性質的課,這樣可以彌補學生的基礎短板。
四、本科能源經濟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
1.英語/雙語教學。能源經濟專業的學生將來要面向國際能源市場,通用英語和專業英語能力都需要比較強。而語言能力的提升是緩慢的過程,因此需要多門課程共同地、連續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既學習能源經濟理論知識,又學習相關英文詞匯的環境。例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就已組建全英文教學團隊,嘗試對能源經濟專業的學生采取英文授課,部分經管類基礎課已實施,個別專業課安排外教講授。
2.案例教學。講課過程中要多結合當今能源領域的最新政策動態、企業動態、技術發展動態,引用鮮活、生動的各類案例,與課程內容形成呼應,這樣才便于學生理解課程的內容、概念、原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用大連理工大學的“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或者哈佛大學案例庫、加拿大IVEY案例庫。
3.實踐教學。注意增加學生參與、學生動手的機會??梢园才判〗M討論、小組作業、課程設計、實地參觀、企業實習、參與科研課題、海外交換等活動,豐富學習形式、拓寬學習渠道。
4.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機等技術手段,挖掘豐富的國內外音、視頻資源及在線資源,在課堂上展示、講解,也讓學生多了解一些相關企業、政府機構、慕課(MOOC)平臺等,以便學生在課下可以繼續學習。
綜上所述,能源經濟是一個新興交叉學科,在國內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對于能源經濟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價值。開設該專業的高校,應當不斷積累經驗,互相借鑒,為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課程體系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周德群,楊列勛.能源軟科學:一門亟待發展的交叉性科學[J].管理學報,2008,(5):627-632.
[2] 孫睿,高晶晶.對能源經濟本科專業“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4,(36):117-119.
責任編輯 陳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