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摘要】合唱作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音樂形式, 在高校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情操以及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等方面有著其他音樂形式無法比擬的優勢。本文闡述了合唱藝術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和作用。
【關鍵詞】合唱藝術;校園文化;作用
合唱是一種有明確目標的藝術形式,它其實是對人聲表現手段與多聲組合音響理想境界的探尋,它需要無數顆靈魂的默契磨合才能向完美的音樂天地靠近。合唱藝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人”的心靈結合的巨大魔力,并意識到個人只有超越自我,讓“小我”融入“大我”,才真正有意義。
一、合唱在校園文化中的地位
合唱是一種集體演唱的舞臺表演藝術,不僅是高校音樂教學的必修課之一,也是校園文化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它集中了音樂的和聲、旋律、節奏等多聲部變化,能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使之獲得音樂知識,培養其合作精神。而且合唱也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由于其形式是集體表演,因此,國外許多學校都非常重視合唱,并將合唱活動當成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良好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在他們看來,一個學校的合唱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水平,因為合唱不僅是一種刻板的藝術形式,同時,它還可以深刻地體現出一個團隊嚴密、精確的配合和這個集體高度的規律性和藝術性,不僅如此,它還能培養這個團隊中的任何一個參與者自覺形成遵守規則、自律自治的良好習慣,提升每一個參與者同團隊內其他人合作的集體精神,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目前,我國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和爺爺奶奶寵愛,普遍出現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弱點,因此,合唱體現的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提倡的,它不僅是出于對學生性格特點的考慮,也是出于對學生以后發展的考慮。現在很多學校和地區都已經開始重視合唱,并積極組織各種比賽,以此作為校園文化的輔助與延伸。而學生在參與這些合唱活動時,可以通過掌握演唱的技巧來提高音樂水平,這不僅激發了大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渲染了校園的活躍氛圍,同時也展現了當代大學生朝氣蓬勃的青春風采,促進了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這是我們開展校園文化的宗旨,也是體現大學生豐富多彩文化生活的一個層面。
二、合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合唱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分支和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對于學生來說,它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主體”的當代素質教育思想,集中體現了音樂的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學生在這里不僅體驗到了民主平等和友情,也體驗到了在集體中探求知識、積極參與的樂趣。因此,對于學校來說,合唱教育具有“投資少、易操作、普及廣、意義大”的特點,大力開展合唱教育活動能培養學生對經典音樂的興趣,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并能啟迪心智、凈化心靈,使學習更富有實效。
(一)合唱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凈化育人環境在校園里,經常開展合唱等一些有意義的音樂活動,可以提高參與者的文化修養,凈化整個校園的育人環境。合唱是一種集體表演形式,是一種群眾性的藝術,而不是精英藝術,合唱的參與形式比較靈活,學生只要想參與,不會受到專業的限制,只要參與者聲音不太特殊,音準、節奏不是太差,幾乎人人可以參加。在高校中進行合唱藝術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在音樂中減壓,還可以使學生在合唱中學到許多東西,如歌詞中所體現的革命前輩們堅強、奉獻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音樂旋律也是優美、積極向上的,它可以凈化人心,歌詞和旋律的共同作用有利于參與者文化修養的提升,因此,我們要借助音樂的特有功效,共同營造一個幽雅的育人環境,用文雅高尚的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二)合唱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潛移默化地進行道德素質教育
在合唱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既是一位表演者又是一名欣賞者,他們可以親自感受、體驗、欣賞并體會音樂的旋律美、造型美和情感美。而參與的學生就是健康地成長于這種內在美和外在美和諧統一的環境中。通過演唱欣賞校園中的一些優秀作品,學生可以了解作品的內涵,把握作品的情感,并深深地融入自己的感情,唱出對學校的熱愛,大量帶有集體主義精神的合唱作品能夠讓學生得到集體主義的情感體驗,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學了許多,懂得了許多,這就是合唱比其他文化形式更有利于音樂教育和文化塑造的優勢所在。可見,音樂的旋律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陶冶和美的熏陶,讓學生在校園歌曲演唱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良好的道德素質教育,好過單純的道德說教。
(三)合唱活動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力
前文中提到,當今我國高校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受盡了父母和長輩的溺愛,造成了性格上自私自利,缺乏集體主義觀念,缺乏社會責任感。而合唱作為一種集體表演形式,恰恰可以使學生漸漸融入一個集體中,通過多日來與其他同學的磨合與相處,提高他們的團隊精神、協作意識和集體觀念。
由于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以及時代發展的需要,已經沒有哪一件事是某個單獨的人可能獨立完成的了。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社會人,具備一定的與他人相處并合作的能力,這也正是所謂的團隊意識。正如中國國家女排教練陳忠和在驚人逆轉戰勝了俄羅斯后曾這樣說過:“我們沒有絕對的實力去戰勝對手,只能靠團隊精神,靠拼搏精神去贏得勝利。”可見,團隊強調的是團隊精神,我們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部分,團隊精神的核心就是協調合作、共同承擔。如何唱好合唱,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合唱需要的不單單是專業水準的領唱,更需要團隊精神。沒有團隊精神,這個隊伍就是一盤散沙。
合唱藝術最基本的組織單位是聲部,它是由音質、音色、音域均比較相近的聲音組合而成的,每一個聲部都在合唱隊中從事部分集體的活動,每一位參加合唱隊的歌唱者都分別在各自所屬的聲部內擔負著所在聲部的藝術表現任務。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是團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自己做好才能讓團隊更強大。因此,通過排練和演出,合唱藝術相對于個體音樂活動所顯示出的巨大力量和氣勢,勢必會使參與者及觀眾、聽眾深刻體驗到集體和社會對自身的強大影響。同時,通過合唱活動也使他們認識到個人必須融進集體才能在這個集體的熔爐中得到陶冶和升華,從而切實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端正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四)合唱活動可以增強教職員工的凝聚力
高校的教職員工凝聚力的強弱會影響到這所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各項日常工作,也會影響到整個校園文化的構建和提升。由于職業關系,大學教師時間自由,在學校的時間不確定,這就會導致教職員工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不利于形成高校教職員工強大的凝聚力。而合唱活動恰恰可以改變這一現狀,由于其參與的廣泛性,可以吸納很多教職員工參與進來。比如,在我校舉辦的師生合唱比賽中,為了練好合唱,教職員工都非常投入,有的教職員工為了校正發音反復練習,甚至練至聲音沙啞。雖然白天的工作壓力很大,但所有的參賽人員絲毫沒有懈怠,始終堅持參加每一場排練。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促使演唱水平迅速提升,同時也增強了他們之間的凝聚力。
(五)合唱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種隱形的德育資源
合唱活動是校園精神文的良好載體,校園文化應該以社會的先進文化為主導方向,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為主體,以沉淀的校園精神為底蘊;校園文化既是一種客觀現象,也是一種活動過程。一定的精神文化有賴于一定的物質載體,合唱活動的開展正是兼顧精神文化與行為文化的良好載體。
對于大學生而言,隱形教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潛移默化教育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潛在的、間接的,可以避免現行教育中學生出現的逆反心理。所以,合唱活動是堅持正確的校園文化導向,努力創造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校園文化,是一種實用、有效的隱形德育資源,它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合唱活動正是具備了這種功能,合唱教育在校園學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功效。
經過指揮或藝術指導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合唱作品,可以使合唱參與者能夠完整地把握藝術作品的主題和風格,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效果,這種藝術行為活動不僅能夠深深地感染合唱隊每一個參與者,而且還能夠與廣大聽眾中產生情感和心靈上的共鳴,使他們在藝術欣賞和表演的過程中更加熱愛祖國、增加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他們報效祖國的熱情與行動,從而達到對所有活動參與者和欣賞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這種愛國主義教育方式遠比課堂說教要更有效果。
三、結束語
“校園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蘊;校園有了運動,就有了生命的璀璨陽光;校園有了藝術,就有了靈動的精神升華!”而校園合唱是藝術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校園文化活動的延伸。隨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合唱藝術正以其獨特的魅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同時,也成為了校園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陳鍵.合唱藝術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05):52.
[2]賀娟.淺論合唱藝術的普及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大舞臺,2011(01):254~255.
[3]唐龍.淺議合唱在高校文化活動中的作用[J].科學大眾,2008(10):12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