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林
【摘要】生藥學實驗是藥學專業的基礎實驗課程,傳統的教材及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現代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生藥學實驗改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夯實生藥學實驗理論基礎,緊跟時代進步,培養具有一定創新和思維能力的藥學人才。
【關鍵詞】生藥學實驗;教學改革;生藥圖庫
生藥學是藥學專業一門限制性選修課,生藥學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要鍛煉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過硬的藥材鑒別本領,是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來積累經驗的。生藥學實驗課程教學對藥學專業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具備創新意識,提高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傳統的實驗課教學模式主要通過教師講解,結合板書繪圖及多媒體投影組織示教,然后學生自行利用生藥進行理化鑒定,生藥粉末制片、觀察切片,教師巡回指導。目前,我校生藥學實驗課程選用的教材是陳隨清主編的《生藥學實驗指導》(第三版)一書,主要內容以傳統的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性實驗為輔。但該教材對于我校藥學專業學生來講,顯微結構圖和藥材圖譜不夠,學生學習時難以理解,因此容易失去學習熱情和興趣。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生藥學實驗進行部分教學改革,使實驗更加適應現代藥學專業教學目的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修訂實驗教材,改革實驗內容
首先,修訂實驗教材。要充分利用數碼互動實驗室的優勢,建立和更新生藥圖片庫,編寫實驗講義作為輔助材料。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文字已不能滿足現今學生的學習要求,圖片和視頻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感官體驗,不再一味地死記硬背枯燥的文字。利用現有實驗室的條件,可較方便地獲得生藥的顯微結構圖、生藥原植物及藥材圖片和視頻。利用這些素材可以不斷地豐富生藥圖片庫及更新實驗教學資料,供學生在課上、課后業余時間學習利用。
其次,改革實驗內容。從以往的驗證性實驗,轉變為基礎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及開放性實驗的綜合組合;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由教師加以引導的實驗教學新模式,更加適應本校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傳統的生藥學實驗以理化鑒定和顯微結構為主要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需要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解剖學部分實驗不刪減,利用生藥顯微圖片庫使學生充分掌握藥材內部構造;生藥的化學成分是藥物作用的主要基礎,而現今生藥在各個領域都有應用,增加開展生藥化學成分多方面利用實驗,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入開放性實驗,開展生藥鑒定的專項訓練。建立并開放藥用植物和生藥標本室,讓學生在課余也可以接觸到藥材,使課堂學識時間得到延伸。
二、改革授課方式
可以學習參考PBL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加以引導的授課模式為主,利用數碼互動實驗室的優勢,增強課堂互動效果。增加實時討論內容,通過分組討論模式,使學生就某一問題進行實時討論,提高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理解。由于生藥是來源于藥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在先修課程中曾有尋找校園中的藥用植物環節,在生藥學實驗教學中,可延續該環節,繼續尋找校園里和食堂里的生藥,增加學生的參與性,按照不同的藥用部位來總結分析對比,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擴展。增加學生的自主授課環節,如蓼科生藥學習,選擇大黃和何首烏的三生構造“星點”和“云錦紋”這兩部分內容,由學生預習,查閱資料,制作PPT并講解,教師加以補充。這種由學生自主討論、備課、授課的方法在生藥學理論課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實驗課中進行學生試講,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預習和實踐過程中,也能更好地掌握實驗知識。
三、完善考核體系
沒有完善的考核體系,就無法對課程的過程進行控制。原有的實驗成績組成一般包括:實驗報告、實驗考試,對過程的考察不足,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實驗考核體系:以知識掌握和實驗室動手能力為基礎,以實驗結果的分析、歸納、整理能力、實驗考試為主體,以學生合作討論和參與度為附加作為考核點,全面考評學生。
生藥學實驗是藥學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展,結合學生特點改進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對學生的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樣才能推動學科的發展,并有助于培養出高素質的藥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郝延,軍桑育黎,呂晶.以適應社會需求為核心的生藥學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5):92~97.
[2]朱丹,李瓊,林軍.基于PBL教學理念的生藥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1):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