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耿貴兵 陳洋
【摘要】基于設計、分享、交流、制作、開源的“創客運動”正在席卷全球。在學校建設面向青少年的創客空間室驗室,通過創客活動和課程,可以接觸最前沿的軟件、電子、機械、新能源等科學技術,在創客空間,學生們可以將想法運用所學知識動手實現,在碰撞、分享、自主、開放氛圍中,他們的想象力被激發、創新能力被培養、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得到鍛煉。創客空間必將引領更多學生走上愛科學、愛學習的道路。
【關鍵詞】中職學校;創客空間;建設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熱潮的風起云涌,3D打印技術、Arduino等開源硬件平臺日趨成熟、新能源新科技的運用普及化,越來越多熱衷于將創意變為行動的年輕人踏上了“創客”之路,
一、創客與創客空間
“創客”源自英語單詞“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是一類人的總稱,在社會上進行產品創意開發的人都可以成為創客。創客教育是一種綜合實踐學習系統,是具有一定標準的軟件和硬件的總稱。創客空間是社會化的創新創業空間,是人們以工作坊、演講、講座等形式分享知識的地方。創客空間可以被看作開源社區,創客能聚集在一起分享知識,創造新事物的實驗室、廠房、工作坊、工作室。學校只有建設好這樣的空間平臺,才能讓創客教育真正成為可實施的教育方案,才能讓學生在固定的空間內,把學到的信息學、數學、物理和化學等多學科的知識用于實踐,把一個個創意變成現實。創客空間還要求創新者“分享”,對于創客來說,不光是學會了一些東西、做出了一些有創意的成果,更需要將成果分享給別人,讓別人做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這才真正體現了創客的精神。
二、創客空間的發展
創客緣起國外,從2007年起,據統計全球各地共成立了超過2000多個創客空間。隨著2010年10月,“新車間”在上海落戶,成為國內創客的大本營,漸漸得這項運動得到眾多人的參與,全國各地的創客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比較著名的創客空間分布在北上廣等地區,北有北京創客空間,廣有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和廣州創客空間,上有上海新車間,浙有洋蔥膠囊,南有南京創客空間,西部則集聚更多的開源硬件創業公司如OpenJumper、DFRobot,還有成都創客空間。
清華大學最新研究表明,學校是創客教育的最佳場所。學校是一個類似于社會的實踐空間。如果在學校里開辟專門的空間,進行青少年中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必將對中國創客的未來產生積極的影響。清華大學教授高云峰和ICT教育專家高震把這樣的空間稱為“群體創新空間”(Group InnovationSpace-GIS,中文名“集思”)理論,GIS是目前已知把創客教育平臺式教育發揮得很好的樣本之一。創客們可以在創客空間里共享資源和知識,來實現他們想法。不僅可以利用社會創客資源空間,還可結合“互聯網+”創建虛擬創客空間,讓更多的學生不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參與到創客中,讓廣大師生能通過靈感的啟迪,共同探討、交流、合作,促進實踐。
三、創客空間需要具備的條件
創客空間的建設目標定位很重要。上海新車間是一個純粹的供創客交流的場所,而柴火創客、南京創客還承擔了“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和這些創客空間不同的是,中職學校的創客空間建設,則是為滿足學生動手實踐的需求,為他們提供“用知識”的機會,努力將他們的奇思妙想實現出來。從這點看,中職學校的創客空間其實具有了開放實驗室、社團活動室和圖書館等功能。通過各種創客分享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實踐,研究跨學科的綜合性項目,提升技術并交流創意,最終形成一個匯聚創意的場所,一個讓想法變成現實的“夢想實驗室”。
第一,創客空間組成。一群充滿激情的maker,不為利益,投入到自己的興趣中,努力把想法變為現實的一群人,有他們的投入,才有創客組織的發展。每個小組2至4個核心管理成員,不僅具有maker精神,而且有巨大責任心推動組織的良性發展與對外宣傳,同時舍得放棄瀟灑休閑的時光。
第二,創客空間經費。目前主要還是核心成員的投入,也有些創客空間得到社會的贊助,或者收取一些會費或者參觀費。然而,創客空間是一個獨立而又公益的組織,他們的活動都是成員自發形成的,空間運行費用前期由核心成員出資運作,后期可以以空間產品帶來的利潤支持空間的發展,這就要求空間必須出些自己的創新產品,如果想獲得更多資金的支持,可以申請學校和政府支持這項公益活動。重點在于核心成員運營好空間,良性發展下去,做出更多的產品,帶動空間發展,而maker,則不僅是將產品換個輪子,換個面貌,重要在于把你想得表達出來,讓美好的東西更美好,還讓更多人美好。
第三,創客空間設備。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創客,創造作品,需要一個獨立的創客空間實驗室,與科學探究室、綜合實踐室、發明展覽室一起,作為小創客們的活動空間,更大限度地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平臺。一般來說,創客空間只要擁有一個普通教室大小的房間即可,里面能容納4至6張工作臺,能容納一些體積較大的加工工具,如激光切割機、3D打印機等,同時還有一定的空間來存放學生的創客作品和半成品的儲物柜。考慮到創客空間要經常組織創客分享活動,所以選擇場所時盡量要考慮其周邊有沒有公用的多媒體教室或機房。對中職學校而言,創客空間的小會員還要學習一些基礎的創客類課程,如3D設計和打印操作,S4A、Arduino和AppInventor等編程入門等,這些課程都將用到機房。
四、創客空間的運營
建設一個創客空間容易,而要做到持續運營卻不容易。因為創客空間中畢竟有焊臺、機床之類相對比較危險的工具,必須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活動。而且在創客空間建設的初期階段,學生中往往沒有“高手”,需要專業教師來指導,并開展多種活動來宣傳創客運動。中職學校創客空間應該安排教師輪流值班,并安排創客空間的骨干成員為志愿者,協助教師管理。創客空間的成員基本上由學校創客社團成員組成,成員是否有創新的想法、是否有動手的意愿、是否有動手的能力將作為考核社團成員的主要指標。
創客空間平時僅對會員和Arduino相關選修課程的學生開放,一周組織一次小規模的會員活動,一個月組織一次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的活動,活動由各種講演或WorkShop組成。利用每年一度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創客進校園”活動,請社會知名創客,對一些成熟作品做展示。充分利用好創客空間這個向學生開放的勞動技術(通用技術)實驗室,創客空間的硬件配置并不是最重要的,它的核心功能在于開放、共享和指導。我們非常希望,學校的創客空間能夠和圖書館一樣,成為學校的標準配置。在課余時間,學生能聚在創客空間,提出各種跨學科的奇思妙想,并努力實現。因為當前創客教育還沒有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視,能指導學生進行跨學科研究、實踐的師資也嚴重缺乏,尋求當地創客類企業或者社會(高校)創客空間的支持,來建設適合中小學的創客空間,或許是一條非常值得嘗試的途徑。
雖然,創客教育并不直接教授學生基礎知識,但在創客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并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創客教育能讓學生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設計、交流、分享和制作,家長也對孩子的表現感到滿意,全力支持孩子參加創客活動,將學校創客空間有效延伸到家庭創客空間、社會創客空間。事實證明,孩子并不缺乏發現問題的智慧之眼,而是缺乏在發現問題后深入研究的意識,感覺自已什么都行,長期以往便形成了浮躁的性格,但實踐起來卻無從下手。教師應以創客教育形式,開展基于創新模式的學生信息技術課堂,利用多學科綜合特性,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勇于創新、踏實、勤思、善做的科學品質。
新的國際環境使得中國創客在世界范圍內脫穎而出有了更大可能。無論是電子科技,還是軟件科學,或是具有濃郁東方特色的藝術創新實踐,都為中國創客展開了無限可能的未來。借助互聯網和新工具,創客們實現了產品自設計、自制造,成為創新2.0時代的造物者,在工業4.0的時代中,要讓創客的收入超過明星。同時,在用戶創新、開放創新精神的指引下,創客們站在彼此的肩膀上,越站越高。
參考文獻
[1]趙淑娟,馬昕楠,黃玲飛.創客空間模式下中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6(14).
[2]吳云飛.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載體搭建和策略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
[3]王大本.“眾創空間”興起背后的創新思想研究[J].宜賓學院學報,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