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超
[摘要] 該文旨在探究循證醫學理念對泌尿外科臨床預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的影響,為強化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提供借鑒。研究中采用雙盲法將2017年納入的800例泌尿外科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實行常規化管理,實驗組實現循證管理,并對實施管理后兩組醫護人員預防性抗生素知識了解情況進行考察與評價,并對患者中預防性抗生素不合理發生情況和術后感染情況進行統計。實驗結果顯示,實施循證管理后,醫護人員預防性抗生素知識各類別分值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要高,而患者發生預防性抗生素不合理率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要低,而且術后感染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認為,循證管理對醫護人員加快掌握泌尿外科預防性抗生素相關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以循證醫學理念指導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減少不合理使用,對手術后感染進行及時有效的預防。
[關鍵詞] 循證醫學理念;泌尿外科;預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0(c)-0026-03
當前,隨著我國現代醫藥事業疾速發展,廣譜抗生素使用界限也在不斷擴大,各級醫院(一級、二級、三級)使用抗生素水平都已經超過70%。實際上,預防性抗生素的作用主要是預防感染,然而如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會引起不良用藥反應,增加耐藥菌株,而這也是當前致使醫院感染的主因,此外這類感染醫治較為困難,效果不好。放眼世界,濫用抗生素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醫療衛生現象。所以,強化泌尿外科臨床預防性抗生素的規范使用與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此研究基于循證醫學理念,選取2017年納入的8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循證管理法對泌尿外科臨床預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共計800例患者,并依照雙盲法進行分組。實驗組患者:男264例,女136例,年齡在18~70歲之間。對照組患者:男240例,女160例,年齡在18~65歲之間。此外,這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配置醫療護理人員:護士20名,護師6名,護士長2名;實習醫生2名,主治醫師4名,工作年限基本都在2~20年。對照組配置醫療護理人員:護士18名,護士6名,護士長2名;實習醫生4名,主治醫師4名,工作年限1~18年。這兩組醫療護理人員相關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納入的患者都符合以下條件:知情告知書已簽訂;沒有泌尿系統外其他系統及臟器嚴重疾病;沒有精神病病史。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進行例行的護理管理。主要是用定期檢查、考核培訓等形式,來核驗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合理情況,并及時對考核不理想的進行再次培訓教育。
而實驗組則基于常規護理管理進行循證管理。
①建立一個小組,來統領循證管理工作。通過選拔考核,聘用1名醫生當組長,1名護理人員當小組副組長。要加強循證管理知識的培訓與教育,促使組員對循證管理相關制度規范有詳細而明確的了解。
②搜尋循證憑據。詳細分析近年來泌尿外科抗生素使用情況的考核記錄,以及當前臨床使用的不合理現象,弄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所在,明確當前面臨的主要困境。
③找到合理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判斷的依據。通過查閱近年來泌尿外科各種手術抗生素使用相關研究和院內臨床經驗,對膀胱鏡檢查、前列腺穿刺活檢、尿動力學檢查、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經皮腎鏡取石術、開放手術和腹腔鏡手術、輸尿管鏡相關外科干預共9大項外科操作使用預防性抗生素的特點進行詳細分析,并找到預防性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指征和合理性判斷標準。
④發現問題。一些醫護人員對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和處置使用指征認識不深刻、方法掌握不到位。部分醫護人員對預防性抗生素缺乏合理使用的意識,造成工作過程不嚴謹;對長期形成的工作經驗過于迷信,因此很少送檢細菌培養標本。還有一小部分醫護人員不能對預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作出獨立判斷。
⑤提出解決方案。根據循證憑據制定預防性抗生素合理判斷表格。制定完善指征查詢網絡,用于對9項泌尿外科操作判斷預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使用該網絡系統前應該用循證醫學理念指導抗生素的使用。當對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出現疑難時,有必要先行查找合理判斷表格和指征查詢網絡系統。此外,還應該強化與抗生素使用有關的專業知識教育與培訓,不斷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具體形式可以是醫學講座、微信群探討、研討交流會、臨床實踐、開設培訓課等。同時,要制定嚴謹合理的獎懲措施,鼓勵醫護人員履職盡責,從制度化層面探討不斷提升醫護人員預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意識的可能性。并在實踐基礎上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并尋求解決途徑。
1.3 觀察因素
對醫護人員預防性抗生素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評價詳細幾個層面有:使用指征、使用合理性判斷、不良反應及處理、劑量及用法、藥物配伍等。以上各項都為10分,分值與代表性成正比。實驗中主要觀察實驗組和對照組400例患者預防性抗生素不合理發生次數和患者例數,并統計不合理情況患者占比,對兩組術后感染發生率進行統計。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主要使用SPSS 22.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醫護人員預防性抗生素知識各項分值的比較
兩組醫護人員預防性抗生素知識各項分值情況見表1。
從上表可知道,實驗組醫護人員的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預防性抗生素應用不合理次數
統計結果顯示,在給藥時間、追加、給藥指征、藥物選擇等不合理發生次數的比較中,實驗組發生的次數依上述順序分別為0次、21次、35次、10次,總共66次;對照組發生次數依上述順序分別為3次、43次、45次、20次,總次數為111次。顯然對照組預防性抗生素應用不合理次數要明顯小于對照組,總發生次數也明顯小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中24.90%的患者發生預防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而對照組這一數據為36.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351,P<0.05)。
統計結果顯示,在患者手術后感染發生情況的比較中,實驗組術后感染發生率為7.8%,而對照組這一數值為1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24,P<0.05)。
3 討論
通過實驗研究,可以發現,實驗組在循證醫學理念基礎上進行循證管理后,其感染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循證管理有助于使預防性抗生素使用更加合理、科學、有效。所謂循證醫學,其實就是指循證科學證據的醫學,其主要內涵就是對當前最好臨床研究依據進行準確、合理、有效的使用,而且需要依賴醫護人員的臨床實踐經驗和個人的專業化技能與素養,在充分尊重患者的期望與要求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正確而合理的醫療服務。循證管理則在循證醫學的基礎上,以最佳科學證據為參照,將科學管理原理轉化為有效的組織管理行為。
成立循證醫學管理小組,來對泌尿外科臨床預防性抗生素使用中出現的狀況進行研究,找到循證依據,指引解決方法的制定與實施。研究發現,泌尿外科預防性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在于,部分醫療護理人員不能有效地、全面地掌握抗生素有關知識,合理使用意識較為淡薄,而且沒有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所以,在采取解決措施解決掉上述問題后,在循證管理的干預下,在預防性抗生素知識的各項分值的對比中,實驗組的分值比對照組的分值明顯要高(P<0.05)。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循證管理對醫護人員查找醫學資料、總結臨床實踐經驗的著重強調。醫護人員基于循證管理理念,尋找泌尿外科主要外科操作使用與預防性抗生素的指征,并形成預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判斷表以及指征查詢網絡系統,這有助于為醫療操作準備更豐富、更具科學性的證據,有助于提升醫護人員判斷預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循證醫學理念對泌尿外科臨床預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具有重要影響,有助于醫療護理人員更加全面地掌握預防性抗生素相關知識,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技能,不斷降低預防性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次數。進行循證管理有助于發現泌尿外科抗生素使用中的問題,以及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來對醫療護理人員進行優化管理,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強化醫療護理人員合理使用預防性抗生素的理念。
[參考文獻]
[1] 錢錫芬,馬雪蓮.不同保肝藥物預防性治療對抗結核藥所致肝損傷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7):67-70.
[2] 應志敏,嚴世貴.阿司匹林預防全髖或全膝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循證醫學進展[J].中華老年骨科與康復電子雜志,2018,4(2):111-117.
[3] 祝孟川.闌尾切除術與抗生素比較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D].蘭州:蘭州大學,2017.
[4] 杜曉秋,張濤,劉輝.1例有出血風險的高血壓患者致缺血性腦卒中的循證預防研究[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7,32(4):551-554.
[5] 楊玲.前列地爾臨床應用療效及安全性的系統評價和某醫院臨床應用合理性評價[D].合肥:安徽中醫藥大學,2016.
[6] 王壘,黃康,彭貴主.系統評價更昔洛韋在腎移植術后巨細胞病毒感染普遍預防中的臨床價值[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1):20-25.
(收稿日期:20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