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要] 目的 分析品管圈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的效果,為護理實踐提供可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間來該院神經內科就診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號的奇偶性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依據不同的護理模式,將20名護理人員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然后,比較兩組護理后的護理指標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的基礎護理、護理操作、護理安全、護理文書、病室管理等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1.67%。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73.33%。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38,P<0.05)。結論 品管圈管理護理模式比常規護理模式更適合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高,值得臨床廣泛實施。
[關鍵詞] 品質圈;管理模式;神經內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c)-000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quality management mode in neurolo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nursing practice.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ho came to the hospital for neurology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arity of the admission numb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20 nursing staff were also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anagement mode. Then, compare the nursing indicator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basic nursing, nursing operation, nursing safety, nursing documents, and ward manage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67%.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3.33%.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738,P<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anagement nursing mod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neurolo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is high,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Quality circle; Management mode; Neurology; Nursing management
神經內科疾病比較復雜,多見于腦血管疾病,患者普遍年齡大、病情危急、治愈時間長,并常伴有意識障礙等表現[1],而且會伴有很多并發癥,患者常常產生許多的消極情緒。在此期間,護理人員不僅要護理好患者的身體,還要照顧患者的情緒,工作量相對比較大,要求護理技術也比較高[2]。隨著神經疾病的多發,常規護理模式已難以適應患者的需求[3],因此,更新傳統護理模式,開發新的護理模式,對提高神經內科護理質量有很大的意義。該研究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間來該院神經內科就診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觀察組實施品管圈管理模式,獲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該院神經內科就診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號的奇偶性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所有患者均已確診為神經性疾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6.2±8.4)歲;對照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44~46歲,平均年齡(56.3±8.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基礎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依據不同的護理模式,將20名護理人員也分為兩組。20名護理人員全部為女性,年齡20~32歲,平均年齡(25.6±6.9)歲,護理人員年限1~10年,平均年限(4.5±2.1)年。兩組護理人員在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其護理內容包括:①保證患者絕對安靜的臥床休息,及時調整患者仰臥位。②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③給予患者搭配合理的飲食。④加強與患者溝通提供用藥指導等方面護理。
觀察組患者使用品管圈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包括如下:(1)成立品管圈小組:由20名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組成,輔導員由護士長擔任,負責對護理過程的監督與指導。圈長由護理骨干擔任,負責制定與安排活動內容。圈員由剩余成員擔任,負責執行圈長安排的活動內容。共同協商圈名,將圈名定義為“神安圈”,圈名的意義為:神代表神經內科,安表示安全,放心,希望用我們的愛心,為患者帶去安全與放心,使患者能積極的接受治療,早日康復。
(2)制定活動主題:積極開展圈內會議,全體圈員采用頭腦風暴的方法,列舉出對神經內科疾病患者護理的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實用主題評價表,圈成員從問題的重要程度、迫切性、圈能力及可行性等方面確定活動主題,分數等級為5分、3分、1分。得分最高的確定為活動主題,最終確定為“提高神經內科護理管理質量”為該次活動的主題。
(3)制定計劃:品管圈活動開始于2017年2月,每隔2周要開展一次圈內會議,圈長要收集圈員建議,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制定合理的工作計劃表,其內容包括:確定主題、確立目標、實施計劃、分析問題、擬定對策、確認效果、經驗總結等內容。每個項目具體到個人,做到人人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增強圈員的積極性與責任感。
(4)原因分析:全體圈員根據個人的經驗,從自身、院內環境、器械及管理當面進行分析,總結護理質量較低的原因:①護理人員方面:護理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對風險預知能力比較差,溝通能力欠缺。②患者因素及家屬因素。③管理方面:未能制定相關制度,宣教不到位。
(5)護理措施:①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給予患者關心與鼓勵,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交流時要注意語氣平和。②加強對圈員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護理技術的操作規范及基礎護理知識。③規范管理制度,實行責任到人的方法,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方面的宣教[4]。輔導員要執行好監督任務,并定時考量圈員的宣教結果。④實行彈性排班,增加晨晚重點時間段的人手[5]。⑤完善考核制度,將考核評分與護理人員的績效相掛鉤,強化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熱情。⑥圈成員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的護理水平[6]。
1.3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后的護理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基礎護理、護理操作、護理安全、護理文書、病室管理等指標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有5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1.67%。對照組患者有16例不滿意,滿意度為73.33%。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品管圈活動是指在同一場所工作的人們,為了分析并解決場所里出現的問題,自發地組成一個活動團隊,成員之間集思廣益,通力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對工作進行改進,從而提高工作質量的活動[7-8]。通過上述實驗結果表明,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理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自身的責任意識。通過護患之間的不斷交流,使護理人員能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切身體會患者的心情,減少護患糾紛事件的產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品管圈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運用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能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綜合水平,改善護患之間的關系,提高神經內科整體護理質量,并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值得在臨床上廣泛實施。
[參考文獻]
[1] 楊秋萍.神經內科患者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54-56.
[2] 盛淑.品質圈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6(15):196-197.
[3] 劉昭君,岳仕鴻,錢涵,等.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9):54-56,76.
[4] 龐珂,柳欣,李懿.等.品管圈活動在提高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滿意度中的應用[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6(12):399-1410,1411.
[5] 梁艷紅.提高婦產科護理質量嚴防醫療糾紛發生[J].內蒙古中醫藥,2014(36):78-79.
[6] 韓淑鳴.品管圈在神經外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6(21):50-52.
[7] 姚天芳,陸云.品管圈護理模式對神經外科護理質量的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47):180-181.
[8] 趙慶華,肖明朝,劉捷,等.品管圈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4(6):94-96.
(收稿日期: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