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依琳
[摘要] 近年來,隨著新醫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未能滿足當前醫療體系的發展。為了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及看病貴的問題,基層醫療服務體系需在深層次進一步完善。該文對當前影響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因素及解決對策進行綜述,以望對后期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 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影響因素;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b)-0065-02
中國近幾十年來人口特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中產階級人群不斷擴張,人口結構老齡化加劇,而衛生改革的步伐已經滯后于居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升級。依靠醫院向居民提供所有的醫療及健康管理服務已過于單一,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形成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體系,發展基層醫療建設,是中國衛生系統改革的重中之重。新醫改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位:向患者提供疾病預防控制、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等衛生服務,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及其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提高成鄉居民的健康水平[1]。
由于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涉及面較廣泛,且內容眾多,國內外眾多學者紛紛從不同角度及不同區域探討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現綜述如下。
1 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
1.1 服務制度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常見病及多發病的治療,而專業性醫院主要負責危重急癥、疑難病癥的診治,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合理利用醫療資源,解決城鄉看病問題。但從當前來看,這一服務制度流于形式,并未實施。由于綜合醫院與基層醫院現存在競爭關系,并沒有下轉康復期患者積極性。眾多學者[2-3]也紛紛對社區首診及分級醫療模式進行了相關探索。如有的學者[4]推進了社區首診及分級診療工作的主要做法,提出強基層、夯實健康服務網底、建機制、重保障等,從而實現醫療衛生服務公平。申曙光等[5]學者在建立分級診療、基層首診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者因果關系的基礎之上,分析了我國大醫院人滿為患,實施分級診療及基層首診存在的問題。
1.2 服務模式
目前中國公立基層醫療機構與私立診所均無統一科學的服務標準,大多是重門診,輕健康檔案維護和健康管理。新醫改指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轉變運行機制的同時,還應提供主動服務及上門服務[6]。然而,基層醫務人員并沒有改變服務方式的主動性及積極性,重視基本醫療、輕公共衛生;重視門診,輕上門服務等,并不能滿足基層社區居民需求。加上,當前由于缺少宣傳,城鄉居民對基本衛生服務了解較少,且認同度較低,難以滿足基層醫療衛生需求[7]。
1.3 服務設施
我國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十分重視硬件設施,林淑周[8]學者也曾明確指出醫療設備是影響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因素。但實際上,國外成熟的基層醫療服務網絡更加注重軟件設施而非硬件設備。英國絕大多數全科診所的醫療設備是一些最簡單的設備,如電腦、聽筒、血壓計、眼底鏡、耳鏡、檢查床、心電圖儀、血糖儀等,沒有大型醫療設備。但是,他們使用的信息系統卻十分專業,涵蓋專業的問診流程、醫生及診所的績效考核、診所管理及監控、醫生臨床診療指引、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等,可以時刻監控診所及醫生的績效、居民的總體健康水平。
1.4 服務人才
據相關數據的不完全統計,我國城市共有在崗在編的基層衛生技術約占編制總數的67%,空編率21.23%。正是由于編制的不足,導致我國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難以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及醫療服務。并且,現有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技人員僅僅是通過短期培訓后執證上崗的,許多醫療院校尚未開展全科教學以及基層醫療機構管理學科,對公共衛生服務內涵理解較差,也就難以達到優秀服務。葛全風[9]學者通過研究發現我國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才匱乏及編制不足,導致服務能力較低。夏敬[10]學者也明確指出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短缺,制約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2 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途徑
2.1 完全相關服務制度
首先,分級診療是一個在總體層面提高服務成本效益、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提高服務質量的科學的衛生服務體系。通過有效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社會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拉開基層與上級醫院門診、住院醫療費用的報銷差距,可引導城鄉居民有序分級診療[13]。英國在1948年國家健康服務保障體系建立以來,通過幾十年的政策干預,慢慢形成了強大的基層醫療服務網絡。其次,建立科學完善的基層醫療服務流程,以及服務流程培訓制度,讓基層醫護人員的工作專業化標準化,才能服務好居民的首診和健康管理。其內容不僅包括臨床診斷等醫學專業內容,還應包括服務溝通技巧的標準化培養。在此可效仿英國,醫患關系建設與門診溝通技能是醫護人員,特別是英國全科醫生的必修專業課程,是他們最基本的執業素養。許峻暉等[11]學者在文中闡述了醫療糾紛的解決措施,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2.2 轉變服務模式
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模式不應局限于治病,應當向疾病預防、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拓展,從而能在總體上控制國家不斷增長的醫療開支[12-13]。為了有效改變傳統服務模式,可開展“健康小屋”“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創建群中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等特色項目,從而改善城鄉居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就醫體驗,積極探索實行“家庭醫生”等個性化連續性醫療服務模式。高桂英[14]、王榮英等[15]學者紛紛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模式進行了相關探索,通過研究表明:政府應加強政策支持,強化綜合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支撐,落實家庭簽約服務,最終提高全科醫生服務能力。
2.3 完善服務設施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政府應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硬件建設納入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支持基層醫療建設。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要一味采購高端大型的醫療設備,而是要采購符合基層醫療服務定位的有效的醫療設備,并將居民對醫療機構的信賴感從關注硬件設施轉變到關注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上面來。另外,必須大力發展基層醫療機構的軟件設施,開發先進業務系統,支持相關服務的開展,例如,居民健康檔案的管理、醫護人員績效考核管理、社區醫院或診所的績效管理等等。
2.4 加強人才建設
可通過定向免費委培的方式,鼓勵畢業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業,并通過住房、小孩教育、工資等政策,解除后顧之憂,使其投入到基層衛生服務工作中。由于護理人員及醫技人員的培訓機會相對較少,政府可通過輪流培訓及專項培訓等,提高護理人員及醫技人員的業務知識水平。可讓上級醫院對口幫扶基層、中級職稱以上的醫生,而退休醫生可定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坐診、帶教指導,充分發揮上級醫生醫院的傳、幫、帶作用。薛瑞涵[16]、朱天榮[17]學者分析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途徑,指出: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工資待遇水平和中、高級職稱比例,加大衛技人員的培養、培訓力度以及營造“尊醫重衛”的社會環境,建立和諧醫患關系。
3 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的影響因素包括服務制度、服務模式、服務設施、服務人才4大因素,這就需要完善服務制度、轉變服務模式、加強人才建設及完善設備設施幾大方面著手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衛生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 屈偉,劉詩雨.分級診療視角下成都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的現狀與思考[J].現代預防醫學,2018(9):1595-1597, 1607.
[2] 劉政欣.分級診療、基層首診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1):189-190.
[3] 張亞林,陳國權,萬巧玲,等.東莞市社區首診與分級診療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全科醫學,2017(S3):254-258.
[4] 陳衛兵,嚴捷.基層醫院醫療設備維修服務現狀與對策[J].中國醫學裝備,2017,14(11):120-123.
[5] 申曙光,張勃.分級診療、基層首診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J].學海,2016(2):48-57.
[6] 陳彤,張琳,鄭建中,等.基于SNA的山西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提供能力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7,34(6):428-431.
[7] 張靚,董恒進,郜琳,等.居民就診意愿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研究—以浙江蘭溪為例[J].衛生經濟研究,2016(8):19-22.
[8] 林淑周.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研究—以福州市為例[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7(6):29-38.
[9] 葛全風.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及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的思考[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6,27(9):722-724.
[10] 夏敬.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措施探討—基于大連市的實證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7(22):61-63.
[11] 許峻暉,盧建平.基層醫院如何減少醫療糾紛和諧醫患關系[J].消費導刊,2016(4):23-24.
[12] 郭武棟,胡彬,顏坤,等.重慶市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現狀調查及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S2):201-204.
[13] 陳飛燕,張連云,楊文秀,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3):26-27.
[14] 高桂英.創新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新模式實施“醫、護、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J].黑龍江醫學,2016(s1):456-457.
[15] 王榮英,張金佳,賀振銀,等.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認知情況調查[J].中華全科醫學,2018(1):94-96.
[16] 薛瑞涵.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醫護人才隊伍建設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8(8):45-46.
[17] 朱天榮.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現狀分析及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6(36):87-88.
(收稿日期:201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