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檔案作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和人民群眾各方面情況的真實記錄,是促進我國各項事業科學發展,維護黨和國家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據。檔案工作是黨和政府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工作,做好檔案工作是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重要職責。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檔案工作涉及的領域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需求更加多樣,做好新形勢下的檔案工作,對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部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檔案管理;信息化;豐富
由于檔案管理工作的相對封閉性,檔案管理方法的相對滯后,要使檔案工作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為單位工作服務,需要大力倡導開拓創新精神,進一步形成推進檔案工作創新的濃厚氛圍。要認真總結檔案工作好的經驗,準確把握檔案工作特點和規律,用新觀念新思路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一、主動匯報,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單位領導是單位工作開展的組織者和向導,單位內部工作能否正常開展與開展的好壞與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分不開的。而檔案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一般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和相對封閉性,有的領導對檔案工作了解不多,重視不夠,支持有時也只是停留在口頭上,作為檔案工作者要主動向領導匯報,向職工宣傳,黨和國家關于檔案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檔案工作“保存歷史、咨政育人”的重要作用,特別是要收集和宣傳檔案在解決本地區、本單位發展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從而引起領導的高度重視,重視解決本單位檔案管理中人、財、物的問題,推動檔案事業與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這是搞好單位檔案工作的基本保障。
二、健全制度,努力把好檔案材料的收集關
要結合單位自身的管理體制、檔案材料的形成規律建立一個縱橫交織的管理網絡體系,協調各部門,做到從上而下,左右協作的檔案傳遞網絡,做好檔案材料收集的基礎工作。按照檔案材料收集的基本要求,即主動及時、全面準確、保質保量、安全保密的要求來工作。檔案管理人員在把握收集工作范圍和途徑的基礎上,還必須針對工作的實際情況,與各部門經常聯系,加強對平時收集工作的檢查和指導,做到隨時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結合,盡可能防止和減少檔案材料的流失。這樣做不僅拓寬了檔案的收集范圍,還促進了收集工作的開展。只有做好檔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才能為提高案卷的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與時俱進,實現管理現代化
檔案數量越來越大,檔案材料的種類越來越多。因此,只有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才能有效地解決新形式下出現的新問題。
(一)加強管理意識
檔案管理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員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辦事細心的工作態度、樂于奉獻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實的檔案管理理論知識、科技知識,尤其是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和先進的管理方法管理檔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檔案管理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拓寬知識層面,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做好新時期的檔案管理工作。
(二)掌握現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綜合素質
檔案管理數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會對檔案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檔案管理發展的必然方向。所以,檔案管理工作者要結合自己的崗位工作,邊學習邊操作,在提高業務素質的同時,特別要注重計算機知識、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掌握,努力使自己具備檔案管理專業知識、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綜合型檔案管理人才。
(三)利用現代化技術,管理檔案
利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手段管理檔案,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計算機將以前手動檢索查閱名錄的方式改變為計算機檢索查閱,大大的減少了查找名錄的時間。既降低了人為因素在文件歸檔工作中的影響,又發揮計算機的管理優勢,減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四、創新工作思維,提高檔案利用率
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相應的設備,將各種傳統介質的檔案信息,通過計算機技術轉換為數字化的、可以被計算機識別的數字信息,組織加工整合成各種數據庫形式進行存儲,然后通過網絡和信息系統提供快捷方便的檔案信息服務,從而提高檔案的利用效率和單位工作的管理效率。
檔案管理工作者要努力練好基本功,熟悉業務,當好活字典。檔案管理工作者要把熟悉“家底”搞好提供利用。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配置適宜檔案保存的設施,利用先進技術設備和現代化管理手段,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整理、保管檔案,防止檔案的破損、腿色、霉變和散失,確保檔案的完整和安全,并對重要的和珍貴的檔案采取特殊的保護措施。
嚴格執行國家的保密政策,嚴防泄密。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及時、準確、周到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趙玲.關于做好城建檔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城建檔案,2009(1):43~44.
作者簡介:劉瓊(1965.07—),女,漢族,安徽懷遠人,中專,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