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艷
[摘要] 目的 探究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該院2016年開展風險管理前后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實施風險管理后,患者投訴率(1.5%)明顯降低,低于實施風險管理前(3.9%)(χ2=8.62,P<0.01),患者滿意率實施風險管理前為85.6%,實施風險管理后為95.3%,明顯實施風險后高于實施風險前(χ2=42.84,P<0.01),風險事件發生率實施風險管理前為2.3%,實施風險管理后為0.9%,明顯低于實施風險管理前(χ2=4.92,P<0.05)。結論 在醫院臨床護理中引入風險管理可以顯著提高患者滿意率,降低患者投訴率,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實踐。
[關鍵詞] 護理管理;風險管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c)-0027-02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Value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HUA Yan
Lanshan District Fangcheng Health Center,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34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risk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in 2016 was reviewed. Results After risk management, the compliant rate of patients obviously decreased,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risk management (1.5% vs 3.9%)(χ2=8.62,P<0.01), and the satisfactory rate of patients after risk management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risk management,(95.3% vs 85.6%)(χ2=42.84,P<0.01),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risk events after risk management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risk management, (0.9% vs 2.3%)(χ2=4.92,P<0.05). Conclusion The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in the hospital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satisfactory rat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compliant rate and incidence rate of risk events, and it has a better application effect,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Application value
護理風險會對患者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殘、死亡等,使得臨床護理風險提高,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增大,影響健康護患關系的建立,對醫院產生嚴重的影響。而護理工作中不可避免會產生護理風險。據相關研究顯示,在醫院日常護理管理中開展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優質護理。為此該文選取該院2015年和2016年收治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實施風險管理前后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將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2016年實施風險管理后收治的患者400例,其中男237例,女163例,年齡22~74(48.5±3.2)歲;同時隨機選取2015年收治的400例患者作為對比開展回顧性分析,其中男230例,女170例,年齡24~70(46.4±3.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定期開展職業素養培訓 通過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相關護理風險知識和技能等提高其護理風險防護意識,提高其自身的職業素養,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水平,倡導優質服務理念,貫徹落實“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定期組織相關護理人員認真學習有關醫患風險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護理工作存在的法律風險認識水平,使其提高風險意識,增強責任意識。
1.2.2 構建風險管理體系 在日常護理實踐中有很多環節需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科學的識別、評價及處理,構建風險管理體系,從而降低醫療風險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避免醫患關系緊張及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醫院風險經濟損失。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具體包括:①設定管理目標,要設定管理目標并由此進行潛在風險目標的鑒定;②開展風險評估,對存在的潛在風險的危害及后果等進行綜合性分析,開展風險評估;③制定風險應對策略,積極預先構建應對方案,從而使得風險的不良發生率、影響程度得到有效控制;④加強信息交流和溝通,及時處理和預防存在的風險因素,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1.2.3 加強風險管理 ①建立風險控制和管理小組,小組成員既有負責人,也要有護士長和護理工作人員,開展日常風險檢查和分析、評估和監測等,制定預案,及時進行事件的處理工作等。②加強對重點護理風險的管理工作。在臨床護理中對部分重點風險發生環節如手術室等,要認真、科學、嚴謹地對待,這些環節是風險高發區域,易發生醫療糾紛,所以需要進行重點風險控制和監測,如果出現風險,需要進行迅速處理。③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和業務水平。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是不同的,風險有著不可預測性,所以需要護理人員具有扎實過硬、全面的護理技能,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最大可能地促進工作的順利進行。④制定完善的風險控制和預防制定,并加以認真貫徹和落實,要對護理管理及風險管理制度進行充實和完善,對醫療設備設施、使用藥品器材等開展有效科學管理,建立標準化的工作程序。第五,及時處理醫患糾紛。對于發生的各類醫患糾紛問題,不管事件輕重緩急都需要進行及時回應和妥善處理。及時處理和回復家屬投訴等,處理好醫患關系,做好服務工作,必要時訴諸法律手段。
1.3 效果評價
對實施風險管理前后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統計患者滿意率、投訴率及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開展效果評價。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實施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χ2檢驗,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具體實施風險管理前后的臨床護理效果對比如表1所示。通過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提高,患者的投訴率降低,同時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下降。
3 討論
護理風險的存在使得患者的病情治愈面臨風險,產生病情惡化和死亡等重大事件,這些風險存在于護理及治療的每個具體環節中,所以對于存在的護理風險,僅僅依靠傳統的護理經驗是不行的,還需加強對護理風險的管理,加強對潛在風險的認識、分析、評估及預防,構建系統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該院自2016年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措施有定期開展職業素養培訓,提高護理技能和風險防控意識;構建風險管理體系,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加強風險管理管理和預防控制;加強護理工作管理,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事故預防等。實施風險管理后患者滿意率明顯提高,患者投訴率和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P<0.05),結果說明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具有明顯效果。
綜上所述,在護理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投訴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錢月華.老年患者靜脈輸液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與效果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17(45):102-103.
[2] 沈靜.風險管理對血液科護理安全的影響研究[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4(4):42-43.
[3] 譚堅青,鄭曉霞,林海芳.風險管理方法在早產兒PICC護理工作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7,7(5):47-48.
[4] 吳旻.風險管理對提高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質量的效果分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7,6(5):112-113.
[5] 王麗.風險管理在腎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1(S1):102-103.
[6] 李冬菊,周艷紅,徐麗芳.風險管理在高齡胸外科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0(15):88-89.
[7] 張沁蓮,董金彥,羅珊.精細化管理在門診病人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循證護理,2017,2(3):90-91.
[8] 嚴秋芳.風險管理對新生兒病區護理效果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12(17):92-93.
(收稿日期: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