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媛
[摘要] 目的 研究課前參與式教學法在五官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校三年制護理專業100名學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100名學生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0名。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課前參與式教學方法,對比兩組學生學習成績與教學方法評價。結果 經兩組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學方法評價結果比較分析發現,實驗組學習成績優于對照組,且教學方法評價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課前參與式教學法應用于五官科護理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素質水平與綜合能力,推廣應用價值突出。
[關鍵詞] 課前參與式教學法;五官科;護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2(a)-0157-02
所謂的課前參與式教學方法,具體指的就是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引導,借助多種方式對課堂所要講授內容大致了解,確保課堂學習目的性更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1]。但需要注意的是,課前參與并不僅僅指的是學生行為參與,同樣也涵蓋認知參與與情感參與。而傳統教學方式僅通過課堂教學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教學互動并不多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選取100名學生為進一步探究課前參與式教學法在五官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下展開系統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該校三年制護理專業1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n=50)和對照組(n=50)。其中,實驗組男生10名,女生40名,最大年齡為20歲,最小年齡為17歲,平均年齡(18.34±0.21)歲。對照組男生5名,女生45名,最大年齡為19歲,最小年齡為16歲,平均年齡(18.22±0.25)歲。納入依據:①年齡不低于16歲;②同意該次研究。排除依據:不同意該次研究。通過對兩組學生性別、年齡基礎資料對比研究發現,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教學方法
兩組學生使用教材、授課教師、課程教學安排與內容、期末考試時間與內容相同。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具體內容就是在課前準備教學案例,對新課內容進行導入,以講授為主要教學方式。通過啟發式教學模式,在小組討論與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方法的輔助作用下開展課堂教學。在實驗教學方面,開展的流程就是教師演示、學生模擬,在教師指導下,強調注意事項并進行實驗。
實驗組課堂則采用課前參與式教學方法,在課前學生提前接觸相關知識,并對重要的資料進行搜集[2]。在理論教學方面,要求教師提前兩周向學生介紹即將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對患病的經歷進行回顧,向患者詢問并對相關資料進行全面搜集。在上課之前的一周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對代表性較強的病例進行總結。而在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應安排1~2名學生為其他人講解病例,將時間控制在5~10 min,確保學生能夠更深入地掌握疾病相關內容,使課堂教學與學習更具目的性[3]。在實驗教學方面,應在課前一周要求學生對身邊人治病的經歷進行回顧,并對相關影視作品進行觀看,通過視頻瀏覽的方式模擬操作,消除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陌生感。在實際實驗教學中,要求個別學生進行操作演示,而其他同學可以指正,在互相討論的基礎上,明確操作的標準。
1.3 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學生學習成績與教學方法評價。考試成績主要由理論考試成績和實驗考試成績組成。學生評價教學方法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內容分為滿意、一般與不滿意3個等級。
1.4 統計方法
數據行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兩組學生學習成績對比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行t檢驗,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對比用[n(%)]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學生成績對比
比較分析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發現,實驗組學習成績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教學方法評價對比
根據兩組學生教學方法評價結果分析證實,實驗組教學方法評價滿意程度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伴隨現代教學的深化改革,教師在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方面給予更多關注,不僅僅要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同樣還應當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進行培養。而求知欲望的激發與學習興趣的培養是促進學生專業素質與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4]。在引入課前參與式教學模式以后,該校三年制護理專業學生的課堂精神面貌改變較大,特別是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態度也隨之轉變,在理論與實驗成績方面都顯著提升。由此可見,課前參與式教學方法使師生課堂與課下溝通交流的機會不斷增加,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有效培養,促進學生專業能力與素質的全面優化。
①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在學生對病例進行查找的過程中,因為教師未提供相應的資料,因而需要自主動腦并想辦法,通過多種方式對所需資料進行搜集。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②對學生觀察分析能力進行培養[5]。由于學生年齡偏小且生活經歷不豐富,所以對很多常見疾病都沒有認知。為此,在課前參與式教學方法應用的過程中,可以要求五官科護理專業學生在第四學期開課之前,通過寒假作業方式對常見病進行調查,特別是結膜炎、近視、白內障與眼外傷等疾病,借助多種途徑查找相應的病例并詳細記錄。記錄內容要涵蓋發病至診療整個過程的信息。在這種情況情況下,學生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憑借個人掌握的專業知識,為患者提出治療與康復的建議,同樣也培養了個人的分析能力。
③對學生醫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通過課堂病例展示,可以將個人分析與判斷合理地添加其中。而教師應當進行必要的引導與規范,指出具有一定價值的信息點,并且與之前學習的知識相互聯系,對學生加以啟發,以保證其判斷的正確性。在此基礎上,學生展示病例以后,要對存在問題與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經過多次講解后,學生即可系統化地分析患者臨床表現與檢查的結果,最終確定護理診斷結果,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通過培養學生的醫學思維能力,使其在未來診斷中能夠綜合比較思維、綜合思維與概括思維等。
④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在課堂教學之前,應借助小組方式進行討論,并對病例加以匯總[6]。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匯報,教師則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向其他學生介紹代表性較強的病例。這樣一來,學生語言交流和表達的機會會不斷增加,對其表達能力進行有效地培養。
⑤對學生溝通能力進行培養。學生在對患者詢問的時候應具有目的性,才能夠獲得醫學價值較高的信息內容。但在最初詢問時很難一次性達到詢問的目的,而是要和病人進行多次交流與溝通。事先要制定談話的提綱,并分層次地開展,以保證交流更加有序。通過交流溝通,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得到鍛煉,為后期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采用課前參與式教學方法,學習成績與教學方法評價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課前參與式教學方法應用于五官科護理教學中的價值顯著,對學生的未來專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鹿梅,王尉,郭傳娟.課前參與式教學法在五官科護理教學中的嘗試和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7):62-63.
[2] 王鋒超,任泂,高美嬌,等.放射衛生學教學中對參與式教學法的應用和體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11):1695-1696.
[3] 黃月君,鄭茂春,林廣裕,等.心理小組式輔導對本碩連讀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兒科實習中學習態度的影響[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2):191-195.
[4] 陳媛玲,蘇麗娜.某醫專學生預防艾滋病參與式教育效果評價[J].大理大學學報,2016,1(4):92-94.
[5] 翟軍軍,鄭家三,鞠曉峰,等.參與式教學在動物性食品衛生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8(4):233-234.
[6] 錢令波,艾恒,周心如,等.即時通信技術支持下的參與式教學對醫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影響[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7, 37(2):251-255.
(收稿日期:2018-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