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迅猛發展和就業環境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由于其群體的特殊性,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核心競爭力,及時就業并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更加迫切。本文在精準扶貧背景下,精準定位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最需要的是精神幫扶,分析了這部分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并思考提出了加強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措施。
【關鍵詞】精準扶貧;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一、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分析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困難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迅猛發展和就業環境的影響,變得日益嚴峻。大學時期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最為關鍵的時期,大學生能否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直接關系到畢業時的競爭力。貧困大學生,高中以前大多在本地接受教育,在家庭背景、社會資源、個人認知等受限的客觀條件下,主觀努力尤其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群體由于其特殊性,在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存在很多問題。
(一)能力欠缺,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或西部地區,思想觀念、教育條件等相對落后,學習成績是衡量一個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往往語言表達、組織、人際交往等能力欠缺。進入大學,同學們多才多藝、視野開闊、富有創意,學校活動貧困學生只能被迫袖手旁觀。這種較大的能力落差,必然導致心理的變化,如不進行有效調節,部分同學因自卑而迷茫,得過且過混日子,另一部分因過于自卑而覺得無望,自暴自棄,不僅沒有去追趕,連高中唯一可以為之驕傲的學習成績在畢業時也完全失去優勢,更沒意識到要去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二)認知受限,職業生涯規劃不成熟不健全
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好學習,進入大學,這個觀念仍根深蒂固,每天埋頭苦讀,從不參加學校活動、社會實踐,與此同時,不知道在大學要投資自己,學習才藝、外語等,學習成績優異是唯一自我的要求。
(三)價值觀不正確,職業生涯規劃立足過于功利
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大多長期受經濟壓力困擾,對金錢的極度渴望以及家庭甚至家族興旺的責任感,導致價值觀扭曲,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是找一個收入高、福利好、地位高的位于發達地區的單位,很少愿意去欠發達地區,也沒考慮到行業的未來發展和與自身的契合度。
(四)定位不清,職業生涯規劃沒有落到實處
家庭經濟因素直接影響了貧困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經濟拮據,職業生涯規劃心態不穩,定位不準。部分學生自卑封閉,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和潛力,職業生涯規劃過于保守,在真正擇業就業時,要求期望過低,緊張怯懦,發揮失誤,與好工作失之交臂。部分同學高考成績優異,進入大學,對自己一貫是高標準嚴要求,確實通過自己的努力,進步突出。畢業時,自視甚高,好高騖遠,對工作諸多要求,高不成低不就。貧困學生不能客觀地評價自我,在職業生涯規劃時沒有落到實處,往往出現就業期望與現實錯位。
二、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思考
精準扶貧,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物質幫助只是暫時的,更重要的是幫助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通過四年的努力和積累,成就一身真本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全面成長成才,可持續發展。解決這個特殊群體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必須各方助力,多方入手。
(一)大數據分類管理
目前,各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互聯網時代的調研工具也是日益強大,在充分調研了解學生現狀及需求的基礎上,可利用大數據分類管理,共性的問題,團體輔導,提高工作的實效性。
(二)一對一重點關注
每個學生的獨一無二,決定了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個性化的工作。要對學生的成長背景、個人技能、職業需求及未來期望等進行全面評估。對于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輔導后仍存在很大偏差的個別學生,要一對一重點關注,提高工作的針對性。
(三)可持續動態跟蹤
大學生自身情況是動態變化的,所學專業行業及社會大環境也在不斷發展,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要與時俱進,從入學到畢業做好可持續動態跟蹤,及時反饋。并聯系已畢業就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尋求有價值的經驗,加以總結,為在校貧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供有利的支撐和更好的方法。
三、結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物質幫扶和就業指導都是暫時的、外在的,更重要的精準扶貧是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利用好大學四年的黃金時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實現、自我發展,成就核心競爭力和強大的內心,健康可持續發展,做物質和精神上的“富人”,生活和事業的強者。
參考文獻
[1]鄧紅珍,羅潔,郭瑞.高校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初探[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9(02).
[2]吳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調研及應對策略[J].教師教育研究,2009,21(05).
作者簡介:喻瓊(1989.02—),女,漢族,湖北十堰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