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寶 路明
【摘要】當前,校園足球作為振興中國足球的社會冀望,已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文章通過對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現狀的研究,探索目前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從校園足球未來可持續性發展為切入點提出合理有效的策略,以期能夠對校園足球的發展和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幫助。
【關鍵詞】國家戰略;青少年;校園足球;后備人才
一、新形勢下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的必要性
2009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攜手打造了青少年校園足球工程,兩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目的是在中小學校園普及足球運動,使更多青少年有機會接觸到這個項目,從而提高校園足球運動水平。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改革方案,從國家層面明確了足球的戰略意義,其高度和力度前所未有。《通知》和《方案》的頒布,可以預示著青少年校園足球將迎來發展的高潮。然而,在青少年校園足球熱潮來臨之際,更應該理清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真義,探索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符合發展規律的發展思路和有效策略。
二、新形勢下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領導缺乏對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的認識與支持
由于體育學科在學校教育中的弱勢,各學校的領導對校園足球活動的支持力度也十分有限,很多學校領導沒能認識到校園足球活動的內涵和意義,或是受限于學校的基礎條件和經費等原因,有的學校只是為了爭取到校園足球定點學校的名額。同時,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溝通機制,影響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的工作效率。
(二)校園足球運動經費不足,缺少場地器材
制約校園足球活動高效開展的主要因素是經費投入不足。國家每年萬元的專項經費根本不能滿足日常的場地維護、服裝器材、教練員補助以及訓練和比賽,更無法保證校園足球運動高質量的開展和改進提高。
(三)師資人員匱乏,專業能力不高,培訓效果不理想
足球師資是校園足球發展的根本和保障,足球師資不足是校園足球可持續發展的“短板”。現階段,很多學校是其他體育項目的老師兼任足球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基本沒有帶隊經驗,足球師資嚴重匱乏。與之相配套的培訓力度不夠,嚴重制約著校園足球的深入發展。
三、新形勢下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策略
(一)轉變管理職能,提高領導重視
體育管理部門和教育部門互相協作,聯手開展校園足球運動,提高對校園足球的認識,積極貫徹國家出臺的促進校園足球發展的最新政策。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在吸取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發揮不同部門的職能優勢,把校園足球的基礎做得更扎實,深刻認識校園足球活動目標及定位,使校園足球活動有條不紊,健康蓬勃的開展下去。
(二)加強場地設施建設,增加經費投入
場地設施建設是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的硬件基礎,是學生進行足球運動的根本保障。在保障每個學校至少要有一個條件適宜的足球場地的前提下,不斷地完善、維護場地和硬件設施,并通過增加資金投入,利用市場運營,尋求商業廣告或贊助等形式增加校園足球運動發展所需各項經費來源,為各地區校園足球開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
(三)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優化師資力量
建立和完善足球教練員的繼續培訓體制,逐步完善我國足球教練員培訓體制的各種規章制度、監督管理制度以及教練員“走出去”戰略,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兩種形式,提高教練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尤其是增加對年輕教練員投入,形成終身學習型教練員團隊,從而不斷更新教練員知識結構,提高教練員的執教能力。
(四)豐富校園足球活動內容,加大足球文化宣傳力度
校園足球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要不斷的豐富和創新。通過舉辦校園足球文化節、足球專項技能競賽、足球趣味運動會和足球夏令營等活動提高校園足球運動影響力,吸引廣大師生關注校園足球活動,形成積極熱烈的參與氛圍。同時,利用電視、廣播和網絡等媒介進行宣傳報道,讓校園足球活動家喻戶曉,提高全社會對校園足球活動的認識。
四、結語
新時代校園足球的發展還處在探索、實踐階段,在前進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困難。如今在新政策的指引下,教育工作者要把握良機,扎實推進足球進校園工作,深入挖掘校園足球的獨特價值,大力普及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夯實足球事業的發展基礎,找到推廣并強化“校園足球”的可行的方法,構建新形勢適合我國校園足球發展的路徑與模式,推動校園足球深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EB/OL]. 2015-03-0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6/content_9537.htm.
[2]劉一凡.可持續性發展視角下校園足球開展現狀研究———以遼西地區足球定點小學為例[D].錦州:渤海大學.2017.
作者簡介:王清寶(1979.08—),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