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摘要] 目的 探討個體化護理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依從性及透析效果的教學效果,為今后臨床的護理工作和教學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該院接受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治療的48例患者和來該院參加實習的12名護理實習生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和實習生按照隨機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患者,6名實習生。對照組患者和實習生分別進行常規的護理干預和常規的臨床護理教學;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采取個體化護理,實驗組實習生采取個體化護理模式的臨床教學。比較觀察兩組患者的依從性及透析效果;比較兩組實習生的實習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依從性及透析效果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實習生的實習成績也明顯優于對照組,幾組數據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針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護理和教學中引進個體化護理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臨床護理知識,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透析依從性,提高了透析治療的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和教學中廣泛推廣。
[關鍵詞] 個體化護理;血液透析;依從性;透析效果;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b)-0133-02
透析治療是糖尿病腎病的常用臨床治療方法,但是這種治療方法容易產生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出現死亡,這使得提高透析治療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成為治療中的主要問題[1-2]。為探討個體化護理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依從性及其透析效果,該院于2017年6月—2018年3月采取個體化護理方法對透析患者48例進行臨床護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將研究過程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患者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治療的4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24例。其中對照組包括男患者13例,女患者11例,平均年齡為(57.56±3.45)歲;實驗組包含男患者14例,女患者10例,平均年齡為(58.21±4.08)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用于分析比較。
1.1.2 實習生資料 來該院參加實習的12名護理實習生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包含男實習生2名,女實習生4名,平均年齡為22歲;實驗組包含男實習生1名,女實習生5名,平均年齡為22.5歲。兩組實習生在性別、年齡、學習能力、社交方面等基礎資料方面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分析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①對照組所有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②對照組所有實習生進行傳統的臨床護理教學:由教學組長帶領所有實習生在入科的第一個工作日進行科室環境的熟悉,包括熟悉科室的常備藥品、常用儀器、規章制度和科室成員結構等,然后對每個實習生進行一對一帶教的臨床實習,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對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進行講解。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所有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個體化護理,具體的護理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根據患者個體的心理情況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通過讓患者說出內心的苦惱和困惑,及時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不安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鼓勵患者,讓患者的心理和情緒得到調節,能夠積極面對治療,配合治療和護理。②健康教育:針對患者的疾病狀態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健康知識,告知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以及血液透析的相關注意事項,以保證在發生異常情況時可以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③透析護理: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對透析的速度、劑量等進行科學的設定[3]。根據患者部分凝血活酶的時間來對患者肝素使用量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如果患者有出血的潛在風險,則在透析治療的過程中禁止使用肝素。④飲食指導:根據患者個體的血糖、血脂和肌酐等指標情況來指導患者的飲食,指導患者控制每日熱量的攝入,進食營養、科學的食物,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蔬菜水果;實驗組所有實習生在傳統的臨床護理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個體化護理的教學。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的血液透析依從性通過兩組患者透析過程中的配合程度進行比較。②兩組患者的透析效果通過透析前后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以及血清肌酐(Scr)等指標進行比較。③兩組實習生的實習效果通過出科時的考試進行比較。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所產生的3組實驗數據結果都采用 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教學患者血液透析的依從性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血液透析依從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5,P=0.04,P<0.05),見表1。
2.2 兩組教學患者透析前后各指標情況比較
對兩組患者透析前后的BUN、FPG、HbAlc、Scr指標情況進行對比,實驗組患者透析后各指標降低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對兩組數據的差異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實習生的實習效果比較
實驗組實習生的基礎理論成績與實踐操作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做為糖尿病的主要合并癥,其近幾年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該病病因和機制尚不明確,在治療過程中極其容易演變成尿毒癥[4-5]。病情的反復和較長的病程,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都顯著下降。在臨床上,透析治療是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但由于在治療過程中受心血管疾病和感染因素的影響,患者的死亡率也很高。為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透析的依從性和透析效果,可以從臨床護理方面著手。個體化護理是一種有針對性、專注于患者個體的一種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中有很好的臨床效果[6-7]。與常規護理相比,除了關注患者的皮膚護理、用藥護理和飲食護理,同時在護理的過程中還關注患者的疾病特征和個體狀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個體化的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透析護理和飲食指導,有針對性、全面地對患者展開透析期間的護理工作。
該次研究采用個體化護理模式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實習生在熟悉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個體化護理。不僅鞏固了原有糖尿病腎病的理論知識,同時又挖掘了更深層次的護理知識,讓實習生對糖尿病腎病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通過個體化護理模式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臨床教學應用,拓展了臨床護理領域,為實習生累積了更多臨床護理的寶貴經驗,同時也改善了醫護人員與患者的關系。
綜上所述,在針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護理和教學中引進個體化護理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臨床護理知識,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透析依從性,提高了透析治療的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和教學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華銀玲.優質護理對老年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3):238-239.
[2] 王亞梅,梁東,陳小玉,等.系統化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5):684-687.
[3] 王偉,汪吉平,駱俊秀,等.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5,40(12):1747-1749.
[4] 柴劍麗,吳春燕,王文娟,等.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170-174.
[5] 陳靜.個體化護理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價值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252-254.
[6] 劉麗,汪吉平,李虹,等.自我護理指導在糖尿病腎病患者動靜脈內瘺成熟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102-103.
[7] 吳鴻雁.個體護理在老年患者腹腔鏡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18):176.
(收稿日期:20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