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園園
自“紅色旅游”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以來,紅色經濟逐漸成長為一種新興的經濟產業模式。許多革命老區將紅色旅游定為新的發展方向,但卻仍面臨著經濟困難、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困境,許多紅色資源被擱置、浪費。我們以岳西縣和金寨縣為例,針對利用紅色資源、發展地方經濟做出調查與研究,通過問卷考察以及實地調研等方式分析出革命老區紅色經濟發展不足的原因,提出一定的發展建議。本文主要由紅色經濟概述、實地考察紅色經濟發展、兩縣在發展紅色經濟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紅色資源發展地方經濟的思考五個部分組成。
一、紅色經濟概述
(一)紅色資源概述
“紅色資源”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物質層面是指在中華民族進行革命斗爭后產生的紅色遺址、紅色文物等;精神層面是指進行革命斗爭時體現出的并且值得學習的愛國主義、團結一致、頑強拼搏等精神,這也正是紅色資源中物質方面具有的精神的集中展現。
(二)紅色資源的經濟價值
紅色資源的經濟價值在于將革命斗爭后留下的遺址以及各個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等打造成具有經濟價值的旅游景區。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對愛國、團結拼搏的中華民族精神為主,并由此掀起了一股紅色景區旅游熱潮。因此各個地區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紅色經濟,推動地方特色經濟發展 。
紅色旅游經濟的發展會對其相關的交通運輸、農業、電信業等一系列產業產生推動作用,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乘數效應。加大當地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這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關鍵點。
(三)發展紅色經濟的相關政策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紅色旅游要把準方向,核心是進行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提出“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的主題教育。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的要求,國家編制了《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三期總體建設方案》,要求各地方民政府遵守強化統籌、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原則,改善并進行完善相關紅色景區的基礎設施和環境,主要包括紅色旅游景區的交通、供電供水、衛生安全、展館裝飾建設,使紅色資源在完備的情況下得到全面有效的保護。同時利用紅色資源推動紅色經濟的發展,提高紅色革命老區的富裕水平幫助各地方民政府來完成扶貧、脫貧任務。
二、實地考察紅色經濟發展——安徽省金寨縣與岳西縣
(一) 實踐目的、意義以及必要性概述
1.目的
本次實地調研以金寨縣與岳西縣作為調查對象。金寨縣是全國第二的“將軍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岳西縣是安徽省唯一一個集革命老區、純山區、生態示范區、生態功能區“四區”于一體的縣份。本次調研的目的是通過這兩個有代表性的地點,全方位了解兩縣的紅色經濟情況,并深入調查探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以期對其提出合理化建議并推薦可行的脫貧方法。
2.意義
經濟層次:有利于改善老區基礎設施和服務接待設施的建設,將老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為老區發展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
精神層次:實地考察老區經濟,一方面,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發揚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3.必要性
金寨縣與岳西縣紅色資源均較為豐富,勞動力充足,但目前開發力度較小。因交通、區位、資源等一些基礎設施較差,老區的工業發展往往技術含量低、產品競爭弱,總體的發展緩慢,一些老區依然貧窮落后,發展紅色經濟刻不容緩。
(二)實踐的重點、具體流程
1.重點
(1)實地調研深入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
(2)查閱歷史資料,了解老區革命歷史。
(3)著重思考如何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經濟
2.流程
首先,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和在校假期期間,團隊前往六安市金寨縣和安慶市岳西縣進行實地調研。具體如下:
(1)帶領大家參觀金寨紅軍廣場、江店博物館、圖書館等景點,并在途中探索發現可利用紅色資源;
(2)拜訪縣政府、博物館、景區等相關機構或部門,了解當地紅色經濟發展近狀,盡可能了解當地紅色資源利用狀況;
(3)在當地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對群眾進行隨機采訪,了解大眾意見與建議;
(4)結合經、管等學科知識、將實地考察、隨機采訪結果等材料匯總形成調研報告,分析出紅色經濟發展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建議,盡力落實部分建議,以促進當地紅色經濟發展。
三、兩縣在發展紅色經濟中遇到的問題
(一)兩縣紅色資源現狀
被譽為“紅軍搖籃,將軍故鄉”的金寨縣,是紅色文化的發祥地。全縣現有的革命遺址共269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6處,市級9處,縣級49處,廣泛分布于梅山鎮,天堂寨等金寨各鎮,其中名人故居19座,遺址類211處,更是有許多博物館和紀念塔。 綜上可見金寨紅色資源數量多分布廣泛且種類豐富。
岳西縣地處大別山腹地,在這里曾經爆發過多次戰斗,紅28軍,紅25軍等多支部隊曾在這里奮戰。紅色旅游資源有包括大別山革命烈士陵園,王步文烈士故居等在內的遺址30余處。在這片大地上發生的人民艱苦奮斗,浴血抗爭的傳奇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文化精神也是岳西縣重要的紅色非物質資源。
(二)兩縣紅色經濟發展現狀
金寨縣在不斷地加大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積極發展紅色旅游,實施“紅色旅游+”行動計劃等方式實現紅色經濟發展,對多處革命舊址進行修復工作,全面改造紅軍廣場,創建“大別山·金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一系列建設。2017年,金寨縣共接待游客達911萬人次,創旅游綜合收入達3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20.9%和16.31%。金寨縣有近20萬人享受了紅色旅游帶來的好處。
岳西縣將紅色文化資源和地區生態資源、地域特色產業緊緊結合,構建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大別山紅色旅游產業,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2017年,接待游客的數量突破1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65億元,分別增長11.2%和11%。同時該縣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創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取得成果有省級特色小鎮中關村·岳西筑夢小鎮,黃尾成功申報省“旅游小鎮”。
(三)兩縣紅色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兩縣紅色經濟發展模式差異
岳西縣在發展紅色資源時,致力于將生態農業、科技創新等緊密結合于鄉鎮建設,注重景區的紅色文化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產業轉型發展。
金寨本身的地區環境惡劣,紅色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鄉鎮基礎建設等其他產業的結合不夠緊密和同步。它的一些創新型產業沒能和紅色旅游掛鉤,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無法從根本上調動產業和群眾的意識。
2.經濟基礎薄弱,都致力于脫貧致富
兩縣紅色經濟現雖都顯現出蓬勃發展景象,但基礎依舊薄弱。兩縣的中心工作任務仍是“脫貧摘帽”“健康扶貧”。上文提到兩縣政府大力修復遺址、加大景區建設,但是經調研發現其他產業如交通,住宿,生態建設等方面并沒有跟上腳步,這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和整體的落后影響著紅色旅游的發展。
3.宣傳深度不夠,當地紅色文化教育不足
兩縣紅色文化宣傳缺少創新,不足以凸顯當地文化的特色,難以在游客心中產生較為深刻的體會和感悟。據了解兩縣都沒有游客參與性紅色文化活動項目,項目的紅色文化內涵深度不夠。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信息的接受不能僅限于實物,要利用媒體資源與網絡力量使紅色文化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據筆者團隊調研,兩縣居民接受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人民思想意識落后,對紅色文化不夠重視;紅色文化課程在校園里沒有固定的教授時間,校園紅色氛圍不濃厚。
四、如何有效利用紅色資源發展地方經濟的思考
(一)兩縣目前在發展紅色經濟中的不足以及相應給出的建議
1.經濟基礎薄弱
調研發現:兩縣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等方面的建設沒有跟上旅游產業的腳步。我們認為,應該將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等級向前提,只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才會給游客留下良好的旅游體驗,進而有助于游客口碑的宣傳推廣和后續旅游經濟的更好發展。
2.宣傳深度不夠,當地紅色文化教育不足
我們發現兩縣在宣傳當地的紅色資源時力度不夠,導致本地居民和游客了解的并不充分。因此我們建議兩縣利用好當地的政府官方網站,學校的拓展課程,通過拍攝mv等方式進行對內的歷史教育和對外的宣傳,提升當地紅色旅游的知名度。
(二)關于在貧困地區發展紅色經濟的思考
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對于紅色經濟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重新看到了紅色旅游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于提高當地知名度,吸引旅游和外來投資的優勢;同時也發現地區自身存在的不利因素,如教育宣傳不充分和基礎設施不便利等。我們認為,想利用好這紅色資源首先就要解決這些不足,但只有紅色經濟發展更充分,才有資本將之完善。如果不想受制于這種馬太效應,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多的幫扶才能改變面貌。
(三)如何結合國家相關政策提倡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經濟
根據《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三期總體建設方案》中的相關政策,我們應該將國家撥的專項資金著重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住宿和環境保護等,使之與紅色旅游同步發展,帶來更多的游客和投資。前文提到旅游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馬太效應,而國家政策給予的專項資金支持可以可讓兩縣的紅色旅游發展步入正軌,最終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作者單位為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項目基金:本文屬安徽財經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有效利用紅色資源與發展地方經濟的調查與研究——以安徽省岳西縣與金寨縣為例》(項目編號:201710378477)階段性研究成果,指導老師:邵忠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