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的深入推進,由最初的普及,逐步發(fā)展成為覆蓋超過80%的局面。如何在組織參加高職院校技能大賽的過程中,更好地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追求技能比賽成績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yǎng)任務,是各高職院校亟待研究的課題。本文分析了技能大賽在育人中的正面作用,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看法和解決思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技能比賽;育人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已經走過11個年頭,正逐步成為高職院校專業(yè)建設、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方面的重要導向。如何進一步在技能比賽中,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創(chuàng)新載體、豐富內容和形式,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模式,積極構建“三全”育人格局,推動“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落地落實,是新時期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中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技能比賽在育人中的正面作用
(1)技能比賽能夠促進學生職業(yè)精神的培養(yǎng)。職業(yè)精神是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人才培養(yǎng)實踐過程中,學生職業(yè)精神的培養(yǎng)更多的是依賴學校思政教育、課堂教育等途徑,學生對職業(yè)精神多是被動式、表層加工的認知。而技能比賽能夠讓學生在深入地參與過程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接受職業(yè)精神的培養(yǎng)。
(2)技能比賽能夠促進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不僅包括專業(yè)能力,還包括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以“市場營銷”大賽為例,技能不僅考察學生的專業(yè)理論、實踐知識,更考察其團隊合作協(xié)作能力、心理應變能力等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注重提升自身職業(yè)能力。
(3)技能比賽能夠促進學生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是每一個員工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學生對技能比賽,必須從熱愛地角度出發(fā),認真學習和遵守比賽規(guī)則,忠于職守、樂于奉獻,積極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比賽中取得理想成績。
(4)技能比賽能夠促進學生自信心的提升。高職學生普遍自信心不足。近幾年來,省級、國家級比賽優(yōu)異成績中,不僅包括國家示范等各類優(yōu)質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量的普通高職院校成績也進步較快。這對學生進一步增強信心、強化自我認知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不能忽視技能比賽在育人過程中的負面影響
(1)“精英教育”。各高職院校在組織學生備賽時,一般采取選拔賽的形式,選拔若干成績優(yōu)異、能力突出的學生進行賽前集中培訓。在集中培訓過程中,投入大量精力,這難免顧此失彼,影響對其他大多數學生正常教育教學。
(2)“應試教育”。省級、國家級技能大賽是各省及全國最高層次的賽事活動,許多高職院校將此作為學校的“一號工程”來抓。特別是山東省在2008年-2017年在全國獲獎比例年均增長23%,位列各省(區(qū)市)及計劃單列市之首。在備賽過程中,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課程設置等方面均給予相當的傾斜,一切以比賽為導向,往往使學生對比賽內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難免產生“應試”傾向。
(3)“偏科教育”。如上所述,在追求比賽成績的前提下,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政教育等其他正常教育。有的學校為了讓備賽學生能夠安心備賽,甚至開出很多“優(yōu)惠”條件,免修部分課程。這使得學生只能夠在技能比賽內容上成績優(yōu)異,其他必修內容較弱,影響了學生的正常成長成才。
(4)“兩張皮教育”。所謂“兩張皮教育”就是技能比賽內容與專業(yè)建設、課程設置、課堂教學等內容相脫節(jié),忽視了比賽對教育教學、人才培養(yǎng)的引領作用。同時,比賽內容、比賽成果也很難或者沒有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
三、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技能比賽中的育人模式
技能比賽的宗旨是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人才培養(yǎng)和產業(yè)發(fā)展有機結合,也是對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檢驗。從這兩個角度出發(fā),要更加重視技能比賽的育人作用,同時要及時糾偏,保證技能比賽的正確航向。
(1)強化“普賽制”。要以“普賽制”等形式,打造各類技能競賽平臺,給更多的學生更多的技能展示和檢驗舞臺。進一步強化實驗實訓場所建設、競賽資源開發(fā)等工作,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
(2)強化“賽教融合”。積極探索賽教融合機制,探索賽教融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將技能比賽的理念、知識融入到全部課程之中,推動教與學的整體改變,推動教學改革,強化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3)強化“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益地延伸和補充,也是貫徹“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手段。可通過社團、興趣小組等形式,組織對競賽感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圍繞技能開展研究與探索,能夠較好地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與探索精神。
(4)培育“技能文化”。要明確多層次地技能標準,將技能培養(yǎng)作為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地重要組成部分,注重技能考核,或者以技能考核代替部分課程考察(試),讓提升技能成為學生的全程目標。同事積極開展“技能競賽月(節(jié))”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并通過設立“技能之星”等稱號,提高學生技能自信。
參考文獻
[1]陸建平,趙翠.關注高職技能大賽,提升高職育人水平[J].交通職業(yè)教育,2011(03):39~41.
[2]景宏華.開展專業(yè)技能比賽是促進職教人才培養(yǎng)的有效手段[J].教育與職業(yè),2004(24):10~11.
作者簡介:國帥(1982.09—),女,漢族,山東淄博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