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玉
[摘要] 目的 探究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內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自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70例老年內科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方法分成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參照組采用常規管理,研究組則采用全程安全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管理質量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采用全程安全管理后的相關指標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均優于參照組,兩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內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其安全性較高,減少了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值得借鑒與推廣。
[關鍵詞] 老年內科住院患者;全程安全管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c)-0088-0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1]。老年患者由于年齡的增長,心理上以及生理上存在著差異性,其患者在住院期間也難免出現意外事件,極大的影響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此,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需選擇合理的護理措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效果,是當前醫院護理工作中的重點解決問題[2]。對于這一問題,目前就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70例老年內科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實施全程安全管理措施,研究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內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對象選自該院收治的70例老年內科住院患者,采用隨機方法分成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其中,研究組有20例為男性患者,15例為女性患者,年齡69~78歲,平均年齡為(73.04±1.78)歲;參照組有19例為男性患者,16例為女性患者,年齡70~79歲,平均年齡為(74.12±2.0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管理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管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患者飲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等。
研究組患者則采用全程安全管理,具體內容如下:①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用藥指導。護理人員需為患者佩戴相應的腕帶,腕帶內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以及住院號等,方便辨別。患者在治療期間所服用的藥物應去掉其外殼,以便患者服用[3];由于患者的病情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部分患者有意識障礙或自理能力較差,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服用藥物,若有特殊的藥物則將其藥物服用或使用事項放置床頭或顯眼的地方,并提醒患者查看。護理人員在用藥方面也需加強了解,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能力,確保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用藥安全。②患者的情緒管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詳細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護理人員可在治療期間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根據患者心理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若患者存在輕微的心理問題,可與家屬進行溝通,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幫助患者樹立對治療的信心;若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則立即告知主治醫師,并由2~3人進行專門陪護。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應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4]。③疾病評估和家屬溝通。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情況評估相關風險,包括患者的藥物過敏史、相關的并發癥以及個人自理能力等[5]。護理人員可按照患者的評估結果與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告知其家屬在治療期間應注意的各個事項,若患者有上述相關問題,護理人員可將其寫在患者床頭或顯眼的位置,醫護人員在交接班時可相互告知。準確評估患者在治療期間有可能產生的危險因素,如摔倒、墜床等,可指導患者家屬在陪護期間進行預防,提升家屬的預防能力并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④環境管理。患者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保持好病房的衛生,定期開窗通風,保證空氣流通;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可設置床欄,并固定好床輪;同時可在衛生間門口放置防滑墊,防止患者摔倒;在走廊處或洗手間設置扶手,及時擦拭地面水跡,避免患者在走動時滑倒;可在大廳安置座椅,患者在活動過后可以休息。⑤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可詳細了解患者的接受教育程度和知識接受能力等,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健康計劃,同時為患者進行正確的健康知識指導。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記憶力也逐漸衰退,護理人員需采取循環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指導,除此之外,護理人員也需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指導,且應在患者出院前7 d指導患者家屬相關的注意事項,囑咐患者及家屬應嚴格遵守。⑥建設文化安全環境。護理人員應密切注意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的風險事件,對于主動告知風險和查找潛在風險的工作人員應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同時護理人員也需對科室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并究其緣由,使每位護理人員提升其安全意識,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6]。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文化安全環境,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老年內科住院患者的管理質量評分,采用分數制,患者評價的分數越高則表示管理效果越佳。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墜床、壓瘡等)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數據進行整理,借助于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其進行分析并統計,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管理質量評分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管理質量評分,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較優于參照組,兩組數據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下:墜床0例,壓瘡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8%;參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為:墜床1例,壓瘡6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0%。兩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5,P<0.05)。
3 討論
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是保障護理工作順利實施的前提,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詳細了解患者身邊潛在的風險因素[7]。同時采取有效的急救方法,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從而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幫助患者提高自我生活能力,使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8]。從上述的探究中可以看出,給予研究組患者采用的全程安全管理,一定程度上在患者住院期間避免了意外事件的發生,同時也增強了患者的安全意識,使護理工作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研究組患者采用的全程安全管理中主要內容有:環境管理、情緒管理、用藥管理、健康指導等。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各項指標均較優于參照組患者,其安全質量評分情況為:用藥管理(96.21±2.04)分,情緒管理(94.36±2.12)分,健康指導(96.33±2.51)分,環境管理(95.56±2.31)分;參照組患者的安全質量評分為:用藥管理(73.11±2.10)分,情緒管理(71.57±2.26)分,健康指導(72.68±2.05)分,環境管理(74.34±2.41)分;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8%,參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0.0%,與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看出,全程安全管理的應用效果較優于常規安全管理。
綜上所述,給予老年內科住院患者采用全程安全管理方法,其護理效果較為良好,患者的管理質量評分較高,且通過采用全程安全管理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得到有效減少,安全性較高,值得借鑒和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洪玉.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內科住院病人中的應用價值[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7):9.
[2] 單敏娟.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內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17):132-133.
[3] 楊正蓮.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養生保健指南,2017(18):187.
[4] 吳霞萍.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7):171-172.
[5] 魯婕.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5):89-90.
[6] 甘藝紅.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與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5,24(6):673.
[7] 覃貴賢.老年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5(5):80-81.
[8] 沈莉萍.心內科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醫藥前沿,2015,5(26):348-349.
(收稿日期: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