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致宇
【摘要】本文針對近年來云南蔬菜產業現狀和發展狀況,分析云南蔬菜產業發展需求所在,主要為蔬菜自主品種少、安全防控技術手段、蔬菜廢棄物污染環境等。需以云南省主要蔬菜新品種培育為主線,從品種選育、配套安全高效栽培技術研發、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安全防控技術、蔬菜廢棄物處理等關鍵環節著手,系統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著力構建圍繞產業鏈的科技支撐鏈,實現蔬菜產業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而整體提升蔬菜產業科技含量。
【關鍵詞】云南蔬菜;產業發展;開發利用
云南省地形地貌復雜,境內高山深谷縱橫交錯,平均海拔約2000米左右,氣候類型多樣,特殊的地理位置呈現出地理分布及自然資源及物種資源的多樣性。云南蔬菜栽培歷史悠久,據南北朝時期酈道元所著《麗江府志》《山海經》《昭通縣志》《騰沖縣志》記載,早在1500多年以前云南就已有胡蘿卜、白菜、山藥等近百種蔬菜栽培。近年來,隨著云南省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鄉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憑借云南四季飄香、安全優質等特色,云南省蔬菜產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已經連續5年居云南出口創匯農產品首位。
一、產業現狀
據統計,截止2016年,云南蔬菜種植面積1500萬畝,年產蔬菜2000多萬噸,外銷量1350萬噸,產值達470億元,出口創匯8.25億美元。已銷往全國36個大中城市,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色和優勢,對促進云南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云南省的蔬菜資源分布范圍廣闊,栽培種類大都分布于省內大中城市郊區,如昆明、玉溪、通海、石屏、個舊、蒙自、易門、昭通、大理、江川、彌渡、賓川、祥云、建水、會澤、保山、騰沖等市縣。云南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及植物資源,也具有鄰近東南亞國際市場的區位優勢,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基地、西菜東調基地,以及全國重要的冬春蔬菜、夏秋補淡和外銷出口蔬菜基地,成為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菜園子”,可以說,云南蔬菜產業已成為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
二、產業發展需求
云南省蔬菜育種能力薄弱,自主選育品種少。截至目前,除番茄、白菜、茄子、辣椒、大蒜、蘿卜、花蒵菜等少量蔬菜種類開展了初步的育種工作,同時,制繁種基礎薄弱,科研水平不高,與云南省作為蔬菜生產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因此,在品種環節,急需適應云南省高原地區氣候類型的抗病、優質蔬菜新品種,盡快育成具備多種優良性狀、抗病性、高產、優質的番茄、大白菜、辣椒等新品種。可以解決茄果類、十字花科等蔬菜品種從省外引入和國外進口,種子價格昂貴,蔬菜企業和菜農生產成本較高的問題;擺脫蔬菜企業和菜農的生產受省外和國外育種機構、種業公司的品種權、價格的制約因素,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品種;培育優良蔬菜品種,為進一步做大做強云南省的蔬菜產業提供品種支撐,對云南省特色蔬菜產業的升級、蔬菜種業的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建立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栽培環節,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需要更多投入。無公害蔬菜生產中的栽培技術規范、優質、符合目前蔬菜生產的需要,但云南大多數蔬菜產區現在所運用的栽培操作技術大多沿用過去傳統種植方式,已不能滿足目前無公害蔬菜生產。對無公害蔬菜生產所需的投入、預期的產量及未來所獲得的利潤預測,對生產者的材料計劃,所需技術支持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亟待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經濟預測的評估理論和方法,確保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順利發展。無公害蔬菜由于其本身存在的優勢,同時無公害蔬菜投入的時間和勞動力較多,限制農藥化肥使用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產量,因此,無公害蔬菜需要一定的價格來支持,相對于普通蔬菜有較高的價位,但從總體上看,在云南省蔬菜的流通過程中,優質優價的氛圍和環境尚未形成,因而優質優價沒有得到體現。同時無公害蔬菜生產是環境資源價值的體現和轉化,應當把無公害蔬菜生產納入生態農業建設與可持續農業發展戰略中進行統籌規劃,在市場上將無公害蔬菜納入品牌保護范圍,確保無公害蔬菜的品牌效益。
在植保環節,亟需安全防控技術。由于設施蔬菜栽培的特殊環境,其病蟲害的發生及危害程度增加,致使防治難度增大,嚴重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勢在必行,創新安全高效栽培模式,結合抗性品種選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加強技術指導,提高綜合防治技術,因地制宜開展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
蔬菜凈菜率(或產量)較低,種植基地和蔬菜冷庫周圍蔬菜廢棄物主要包括各種蔬菜的老葉病葉、花、蔓藤、秸稈等,由于蔬菜種植的特殊性,各種廢棄物只能堆放在大棚外或冷庫周邊,由于分解速度低于蔬菜垃圾的產出,蔬菜廢棄物的腐爛分解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發現農村蔬菜大棚種植區和冷庫區蔬菜廢棄物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探討相應的治理對策,將有助于從根源上根治,消除環境污染源。
三、結語
為圍繞把云南省蔬菜產業打造成為全國綜合實力領先、品牌影響力大的600億產業目標。需以云南省主要蔬菜新品種培育為主線,從品種選育、配套安全高效栽培技術研發、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安全防控技術、蔬菜廢棄物處理等關鍵環節著手,系統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著力構建圍繞產業鏈的科技支撐鏈,實現蔬菜產業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而整體提升蔬菜產業科技含量。
參考文獻
[1]龍榮華,潘麗云,浦恩達,等.云南蔬菜產業發展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0):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