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昊
【摘要】根據教育部出臺《中國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高校課堂教學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立足于常規的課堂教育,力求實效性,聚焦優質課堂的建設,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成長。本文將從高校構建優質課堂著手,控制教學環節,整理課堂要點,把握關鍵環節,找準教學質量的突破口,主要在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改革以及學風建設等問題上進行探索,保障高校課堂達到以學生為本,素質教育為理念,努力構建優質課堂,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環節;優質課堂;教學質量
一、目前我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基本功欠佳
目前,我校處于發展建設階段,教學班級的增加,造成了教學人員的嚴重缺乏,因此也不斷招聘青年教師,但由于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夠豐富,授課時間較短,其教學基本功較差。部分教師不注意教態,存在授課過程中語言拉雜,信口開河,語言表達不夠精確,課堂語言不規范,口頭禪較多的情況。板書不夠合理和整潔,PPT制作冗雜、不夠精美,教學軟件運用不夠熟練等,都表現出了教學基本功上的欠妥。
(二)師生互動只停留在形式上
部分課堂的師生互動只停留在了形式上,僅僅是通過提問的形式完成了互動的課堂,并沒有主動讓學生自主去進行課題上的有效實踐,課堂氛圍不活躍,使學生沒有想要討論問題的興趣,而互動后的結果造成了學生機械地回答,變成標準答案,沒有創新性的思維模式,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較弱。同時,教師課前準備不足,造成了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只是一種問法,不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三)主體性被忽視
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角色,但部分教師授課過程中仍存在著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仍然以自主授課為主,忽略學生的主體性,造成了課堂是教師一人的課堂的現象,不能有效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的獨立思考和技能發揮,甚至也打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技術技能的探索。
部分教師一進課堂就開始講,一直講到下課,講課不錯,內容也很好,但是一節課下來造成了學生很盲目的情況,這節課到底學了些什么?同學們應該掌握什么比較好?教學目標是什么?同學們不知道學了什么。整堂課教學目標不合理,不清楚,教學重難點不突出,學生們無法掌握和鞏固學習到的內容。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學目標太過分散,教學目標設定太過籠統。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課題教學內容太多,目標分散,不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加之教師引導過多,失去了學科的技能特征。
(四)技能不突出,只停留在理論講解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不同在于技能上,如果高職院校教師授課模式完全以知識點為主,則與本科院校區別不大。因此,必須加強高職院校的技能培訓,現目前,我校部分教師授課只停留在理論講解,并未突出技能的特色,沒有融入實踐教學內容。因此,應該在授課過程中著重技能教育,重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逐步凸顯技能的重要性,以加強技能訓練作為主要授課的環節。
二、構建優質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立足生源實際,抓住課堂主陣地
1.分層教學
面對生源問題來說,不能僅以招生數量來衡量學校的發展速度,而是應該以學生素質和畢業生在社會上的綜合評價為主要目的,創建口碑式教育模式。如若招生存在差距,也可以采取分層教學作為主要模式,分層教學可以提高優質學生的提檔升級,同時讓全體同學的教學與實際接軌,讓學生在不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掌握不同的知識重難點,同時對優質生采取推進就業、推薦實習等舉措,讓全體學生對優質班產生濃厚的興趣,帶動學校的教學風氣,同時對老師的教學也進行了有效的約束和影響,能夠讓不同層面的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
2.轉變教學觀念
通過高中課程改革后,逐步發現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越來越高,越來越強,此時采取傳統的傳授知識很難適應新的高校教學模式,因此,應立足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合理運用教學環節,實現課程上的最大收益,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訓練,從多渠道來加強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二)加大投入學校軟件信息技術建設
1.投入教學軟件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不同在于學生技能的培訓上,而學生技能的訓練主要依靠大量的教學軟件。因此,作為高職院校而言,應該大量使用軟件作為教學主要手段,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引入軟件教學,依靠軟件教學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以技能促教學,讓學生逐步產生學習的興趣,并獲得技能上的提高。
2.教學資源庫建設
學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應該包括教務資源庫、教師授課資源庫和網絡資源庫。教務資源庫應涵蓋全校的教學軟件、教學資料、教學微課、精品課程以及教學用書等,而教務資源庫應隨時能夠讓教師下載查看,對教學方面提供幫助。教師授課資源主要包括授課資料、視頻資源等,教師應實時上傳所授課的課程資源。網絡資源庫主要包括了外網數據資源,如知網資源、萬方資源等。
參考文獻
[1]王衛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9.
[2]孫怡,謝鴻全.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與構建[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