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
[摘要]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代表著國家未來媒體技術的大致發展趨勢,傳統媒體常常借助于電視、廣播、報刊等單一形式來完成信息的傳播,而新媒體新技術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運用先進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完成的,對于信息的傳播加工和新的詮釋。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方便了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開展。鑒于此,本文就新技術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展開探討,以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新技術;圖書館服務;應用研究
一、新媒體、新技術的簡述
新媒體新技術概念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出現是由美國電視廣播技術研究所的所長P·戈爾德馬提出。70年代初,新媒體在西方國家開始廣泛流傳,許多工作者開始對新媒體新技術進行研究探索。新媒體是一種運行新技術發展起來的。相比而言,新媒體具有很多的優勢:多元性、高度的互交性、個性化、分眾化、便捷性、跨越時空性等。新媒體的各個優勢共同構成新媒體的獨特性,也推動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的流行形式很多,大致上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信息網絡為載體的網絡新媒體,這些站點都是個人或組織所建立的用來傳播各種信息,這類站點有博客、搜索等;第二類是移動媒體技術,這些媒體技術能發揮出廣大的時空空間,具有可移動性的功能,例如移動電視、無線手機等;第三類是數字新媒體技術,相比而言,數字媒體的傳播功能更強大,具有個性化、自主性的特征,這類產品有MF3、MP4等。
二、新技術在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一)網絡挖掘技術的應用
在新的轉型變革期,圖書館信息化、知識化服務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變化的只是服務的模式和路徑,圖書館需要以網絡化、數字化方式滲透到滿足用戶信息化、知識化的方方面面,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文明化進程。網絡是圖書館情報服務的主戰場,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信息互聯互通的傳導機制、擴大信息交流面、提升服務效率是數字信息化時代圖書館創新服務的基礎。數據是圖書館資源的基本類型,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電子數據成為圖書館知識化服務的主要載體內容,電子書、電子期刊、數據庫在館藏中的比例將呈現不斷攀升的趨勢;二是與用戶相關聯的數據同樣是圖書館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應該能應用大數據、云數據、數據挖掘技術充分挖掘其價值,探索新的服務創新契機。在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的具體應用表現為三個方面:首先,構筑高速的信息服務網絡,以圖書館門戶網站和信息系統作為用戶服務的主要平臺;其次,以文獻目錄數據庫為基礎,建設知識服務數據庫,統籌自有和共享數字資源,提升知識服務能力;最后,以原來的讀者數據庫為基礎,挖掘用戶閱讀偏好和使用習慣,形成讀者大數據,一方面便于圖書館開展資源建設,另一方面利于圖書館進行用戶精準服務,提高信息服務水平。
(二)3D打印技術的應用
近年來3D打印技術作為新工業革命的代表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3D打印技術有效地支持了創意的可視化,通過原型制作助力技術創新,而在教育領域,由于3D技術支持用戶自主創意和創新,在創新意識和技能培訓中倍受歡迎,創客教育已將3D打印技術列為基礎支持技術。隨著全社會對創新的推崇,包括圖書館在內的知識服務機構也越來越多地開展或從事創客教育,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圖書館均建設了創客空間,推動創客教育,引導和鼓勵用戶開展創新。
三、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創新和發展方向
(一)關注和重視大量的圖書館用戶的數據和信息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因素除了文獻數據信息外,其他數據的擁有、挖掘和利用也是圖書館行業競爭的關鍵因素,加大信息資源采集、擁有也將成為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內容之一。大數據時代圖書館需要大量的數據,這些所需的數據中,既有當前圖書館建設的文獻資源、網絡資源,也有目前圖書館還無法進行或暫時沒有進行的非結構性數據。
(二)著力提升圖書館服務的智能化程度
現代圖書館的服務,需要更高的技術要求,需要高標準的智能化服務水平。一是圖書館應該用智能化技術進行自動、高級、復雜的數據采集與處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人力物力,解決人工無法完成的工作,這就是圖書館主體本身的功能和需求。二是從讀者來看,服務內容、手段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及服務實踐所需的資料,如社交信息、生活數據等大量的非結構、半結構化的數據也都為圖書館的智能化決策提供了參考和資料信息。三是圖書館服務智能化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知識從單個主體擁有向多個主體擁有的流通與傳播,也對隱性的知識向顯性的知識轉變、知識的發現、挖掘和組織等都有影響。
新媒體新技術自身的優勢在圖書館閱讀服務應用中能夠充分顯示出來,重視新媒體新技術在圖書館閱讀服務中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圖書館閱讀客戶的知識掌握能力,進而切實地增強圖書館在網絡信息服務市場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