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和生活,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培養人才,還需要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詢,爭取給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更多的貢獻?;诖?,本文對試論大學生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給相關教育工作者帶去一定的建議和啟示。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在大學階段要更好地做好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工作,大學期間是學生不斷夯實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因此就需要處理好學業和就業之間的關系,人際關系以及學生和教師的關系,面對著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大學生只有不斷地增強自身能力,樂觀地去面對問題才可以解決問題。但是依然有部分學生無法做到這一點,這樣就需要教師的心理引導和點撥,改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情況分析
伴隨著現代化工作節奏的加快,市場競爭加劇,學生由于社會各個方面的原因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從某種角度講,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當前的高校心理教育還不完善,狀況不樂觀,甚至出現一部部高校慘劇。一方面學生的心理趨于成熟,但是抗壓能力還比較弱;情感十分豐富,但是在情緒上容易走上極端。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對專業教學比較重視,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的心理建設方面非常薄弱缺乏專業性的指導和理論認知,因此嚴重地制約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這一點問題必須要加以關注,引起學校和學生的重視。
二、大學生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一)構建大學生心理咨詢途徑
首先,各個高校需要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工作室,并且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負責小組,由負責學生德育工作的相關領導擔任總組長,關注每一個部分的教學職能,心理輔導工作分支等等。配備專業的人員負責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切實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工作。還要按照文件的相關精神,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也建立起由學校還有院系以及學生三級教育的網絡,大學生心理咨詢和心理教育本身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程,需要每一個學校都進行更為廣泛化的努力,做好學生心理咨詢的主渠道。黨委和共青團、院系之間相互協作溝通,齊抓共管,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向著良性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增強課內培訓和課外指導咨詢工作,爭取能夠從多層次上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整合資源,加強心理健康咨詢工作。首先,專業負責小組需要明確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力地推動大學生心理建設,也不斷提升心理健康咨詢工作的質量。向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并且引導大學生去認識自己,了解到心理健康對其成長的意義,樹立起先進的思想,養成良好習慣。在心理咨詢室,教師幫助寫生解析心里常見的問題和現象,讓大學生能夠更為科學有效地對待自己的問題,做好心理適應教育,可以面對生活中的坎坷和美好,可以適應好生活與環境,也要盡快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作調整,由此適應大學生的生活。
(二)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創建良好校園氛圍
教師在大學心理教育上需要充分發揮好課堂的作用,利用校園文化或者社團群花進行心理健康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做好心理健康講座,利用學校環境和社團文化等等進行心理不健康案件的分析,在學校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不斷地強化大學生與身邊人的相處之道。強化大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真正地將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調節能力放在心里咨詢教育的首端,讓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提升。另外,整合資源,形成教育合力,各大高校都要樹立起教育的大觀念,整合和利用多項教育資源,如網絡資源、社會資源、家庭資源等等,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實現,也讓大學生可以形成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
(三)心里承受教育與心里創新教育
心里承受教育是對一個人意志方面的磨練,更是對一個人耐力的考驗,因此在大學生的學習轉型時期,社會多元化價值觀以及社會矛盾沖突之下,學生面臨著就業難和人際關系處理難的問題,因此做好心理承受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減少學生心理上出現的痛苦。心理咨詢教育引導學生遇到問題之后可以進行正面地應對問題,正確地對待問題,進行自我調節,迎難而上,不要因為自己面對挫折出現自暴自棄的情況。
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更是一個人事業發展的前進動力,因此在心理教育上也需要進一步創新。創新心理教育是提升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一種方式,這樣也可以減少心理疾病的產生,給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注重對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關注學生健康自我形象的教育以及情緒上的管理,增強人際交往訓練,通過心理創新教育讓學生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信念,運用自己的活力和熱情面對生活與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大學生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點,解決心理問題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增強心理咨詢勢在必行,應該積極地遵循相應的原則采取有效的路徑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由此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小異,李明蔚.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0(03):178~183
[2]佘雙好.中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成與發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4(07):27~31.
作者簡介:何宇鵬(1988—),男,漢族,河南禹州人,碩士,河南科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