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舉 孫鑫 范寶梅


[摘要] 目的 調查高職護生護理科研現狀,提出相應對策,促進高職護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方法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從江蘇的兩所高職院校選取187名護生,應用自行編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對護理科研的認知、參加科研活動的情況、對護理科研的態度、科研中所存在的困難。結果 護生能意識到護理科研的重要性和對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但參與科研活動的情況不容樂觀。影響護生科研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缺乏護理科研知識。結論 學校的行為和態度對于護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積極探索適合高職護生科研能力提高的教學方法,創造良好的科研氛圍,逐步提升高職護士科研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 高職護生;護理;科研;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c)-0112-03
護理科研是指用科學的方法反復的探索、回答和解決護理領域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指導護理實踐的過程[1]。護理科研對推動護理學科發展、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是促進護理學專業知識和技術革新的必要手段。近年來我國護理本科人才的培養不斷加快,但現階段護理教育及臨床護理工作仍是以高職學歷為主體。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和護理人員對職業規劃意識的提高,高職學歷的護生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對于提高護理質量和提升未來的個人職業榮譽感具有重要作用。我國目前關于護生科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科階段,對高職階段研究較少,為此,該文通過對187名高職護生的科研狀況進行調查,并綜合現狀提出相應對策,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于2018年4—5月從江蘇的2所高職院校選取部分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共調查高職護生187名,其中男44名,女143名,分別占比23.53%,76.47%;大一59名,大二79名,大三49名,分別占比31.55%,42.52%,26.2%。納入標準:經高考入學的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知情同意,自愿參與調查研究者;排除標準:調查期間未在校或實習者;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
1.2 研究方法
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自行編制高職護生護理科研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該問卷的Cronbach's α=0.82,信度質量高,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對護理科研的認知;參加科研活動的情況;對護理科研的態度;科研中所存在的困難。該次調查采用不記名方式發放問卷,共發放19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87份,回收有效率為95.8%。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表示。比較不同年級護生對護理科研的認知采用交叉分析,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高職護生對護理科研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90.9%的護生認為高職階段有必要開設護理研究類課程。而該調查當中的兩所學校均未開設護理研究課程;96.3%的高職護生認為護理科研是促進專業發展的需要,在這兩方面年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科研重要性認識方面,大三護生認為非常重要的比例明顯高于大一、大二年級護生(P<0.05)。可能與大三護生經歷過臨床實習及較多地接受臨床教師熏陶有關,見表1。
2.2 高職護生參加科研活動的情況
調查顯示,參加過護理科研活動的護生僅占17.1%,沒有參加過的護生占82.9%;閱讀過護理期刊或專業文獻的護生占33.2%,未閱讀過的護生占66.8%;撰寫過護理科研論文的護生僅占4.2%。高職護生參加科研活動的情況不容樂觀,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3 高職護生對參加護理科研的態度
調查顯示,非常愿意或愿意參加護理科研的護生占84.5%;49.7%的高職護生參加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就業機會。見表2。
2.4 高職護生在護理科研中存在的困難
調查結果顯示,90.0%的高職護生認為護理科研困難。依次表現為缺乏護理科研知識(85.6%)、缺乏老師指導(79.7%)、缺乏發現問題的能力(78.1%)、缺乏時間(66.3%)、缺乏統計學知識(56.1%)、選題(26.7%)。
3 討論
3.1 引導護生充分認識護理科研,提高科研興趣
高職護生沒有充分意識到護理科研對提高自身素質、社會地位及推動學科發展產生社會效益的重要作用[2]。該調查結果顯示,15.0%的護生對參加護理科研呈消極態度。不少高職護生認為科研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事情,學好護理操作技能便能勝任臨床護理工作。但實際上,護理科研已經成為臨床護理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臨床護理人員晉升職稱的重要評價標準。因此,高職院校要引導護生充分認識護理科研對于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可邀請臨床科研專家或在科研方面有成就的同校學長學姐開展講座,分享護理科研的經驗,并通過互動,解答護生科研方面的疑慮,從根本上改變“科研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事情”的想法,使護生有動力、有興趣參加科研活動,努力實現自身護理事業的長遠發展。
3.2 合理安排課程,適時調整教學目標
我國高職護理專業為三年制,教學課時有限,且以護士職業資格考試科目為導向,未綜合考慮護生未來的臨床職業發展需求。該調查結果顯示,87.2%的護生認為護理科研十分重要,但只有17.1%的護生參與過科研活動。由此可見,護生對科研的認知較高,但參與較低,與付益蕾等[3]研究結果一致。超九成護生(90.9%)認為高職階段有必要開設《護理研究》課程;85.6%的高職護生認為缺乏護理科研知識是科研困難的主要原因。因此,高職院校非常有必要開設護理研究課程作為必修課,并將統計學或文獻檢索課程作為選修課,定期進行考核。饒和平等[4]研究認為高職護理專業開設《護理研究》的課程十分緊迫,應將其納入護理人才培養體系。緊貼臨床需求,調整教學目標,使護生具備初步科研能力。
3.3 搭建護理科研實踐平臺,鼓勵護生科研創作
該調查結果顯示,79.7%的護生認為缺乏指導教師是護理科研的困難之一。因此,高職院校應設立負責學生科研的指導機構或學生社團,并由科研能力強的教師擔任指導老師,鼓勵對科研有興趣的學生自由參加,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科研思路,解決學生科研過程中存在的困難。通過開放圖書館及電子閱覽室等措施擴大護生查閱文獻及閱讀護理期刊的途徑,有利于提高護生的科研能力,豐富其知識面。設立獎學金制度,對有科研產出的學生按照成果大小實施獎勵。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增強護生的獨立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護生未來的科研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3.4 適時提升學歷,提升科研整體素質
學歷是決定護士科研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5]。高職護生相對于本科而言缺乏更為深入的理論知識及解決問題的創新性思維。因此,提升學歷對于高職護生科研素質的整體提高至關重要。大多臨床高職護士在工作后只能通過繼續教育或科研學術講座來提升自己,崔鳳仙等[6]研究表明臨床護士愿意離崗接受護理科研培訓的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護士只能通過碎片化的時間,利用雙休日或節假日接受教育,不利于知識接受的系統化。因此,高職院校應引導護生認識學歷對于護理科研的重要性,使護生在校就確定升學的方式及途徑并付諸行動,及早意識到取得本科學歷證書,不僅有利于自身職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專心于臨床工作,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3.5 確立學校-醫院科研共同培養機制
劉文非等[7]研究認為在實習期間參與臨床科研工作能夠為其提供一個全程參與護理科研的平臺,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有利于護生在實踐中學以致用,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創新實踐能力。該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大三護生對護理科研重要性的認識明顯高于低年級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一線是護理科研的主陣地,只有將在校所學的科研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做到真正掌握。因此,高職院校和教學醫院應充分重視護生在實習期間的科研情況,定期開展護理科研的講座,強化護生護理科研的意識及鞏固護理科研知識。建立導師制,選拔科研能力強的教師,引導護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護生從事科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可要求護生實習期間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選題,科研設計,最終完成論文的書寫。并將該過程中護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反饋學校,以促進學校護理科研教學的不斷改進,最終更好地運用于臨床護理科研的教學。
4 小結
綜上所述,高職護生科研情況不容樂觀,學校的行為和態度對于護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應努力創造良好的科研氛圍,不斷探索適合高職護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教學方法。切實加強護生科研知識、理論聯系實踐、加強科研寫作,對于促進我國護理科研整體能力的提升顯得極為迫切。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對護生科研現狀的調查較為表淺,有待于進一步研發和啟用更加科學的評價工具,深入調查高職護生護理科研的影響因素及原因。
[參考文獻]
[1] 肖順貞,沈寧.護理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4.
[2] 王子迎,程青紅,張瀾,等.臨床護士科研能力低下的原因[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137-139.
[3] 付益蕾,高叢珊,付曉輝,等.關于護生科研認知及參與度的現況調查[J].當代護士,2018,25(12下旬):26-27.
[4] 饒和平,余文富,徐勤容,等.高職護理專業《護理研究》課程設置與教材開發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4,13(5):429.
[5] 高素芳.國內護士科研能力現狀[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9):51-52.
[6] 崔鳳仙,忻容,陳紅梅,等.臨床護士護理科研能力培訓模式的構建及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5):181.
[7] 劉文非,張春華,鄒智杰,等.護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方法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2017,32(5):78.
(收稿日期: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