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東
【摘要】在城鎮化的深化發展下,城市對能源資源的消耗增加,由此出現了城市環境惡化、人體機能弱化、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問題。社區是城市基本單元,銜接宏觀生態城市和微觀綠色建筑的人類居住棲息地。文章在闡述城市健康生態社區內涵和特征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為如何整合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進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夠更好地促進城市健康生態社區建設。
【關鍵詞】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整合
一、健康生態社區概述
城市健康生態社區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系統性。健康生態社區在長時間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完善的系統體系,是多個有機元素共同組成的多維度系統。社區內不同功能單位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各自功能能夠充分發揮。第二,復雜性。健康生態社區的打造,包含健康社區和生態社區兩部分,是一個復雜的構成體,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多元化、復雜化的特點。第三,操作性。城市健康生態社區操作性體現在內在量化和外在表象。健康和生態的組合能夠為健康生態社區的規劃和實施指明方向。第四,高效性。城市健康生態社區的構建需要實現對人類活動資源的高效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抵御外界風險的能力。
二、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量化分析
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的構建缺乏統一、規范化的標準。雖然在2001年頒布的《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和技術導則》對生態住宅小區開發系統指標和標準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城市健康生態社區構建在人文環境方面仍然沒有形成一個規范、權威的指標體系。
(二)對社區內外部過程評價缺乏
現階段,學術界對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的評價,大多選擇的都是一些自然、社會、經濟等靜態化指標,沒有注重對城市健康生態社區內部因素的評價和分析。
(三)忽視了對社區文化的評價
從當前城市健康生態社區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的生態社區僅僅注重自然環境,忽視了社會文化氛圍的營造。雖然社區自然環境優美、設施齊全,但是在實際發展中沒有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居民自治氛圍,使得社區打造缺乏人文色彩。
(四)公眾參與力度不夠
公眾的有效參與能夠實現對城市健康生態社區建設的有效監督,在一定程度上節省城市健康生態社區建設成本。為此,在城市健康生態社區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居民的作用。但是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城市生態社區的開發主要由政府部門主導,社區居民在城市健康生態社區建設中普遍缺乏參與意識,也不具備社區治理經驗。
二、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依據
第一,復合理論。有學者將人居環境劃分為全球、區域、城市、社區、建筑五個層次。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構建參考的復合理論是將人居環境五個層次理論結合在一起。第二,平衡理論。平衡理論強調城市健康生態社區的構建要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平衡。第三,可持續發展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下的城市健康生態社區構建,注重社區建設要實現和周圍區域的協調,并考慮社區構建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二)結構模型
第一,技術路線。在文獻資料查詢的基礎上,對健康生態社區內涵和發展特點進行研究,打造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模型。第二,評價模型。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模型是正六邊形模型,由健康生態社區生命力、發展承載力、發展力、協調力、恢復力和循回力共同組成。第三,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指標體系之間的各個因子是一種互相關聯的關系,以社區健康評價要素為主要框架,應用層次分析法將各個目標層進行優化分解,按照因子性質進行重新排列。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中各個要素關系如圖1所示。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要能夠對整個社區建設情況做出合理的描述和評價,從而更全面地發現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預測社區未來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要以人類活動為基本主線,在綜合考慮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的基礎上打造基本內框架。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社區是現代人所希冀的都市生活美好棲居地,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構建城市建設生態社區,需要加快建立城市建設生態社區體系。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的構建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具體標準的制定要因地制宜,并結合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增強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應用的社會有效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下,城市健康生態社區內涵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在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中也陸續添加了新的內容。通過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的不斷發展,能夠實現對生態社區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從而更好地反映出社區居民需求,指導生態社區建設管理,從而更好地實現社區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強.城市健康生態社區評價體系整合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2.
[2]周傳斌,戴欣,王如松.城市生態社區的評價指標體系及建設策略[J].現代城市研究,2010,25(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