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軍 舒曉燕 王萬平
[摘要] 目的 了解丹江口市中小學校健康促進工作現狀和影響因素,為制訂學校健康促進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采用學校健康促進基本情況調查表,隨機抽取5所學校進行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問題主要包括,不良飲食行為和生活學習習慣,視力不良、肥胖、齲齒、沙眼等;缺乏體育鍛煉;鄉鎮中小學學生健康意識較差,健康教育課開設不達標。結論 健康教育與促進對學生健康素質的提高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應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年齡階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制訂健康促進策略。
[關鍵詞] 健康促進;健康教育;學生;調查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6(b)-0177-03
健康促進具有促進學生健康的潛能,是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1]。當前學校健康促進工作的研究用于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已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重要課題。為了掌握丹江口市中小學校健康促進工作開展情況,發現中小學校健康促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制訂針對性的健康促進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我們組織開展了學校健康促進基線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東西南北中5所鄉鎮學校,146個班級,共調查教師708人,學生5 539人,其中男生3 000人,女生1 832人,其中寄宿生1 202人。
1.2 方法
調查采取座談、問卷調查、現場觀察等形式,填寫“學校健康促進基本情況調查表”,主要包括組織建設、衛生設施、健康教育、健康素養、學生常見病、體質與營養等內容。
抽取工齡在5年以上,責任心較強的10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技術人員,2人一組(1人為調查員另1人為質控員)組成5個調查小組,每組負責調查1所學校。調查前對調查人員集中培訓,使其熟練掌握調查方法和注意事項,統一調查用語和表格填寫,在班主任的協助下,在教室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現場匿名獨立填寫,所有調查問卷必須由調查員、質控員當場審核、復核后合格并簽名后方可帶回、交接,當日填寫交接記錄表。調查時間為2016年10月。
1.3 統計方法
該調查所獲取數據用EpiData 3.0錄入,數據采用平行雙人錄入和邏輯檢錯的方法進行數據錄入的質量控制。采用SPSS 13.0進行分析。統計方法用描述性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和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χ2檢驗等。研究結果P值均采取雙側概率分布,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健康生活習慣
刷牙頻率以每天兩次占49.5%,每天吃早餐的學生占85.2%,不抽煙、不喝醉酒的學生占97.4%和95.4%,鍛煉類型以跑步為主44.4%,每周鍛煉次數以5次者占30.6%。見表1。
2.2 健康知識知曉率
中小學生健康知識和行為明顯差于中學生,“AIDS知曉率”“關于肝臟的認識”“補鐵效果好的食物”“預防流感”“健康生活方式”這些有關營養、疾病預防的知識知曉率水平比較低。見表2。
2.3 健康信息獲取和利用
健康知識獲取途徑主要來源是父母或家人、課本、學校。見表3。
2.4 健康知識得分
隨著學段的增長,健康知識得分也隨之增加,不同學段之間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健康因素調查
2.5.1 學生常見病患病率 學生常見病中以近視患病率最高(30.1%),其余依次為齲齒(11.7%)、肥胖(5.1%)、營養不良(4.39%)。
2.5.2 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學生中從不發生“抑郁沮喪”者為28.6%,很少發生者為45.9%,有時發生者為22.4%,經常占2.0%,總是發生者占1.0%。
2.5.3學生健康自評情況 學生健康自評為“很好”“比較好”“一般”“比較不好”分別占21.9%、42.3%、32.1%和3.6%。
2.6 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調查
所查5所學校與健康相關的制度健全、 均設有禁止學生吸煙的政策或規定、以文件形式明確健康工作責任人,4所學校開設《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課程,1所學校開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材由湖北省地方教材編寫委員會編寫,教育部門指定并統一采購下發,課時統一,健康教育授課老師全部為兼職。
2.7 學生體質健康情況及學生體檢情況
在校師生中,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良好以上等級的學生有5 341人(70.8%),達到合格以上等級的有6 576人(87.2%)。在校學生最近一次體檢發現的學生常見病中,視力不良占學生總數的44.1%,超重17.4%、肥胖13.1%、沙眼5.1%、齲齒4.3%、貧血1.8%。
3 討論
研究表明,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問題突出,主要包括不良飲食行為、非故意傷害行為,物質濫用行為、成癮相關行為以及性相關行為等。調查顯示鄉鎮中小學生健康意識較差,這可能與其家庭及學校對健康教育的忽視有關,調查結果與全國26個省市學生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現狀調查結果基本一致[2-3]。全市中小學校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對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以《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體藝〔2008〕12號 )為指導,切實落實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將學生健康促進工作放在與教學同等的地位,將健康知識融入在教學活動中。
視力不良不但影響學習,還會降低學生的生產實習能力,甚至會損害生活質量[4]。視力不良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公共衛生問題[5]。調查提示,學生體檢結果常見病統計,視力不良檢出率最高(44.1%),雖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視力不良檢出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中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視力改變可能會對今后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做好監測和早期預防保健是防治近視的重要手段,學校應當加強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用眼衛生知識教育,從小養成健康用眼習慣,降低青少年近視率。學校也要將肥胖、齲齒、沙眼、營養不良作為今后健康干預的重點。
運動醫學研究表明,每周3次及以上、每次超過30 min的體育鍛煉,對于增強體質、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預防非感染性疾病及緩解壓力等有積極意義,這也是劃分體育人口的標準之一[6]。目前公認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最主要因素是運動不足[7]。調查提示,跑步是學生最主要的鍛煉類型,比例低于45%,教育主管部門應將形式多樣的體育鍛煉制度化,將學生體育課程作為學??己说闹饕獌热?。
針對存在的問題,應當建立緊密的社會支持網絡系統,即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年齡階段,采取相應措施。
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校醫配置、預防接種證查驗、健康教育等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結合實際,分類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1] Ammouri A,Neuberger G,Nashwan A J.Determinants of self-reporte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Jordanian adults[J],J Nurs Scholarship,2007,39(4):334-342.
[2] 余小鳴,張芯,楊士保,等.中國中小學健康教育研究(1):學生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現況[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79.
[3] 沃建中,林崇德,馬紅中,等.中學生人際發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1,3(1):9-15.
[4] Morgan IG,Ohno-Matsui K,Saws M.Myopia[J].lancet,2012,379(9827):1739-1748.
[5] Dharani R,Sharon YL,Seang-Mel,et al,A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myopia during early life,childhood and dao-lescence[J].Clin Exp Optom,,2015,98(6):497-506.
[6] 馮志堅,付建霞.江蘇省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0,32(1):80-83.
[7] 賀寨平.國外社會支持網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1,1(1):76-82.
(收稿日期: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