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坤
【摘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在專業教學中有效融合職業精神,將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教育模式相結合,用現代教學模式將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付諸實踐,在黨的十九大的新時代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探索在專業教學中有效融合職業精神的新途徑,使原本枯燥的德育教育變得鮮活而富有實際內涵、現實意義,以適應新形勢下的職業學校德育工作,是職業學校教學工作的新課題。
【關鍵詞】以德樹人;職業精神;德育;教學理念
黨的十九大以來,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育人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結合學?!昂竦滦羞h、強能立身”的校訓,以養成教育為起點,以創新創業教育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增強了德育工作的時效性與可操作性,構建了完善的德育網絡,促進了學生認知和行為的統一,堅持實施學生德育教育與常規管理、德育教育與職業精神有效融合,積極地推進了良好校風和學風的建設,使學校有序地健康發展,從而實現學?!白屆恳晃粚W生成人成才”的教學愿景。
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學校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密不可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和沖擊也越來越大,具體表現為:一是“三觀”受到嚴峻挑戰。有些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里充斥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崇拜明星、崇拜大款等;二是“獨生子女”潛意識的影響。一些“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為中心”,把在家庭中的現狀帶到學校,自私自利,不能很好地處理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三是現行教育模式的詬病。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教育壓制了人的創造性。
上述現象的出現,在專業教學中有效融合職業精神就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為此,應大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文化引領,立德樹人”理念,開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為主體,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培養和學生職業素養、終身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德育教育新體系。
一、在教學理念上,因班而異,將立德樹人教育的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
德育教育工作是中職教學重點,教學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把先進理念、革命傳統教育等作為學生人生修養的“精品課”,有效融合培養職業精神的實踐,引導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敢闖新路。
注重深化“課堂+體驗”模式。一方面,在課堂上“以先進文化熏陶人、以高尚追求引導人”為目標,要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要把育人作為首要目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把個人夢想和中國夢緊密融合在一起,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將“課堂教育+實踐基地”延伸、深化為課堂教學、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教學、企業一線調研實踐教育等模式相結合,引導學生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理論聯系實際,在豐富生動的實踐體驗中感受先進理念并內化為自我需要和自覺行動。
二、在教學方法上,因人而異,將立德樹人教育的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教育模式相結合
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既是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也是行業、企業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標準。立德樹人教育既要在注重潤物細無聲的無形教育的同時,更應注重職業精神培養。
注重“針對性教育+內涵式教育”模式。專業教學,融合職業精神必須要有有效載體。堅持能力本位的先進理念的教育,既重視關心學生“德育”教育,更重視關心學生“職業發展”教育。一是“撥”。點撥式教學,即將“行業形勢與行業文化”內容引入教學中,通過請進來(行業先進人物、企業勞模)、走出去(去先進企業參觀)等教學方式,用先進人物的事跡感召人,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理想信念,明確肩負的責任。二是“創”。實施中職教育“立德樹人工程”,把德育內涵提升到全新高度,以先進的理念培育人,以扎實的技能鍛造人,不斷激發學生創造才能,增強學生綜合素養。在學校開發能力訓練綱要與校本教材上,創新實施“學生德知能力+職業核心能力+社會通用能力”三大板塊的能力訓練課程。把立德樹人過程與培育職業精神、綜合職業能力訓練相結合,創新“立德樹人”新機制。
將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教育模式相結合的做法,既克服了過去傳統說教式的理論教育的枯燥乏味,不易入腦入心的弊端,又傳承了其理性的合理內核,用現代教學模式將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付諸實踐,使原本枯燥的德育教育變得鮮活而富有實際內涵、現實意義。
立德樹人,在專業教學中培育學生的職業精神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需要全校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要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及歷次會議精神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不斷激發廣大學生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與對自身責任和使命的認識,著力推動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學生、凝聚學生、激勵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趙琦.為人師表以德樹人[J].科學咨詢,2015(09):125.
[2]周軍.思想政治工作視野下德育工作路徑優化思考[J].現代企業文化,2015(14):41~42.
[3]陳伍才.加強高職學院德育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