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妍 劉悅琤 張程
[摘要] 目的 探討提高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效果的方法,為提高高校實驗教學效果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將2016級免疫學專業的2個班級隨機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按照傳統的實驗課教學模式進行實驗教學,觀察組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采用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比較兩組學生的實驗課的學習效果。結果 觀察組學生的免疫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學生對教學質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滿意率分別為98.12%和84.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在免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免疫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提高免疫學實踐課的教學效果,有助于促進教學改革,值得在高效教學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效果;改革;教學
[中圖分類號] R3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1(a)-0115-02
免疫學是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學科學,免疫是機體識別“非己”和“自身”抗原,對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對“非己”抗原產生排斥作用的生理功能,當免疫功能失調時,會對機體產生有害的反應,引起自身免疫疾病、過敏反應,甚至引發腫瘤[1]。免疫學實驗教學為免疫學理論教學的補充課程,在免疫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注重實驗內容,輕視教學方法等,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實現免疫學專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該校對傳統免疫學實踐教學進行改進,對2016年63名學生制定新的實驗教學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校2016級免疫學專業的2個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1班63名為對照組,2班的64名為觀察組。對照組學生中男23名,女40名,年齡20~22歲,平均(21.0±1.29)歲;觀察組學生中男22名,女42名,年齡19~22歲,平均(20.5±1.81)歲。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入學成績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學生按照傳統實驗課教學模式進行免疫學教學,以授課教師和實驗教材為中心,以講授為主要教學方法,學生負責聽講和操作,教師做適當的輔導,最后學生上交實驗報告,學期末進行實踐考試。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的教學方法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將新的實驗教學方法應用于實驗課的教學中。
①課前預習理論知識。教師提前將實驗課的教學內容下發到學生手中,并將免疫學中的理論性很強知識點整理成視頻、圖片或文本形式的知識點,上傳到學習平臺,下發學習任務,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實驗教學內容,初步了解上課教師所教授內容。
②學生講解。課上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選取代表講解預習內容,其他學生挑出其講解的不足之處和缺陷之處。
③精煉講解。對學生講解的內容進行總結與歸納,表揚優點,指出不足,讓學生明白其課前預習的不足,并進行改進。
④小組討論。下課前,預留20 min,由學生及教師提出問題,分組討論,討論時間為5 min,討論后各組推選代表進行匯報討論情況,最后由教師點評、總結;期末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進行考核,所有監考教師均經過統一的培訓,考場紀律嚴格,考場均無作弊現象,考試后按照教務科的統一要求,采用相同的評分標準進行閱卷。
1.3 評價方法
對兩組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進行考核,并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通過師生互評、學生自評的方式進行教學滿意度的調查[2-4]。
非常滿意:對教學過程非常滿意,顯著提高了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滿意:對教學過程基本滿意,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有一定的提高;不滿意:對教學過程不滿意,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沒有提高;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該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對2種教育方法之間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差異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經過不同教學方法,觀察組實習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掌握程度均好于對照組。經比較,兩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2.2 教學滿意度結果
經過教學改革后,觀察組學生對教學質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滿意率分別為98.12%和84.91%。經比較,兩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3。
3 討論
免疫功能是根據免疫識別發揮作用,可以對外源性異物的免疫防御,消除突變細胞的免疫監視,去除衰退或者損傷細胞的免疫,維持自身穩定[5]。免疫學是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學科學,免疫是機體識別“非己”和“自身”抗原,對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對“非己”抗原產生排斥作用的生理功能。但是當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時,會對機體產生有害的反應,引起自身免疫疾病、過敏反應,甚至引發腫瘤。免疫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是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學科,免疫學的發展經歷了經驗免疫學時期、經典免疫學時期、近代免疫學時期和現代免疫學時期。免疫學實驗教學為免疫學理論教學的補充課程,在免疫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注重實驗內容,輕視教學方法等。
實驗教學是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不可或缺的平臺,實驗課為小班教學,可以實現分組討論,增進師生討論,便于溝通。實驗過程等待的時間較長,因此教師有效地利用課上空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提高實踐課的教學效果。實踐課的教學改革不僅要改進教學方法,而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思維,明白實驗設計的思路與關鍵點,懂得舉一反三,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6-7]。
該文探討提高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效果的方法,為提高高校實驗教學效果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觀察組學生的免疫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學生對教學質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滿意率分別為98.12%和84.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免疫學實驗課的教學改革,發現新的授課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深受學生的歡迎,不僅可以學生鞏固理論課學到的免疫學知識,還可以完成理論知識于實踐操作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值得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實驗課教學改革在醫學院校實踐課程中的使用不僅可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值得在教學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茜,甫拉提·熱西提,魏曉麗,等.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改革與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7):13-14.
[2] 宋小天,楊建嶺,劉偉,等.醫學免疫學實驗課進行雙語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4):18-19.
[3] 史霖,周曉勃,雷艷君,等.微信平臺在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30(6):685-688.
[4] 王輝.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及實踐[J].科教文匯,2016(4中旬刊):77-78.
[5] 陳青閣,劉超怡,王玉珍,等.PBL-LBL聯合教學法在免疫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J].廣東化工,2015,42(17):187-188.
[6] 許永萍.中職微生物免疫學實驗課教學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5,32(2):77-78.
[7] 周曉勃,劉如意,雷艷君,等.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及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1):119-121.
(收稿日期:201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