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錢雯 朱錦平
【摘要】計算機基礎屬于公共基礎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問題提出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在教材、考核方式、差異化教學、教學模式四方面的改革。
【關鍵詞】互聯網+;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2016年6月的中國“互聯網+”峰會,推動了“互聯網+”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一場以“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為核心技術的大變革正關系到每個人,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計算機基礎既是學生的一門公共課程,又是學生進行后期學習和將來謀求工作崗位的必備技能,因此,學好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內容,對學生十分重要。
一、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基礎是職業教育的公共必修課,教學的范圍很廣。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課程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材基礎案例較少,實用操作性差;學生計算機水平差異大,面對個體差異,不能分層遞進;計算機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方面的問題。在“互聯網+”背景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搭建全新、合理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是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重點。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
(一)教材方面的改革
為適應“互聯網+”形勢下計算機應用的發展和學生對計算機操作技能的需求,可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及需求,增刪相關教材內容,從而體現出各專業與計算機的聯系和具體應用。并利用“互聯網+”的模式組建相關教學網站,網站建設可以是精品課的展示,也可以將教學中的課件和案例等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可以利用這些網絡教學資源進行進一步學習。
(二)對學生考核方式的改革
計算機基礎是較為特殊的課程,有理論學習也注重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對學生的考核要做到公正、客觀,考試很難做到這一點,也不再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和考核。因此,要客觀全面地判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一個既復雜又繁瑣的系統工程。要做到這一點,利用校園網絡平臺結合“互聯網+”實現在線考試,從而替代傳統的紙質考試形式。學生通過在線考試系統,從題庫隨機抽取試題考試,并由計算機當場進行成績評定,這樣既減輕教師評閱試卷的工作量,同時也保證了成績的公正性。事實證明,教學和考試分離的考核方式,不但能客觀全面地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差異化教學方面的改革
運用部分插班雙向流動來實現差異化教學。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入學前所接受的計算機普及、教學程度不同,所以他們的計算機知識基礎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對計算機基礎教學采用傳統的分班教學方法會造成兩極分化的局面,一部分學生會覺得太簡單,不想聽;另一部分學生則聽不懂,也不想聽。這些情況對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都將產生極大的障礙。因此,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分組的差異化教學很有必要。而借助“互聯網+”的模式,通過網絡平臺,在學生自愿基礎下,實行“部分插班、雙向流動”的機制,來實現差異化教學。
(四)教學模式的改革
通過教學模式的多樣式化,實現教學模式方面的改革,案例教學、任務式驅動等都是很好的傳統教學模式,對計算機基礎教學有很好的促進、推動作用。而在新時期的“互聯網+”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多樣化教學模式,將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起到更大的推進作用。
(1)翻轉課堂的應用。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它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理念變成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從配角變為主角,進行自主學習、自我評測,而教師只是進行指導和幫助。教學中錄制的教學視頻,學生下課后可以學習,還可以挑選合適的內容作為主題,以小組為單位積極準備,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一周后,小組對主題內容進行討論并交流學習成果。在課堂,推選1至2名小組成員進行講解,而教師只是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延展。事實證明,翻轉課堂的應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最終實現教學目標和提高教學效果。
(2)微課和慕課的應用。微課和慕課的網絡課堂,豐富了在線教育資源,是“互聯網+教育”重要形態,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學中的重難點都可以用微課的形式進行錄制,在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分享,并隨著教學的逐步完善形成計算機基礎的微課群,最終形成慕課。
事實證明,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新興多樣化教學模式,再結合案例教學和任務驅動式傳統教學模式,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總結
網絡時代為現代教育的形式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互聯網+”作為互聯網思維的實踐成果,催生了翻轉課、微課、慕課等新興多樣式化教學模式,運用到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中,并進行多樣化考核,一方面,有利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發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互聯網+”正成為教育發展與創新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