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利容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為了滿足和適應社會對人才的日益增長的要求和標準,我國教育事業提出多元化教育理念,實施全面綜合素質教育。針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計算機教育,是積極迎合多元化的教育方針,同時也是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本文將對目前高校的計算機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性的分析,并且提出計算機教育的多元化策略。
【關鍵詞】高院;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多元化;教學方法;策略
目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教學工作,以培養綜合素質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為宗旨,以向社會培養和輸送全面發展型人才為教學目標,以多元化教學為教育手段,積極創新和升級高校的課程和教材。針對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教學課程安排中,加入計算機教育,是為培養全面型人才所做的積極努力,與此同時,也是提供給高校學生獲得更多技能的機會和平臺。
一、目前計算機教育現狀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源的計算機基礎差距大
我國計算機互聯網的應用最早是在上海等一線城市,逐漸向全國范圍內進行普及,因此各個地區對于互聯網的使用情況所呈現的差異化較為明顯。雖然我國各個高校在面向招生時實行統一劃分數線的制度,從而保證招來的生源基礎相似,從而實行更好的統一化教學。然而面向招生的地區卻是開放式的,很可能是五湖四海的學生,雖然文化課程的基礎差距不大,然而由于接觸計算機的時間不一樣,以及家庭經濟情況的差異,致使有些學生懂得編程等比較有難度和深度的計算機技術和知識,有些學生卻連打字都不會,甚至是沒有見過電腦。導致生源的計算機基礎以及計算機水平呈現差異大的情況。這造成了教學的困難。
(二)高校教師教學內容以及課程體系不與時俱進
高校的計算機課程分為理論和操作,通常情況下兩者是分開教學的。
理論教學在教室進行,操作在機房進行。高校計算機的師資隊伍針對理論教學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維,即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雖然很多高校計算機教室會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但往往只是課件內容的簡單呈現,通常在教材中能夠找得到文章和知識點。對于當下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世界水平、前沿成果、以及正在研發的熱門等與實際生活和社會接軌,并且關系密切的技術和資源卻沒有在理論課堂中呈現。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不能夠與時俱進,同時也不能夠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和熱情。
在機房進行操作課程時,通常是對上節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的基礎性練習,因此計算機的操作學習同樣是圈定在課本之內的知識點,而且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往往將同系中幾個班的學生匯集到一起,組織安排同時在一個機房進行操作演練,因此老師很難進行一對一的操作講解,老師通常解決的問題并不是知識點的演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是更多關于網絡、關于電腦本身登陸的基礎性設備的問題。因此很難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與此同時,高校計算機老師通常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關于理論知識的題目,通常都是以紙質的呈現方式進行遞交作業。
二、計算機教育的多元化策略
(一)計算機教師教學方式呈現多元化
在計算機教學課程進行理論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更新原有的課件內容,增加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實例介紹、操作技巧講解、與計算機發展現狀以及成果相關的板塊內容。課件呈現的內容應當具備豐富性、前沿性以及科技性。成為學生拓寬視野的有效渠道,逐漸培養學生對計算機技術和知識的熱愛。內容呈現的方式可以是圖片、文章、視頻等一種或多種相結合的展現形式。雖然高校的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自控能力和學習能力,然而計算機教師仍然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積極引導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任務的完成。適當的增加課堂上的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度,從而及時的掌握學生的知識吸收和運用的程度,有針對性的繼續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在計算機教學課程進行操作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計算機教師應當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討論式學習等學習方式,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針對學生的學習和討論的情況,及時做好每節課的總結工作,保證學生及時獲得客觀的、合理的建議。為學生后期的進步和成長做到前期工作。與此同時,學生的作業應不再限制于理論基礎知識,可以在機房操作過程中制作作業。
(二)計算機教學課程體系呈現多元化
課程體系中應當包括三個板塊內容: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應用軟件。與此同時,創設與計算機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內容。
三、結語
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設計計算機教學的多元化教學,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高校應積極為學生提供計算機的多元化教學。
參考文獻
[1]程珊珊.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多元化研究[J].山西青年,2017(24):196,175.
[2]李永.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多元化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33):248~248,249.
[3]南洋.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探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07):231.
[4]鄭玲利.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育多元化的探討[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