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宏 李自榮
【摘要】本文重點采用現場調查和網絡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式獲得調查材料,接著對所獲得的調查資料進行全面分析,最后分析出攀枝花的芒果市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關鍵詞】芒果;現狀;分析
攀枝花的水果多生長于川西南、滇西北地域,此處位于北緯26度左右,具有1500米的海拔,地形屬于侵蝕、剝蝕中山丘陵、山原峽谷地貌,土壤以黏壤到砂壤為主,并且雨潤充沛,水系發達,同時日照條件好,導致境內熱量充足,空氣濕度小、雨旱季節分別明顯,全年無冬,年日照天數能夠達到2300—2700小時,是水果生長的天然寶地。
回溯攀枝花水果栽種歷史,以最具特色的芒果為例,自從1997年起,攀枝花人就高瞻遠矚地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了多方面合作。下面結合攀枝花芒果進行具體的調查與分析。
一、調查背景
本次調查是以現場調查和網絡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完成。現場調查主要是以攀枝花市各種農貿市場的消費者為對象調查,網絡調查主要以四川和其他各省市的消費者為調查對象。
二、調查問卷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通過現場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回收的問卷,第二部分是通過各種網絡渠道進行調查而獲得的線上調查問卷。第一部分印制傳單300多份,回收的有275份,涵蓋了攀枝花學院校內各種消費者,同時,還有攀枝花市及其周邊的各種商販都囊括在其中。通過網絡回收的調查問卷較多,有1335份,受調查人來自全國各地,主要以四川為重點調查對象。
三、調查結果分析
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調查和數據整理,我們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在如下章節中進行闡述。
在攀枝花水果知名度方面,我們可以從圖1中看出,攀枝花水果不管是在本地還是四川省會城市成都,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但進一步深挖數據發現,絕大部分攀枝花本地和四川其他區域的人對攀枝花芒果都經常接觸和聽說過,但四川區域外的調查表示,選擇C沒聽說過的大有人在,這表示攀枝花水果走出四川還需要多年的耕耘。
在攀枝花水果中,以芒果為例,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人還是對攀枝花水果有些耳聞,但對于其特征卻知之甚少。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提及原因,更多消費者表示消費習慣跟地域沒有多大的聯系,更多的時候是在水果市場根據現場水果的品質和價格進行選擇。而有部分顧客則表示,知道攀枝花水果有特色,但是不知道在哪里購買,一般都是托親戚捎帶,在外很少看到有相應的渠道。還有消費者表示,在嘗試性購買攀枝花水果之后,并沒有覺得質量方面有什么不同,感覺受到了欺騙。在我們的討論研究下,歸納出以下幾點原因。
(一)市場開拓的方式過于單一
攀枝花的水果推廣與行銷,現階段還是主要依靠政府作為主要的推動力量。攀枝花現階段將水果和康養作為城市品牌,在水果推廣上下足功夫,在沿海地區,如近期在澳門舉行的攀枝花芒果推介會。如此以政府為主導的大宗買賣,雖然對于品牌的塑造和銷路的打開具有積極作用,但市場反響一直有限。在民間的商業活動交往仍然不密切的情況下,單一的市場開拓方式局限了攀枝花特色水果的發展空間。同時,在單一的開拓方式影響下,市場信息會出現不對稱的情況,這將導致貿易成本的增加,農產品生產企業錯失商機,使民間商業往來減少,經濟失去活力。近年來,電商發展態勢良好,如淘寶、微商等大平臺對于時鮮類水果做了相關嘗試探索。據調查顯示,很多果農都開拓了線上銷售渠道,購買對象更趨于多元化,比如本地學子和四川省外地區的人。這對于市場開通有著積極的影響,但是,網絡購物正處于一種探索階段,特別是對于時鮮類水果。大量的果農、中間代理商的涌入,對于攀枝花政府苦心經營的品牌又是一次不小的打擊。很多慕名在網上搜索的顧客根本無從下手,不知道正宗的攀枝花水果從何處獲取,或者買到劣質和非攀枝花產水果,因此產生的不良影響不勝枚舉。總之,攀枝花水果單一的開拓方式導致攀枝花水果出口不暢、品牌塑造乏力。
(二)物流網絡不發達
攀枝花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多丘陵、峽谷、高山、盆地等地形,地形復雜多樣,同時地處四川極南,毗鄰云南省。這造成攀枝花運輸網絡很不發達。復雜的地形地貌增加了鐵路、公路的修建難度和維護成本,距離四川省省會成都市有600多公里的直線距離,沿線人口相對稀少,建設投入高、經濟回報小。現階段,攀枝花物流運輸完全依賴鐵路和公路。鐵路目前只有一條主干線——成昆線,但運輸能力有限。自2011年以來,攀枝花城市發展帶來的鐵路客、貨運輸量逐年增強,據統計超過3000萬噸,而鐵路年運輸能力只有2500萬噸。隨著城市發展戰略的提出,鐵路建設必須跟上日程。公路方面,高速公路對于貨物限制嚴格,遠不及鐵路的運量和成本有優勢,所以使攀枝花物流水果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對于時鮮類產品,空運是新興市場最多的選擇。但攀枝花相應的配套基礎設施和技術并沒有提供保障。因此,從物流網絡方面來看,攀枝花水果知名度不高也跟本身出口量低與出口成本高有密切關系。
從另一個維度來看,部分消費者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錢去嘗試更高質量的水果。我們調查顯示,隨著近期攀枝花的大力宣傳,特別是央視的幾檔大型欄目的推廣,各地市民對于攀枝花這個遙遠的名字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而現在攀枝花的名片就是水果和陽光,很多外地市民都有所耳聞,并表示愿意嘗試來自攀枝花的高質量水果。這說明攀枝花水果潛力巨大。
在攀枝花品牌調查中,攀枝花市民多還是知道幾個大的以互聯網為銷售平臺的品牌,如26度果園,但離開攀枝花,其他地域的人卻知之甚少,甚至對相應品牌持懷疑態度。
總體看來,攀枝花在水果生產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一是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及地理優勢,二是攀枝花政府也將攀枝花水果的發展提上了日程,三是逐漸發展的品牌形象。但這仍然面臨很多挑戰,比如品牌建設乏力和高昂的物流成本等。由此看來,攀枝花水果困境與機遇并存,但隨著攀枝花市的發展和一代代攀枝花人的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攀枝花水果能夠在陽光中成長,收獲一片輝煌。
參考文獻
[1]劉海銀,黃雪梅,吳超.攀枝花特色水果出口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6,33(S1):48~50.
[2]四川攀枝花芒果香譽全國的秘密[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09(09):18~19.
作者簡介:韓金宏(1994.08—),男,四川成都人,學生,攀枝花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