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婷 趙麗



摘 要:根據“電機與變壓器”課程和中職學生的特點,結合該課程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分析了“做中教,做中學”的實施流程,以直流發電機單元的第一課為例,闡述了具體的教學環節,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教學做一體;做中教;做中學;電機與變壓器;中職
作者簡介:陳春婷、趙麗,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 300222)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2-0079-03
“電機與變壓器”課程是中職院校電類相關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門專業課程,該課程的理論性比較強,知識較為抽象,實踐性也比較強,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練習才能掌握該課程要求的知識與技能。但由于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在“電機與變壓器”的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應引起廣大教師應有的重視。為此,本文就教學做一體在該門課程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究。
一、教學做一體概述
1.教學做一體釋義。在中職學校的課堂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親自動手去操作實踐,給學生示范,實現在“做”中“教”;學生也不是單純的聽講,而是要在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教師講述的知識與技能,實現在“做”中“學”。這對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理念非常契合,而其批判的“重教太過”與“教學分離”的現象也被成功改良,實現了“教”與“學”的完美平衡,并且將理論知識課堂與實踐課堂合理安排,[1]使得學生真正能夠快樂地學習并掌握扎實的知識與技能。
2.教學做一體的優點。①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中職院校的課堂更多的是實踐類課程,教師的理論知識講解時間只占一堂課的很少一部分,在理論知識的講述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專業需求,明白自己在學校學習階段應該掌握的知識與能力。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是留給學生實際操作練習用的。教師一邊講述知識一邊示范操作,學生在一邊學習一邊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熟練掌握知識技能,真正做到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的結合。學生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知道掌握這些技能是對以后的工作有幫助的,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就能被充分激發出來。②提高教師的素質。中職院校培養的是能夠動手動腦的技術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更專業的動手動腦的師范能力,即中職院校需要教師既能夠講解專業理論知識,又能夠親自動手操作。大多數師范類的大學或者有教育類專業的大學希望培養的是更偏向于研究型的人才,而使得學生師范能力不能得到充分鍛煉,學生大多擅長“學”,而不擅長“教”,也就沒辦法“扮演”好教師的角色。因此,中職院校在引進教師時需要篩選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且在后期對教師開展定期培訓,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
二、“電機與變壓器”課程的基本情況
1.課程開設情況。電機與變壓器類課程是中職學校許多專業的學生必須學習的專業課程,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開設電機學類相關課程的專業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類,包括數控技術應用、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電機電器制造與維修等專業,在職業基礎課模塊開設有名為“電機學”“電機與拖動”“電機與電器控制技術”[2]等的課程,介紹電機的相關知識,為后續的相關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一是知識目標,主要包括:通過學習,掌握常用交、直流電機、變壓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電機運行的基本理論,計算方法;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以及常用電氣儀表(器)的使用;掌握一定的電磁計算方法,培養學生運算能力;應用電機基本理論分析實際遇到的問題。二是技能目標,主要包括:培養學生電機的基本實驗方法與技能;培養學生正確合理選擇各種電機和變壓器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處理電機運行常見故障的能力。三是情感目標,主要包括: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和較強的協調能力以及獨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具有良好的行為規范和社會公德以及較強的法制觀念。
3.教學內容。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五個部分[3],具體內容見表1。
4.教學手段。教學中除在課堂進行理論教學外,還應該多使用實訓室、實物參觀、室外教學等資源,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課堂上重要知識點的講解還是教師通過板書及形象而生動的語言來表述效果更好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當堂課程重要的知識點,因此要把板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都能較好實現。教師的講稿、教案、PPT、實驗計劃等教學資料在開課初就可以發給學生,使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及學習進程有初步的了解,有助于學生做筆記、課外作業、完成相關實驗和期末復習等。[4]
三、教學做一體在“電機與變壓器”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1.教學總體流程。針對“電機與變壓器”課程理論性與實踐性都比較強的特點,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在教學實施的具體過程中主要按照圖1(P80)所示的流程來執行。由圖1可以得出,“做中教,做中學”在中職“電機與變壓器”課程的應用,在教學環節主要體現在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之間的互動。教師的角色除卻知識傳授者外,主要責任就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主持者,給學生提供學習指導,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通過學生小組之間的互助合作,解決課堂遇到的問題。互動環節則是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熱情,通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營造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共同進步。
2.具體教學環節。以直流發電機單元的第一課為例,目標是認識直流發電機的結構性能、工作原理,將第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分為六個部分,具體見表2。
教學實踐證明,堅持在中職院校應用“做中教,做中學”模式,結合中職院校的學生特點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因此,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在“電機與變壓器”課程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王志洲.職業教育實施“做中學、做中教”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以大連市輕工業學校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7):56-59.
[2] 杭守松.淺議中職“電機與電氣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J].職業教育研究,2010,(8):84-85.
[3] 胡亞娟,蘇韜.“電機學”實驗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J].教育教學論壇,2013,(47):22-23.
[4] 耿健.“做中學,做中教”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4):26-30.
[5] 李長征.“做中學,做中教”是職教生命線[J].中國培訓,2012,(1):57-58.
[6] 張莉潔,宋健輝.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實施“做中教、做中學”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5):78-80.
[7] 于忠生.職業院校“做中學、做中教”評價標準[J].中國成人教育,2012,(1):93-98.
責任編輯 陳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