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圣靈
【摘要】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隨著新興產業,特別是新興制造業的發展,社會各產業對中職學校人才需求越來越高,尤其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如何提高中職學校實訓課教學質量便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通過收集調研歷屆畢業生對實訓課的反饋意見、結合我校實訓課實際條件及自己多年的實訓課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實訓課教學質量做出了一些思考,歸納了以下幾種方法。
【關鍵詞】高校實訓;教學質量;方法研究
一、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提高實訓課質量的關鍵
讓學生帶著興趣來實訓是我們的工作理念和很好的方法,在一次電子實訓課上,老師給出了本次實訓課的項目《8路數字顯示搶答器的制作》,有學生就問了老師我們做好了可以使用嗎?老師回答當然可以。老師分析了電路原理并著重分析了該電路的核心部分,所需的電子元件及測試方法、正確的焊接工藝,最后當場選出八組制作工藝較好的搶答器,現場進行成語知識競賽。這個現場知識競賽激起了學生們的濃厚實訓興趣,學生們開始熱火朝天地研究、分析、制作起來。可想而知,這次實訓課收到了良好的實訓效果,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讓學生學有所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實訓興趣,為以后分析制作復雜的電子電路打好基礎。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去做去用,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實訓課教學效果。
二、提升教師隊伍的素養是提高實訓課教學質量的保障
要想提高實訓課的教學質量,關鍵在于實訓課教師。沒有較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便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如何才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中等職業院校當前迫在眉睫的工作。近年來有一些中等職業院校招生情況非常不理想,原因就是這些學校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動手能力差、崗位銜接不上。主要原因是教師隊伍陳舊、未能轉變觀念造成的。我校幾年來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出國深造的年輕教師,利用每年的兩個假期不斷給教師隊伍充電,選派不同專業的教師到廣州、上海發達地區的院校學習,采用學徒制、師徒制、老教師帶新教師、新教師新課題新觀點滲透,四元教學法、發散教學思維、云班課、智慧大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增加新的教師隊伍,補充新鮮血液,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新的教學模式帶來良好的實訓課堂,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斷提高,實習、就業適應崗位角色,良性循環。我校生源一年比一年好,關鍵是我校打造了一支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高素養的教師隊伍。
三、重視專業實訓課的第一節實訓課
培訓學生的良好實訓習慣,從第一堂實訓課做起,合理分配工位選出工位長、每個班級指定責任主管。我校對實訓室推行“7S”管理: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以制度約束學生,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敬業意識,實訓課結束后一定要恢復到原來的擺放整潔狀態。工位長切實負起責任來,實訓課結束后,檢查本工位的工具是否齊全、實訓臺上各個模塊、每個電氣元件是否正常,然后由班級主管綜合統計。實訓課的第一節課不要怕浪費時間,把實訓的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給學生講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訓習慣從第一節課做起,堅持不懈,從小事抓起,樹立嚴謹的實訓態度、規范操作意識,細心聽講,勤于動手,并保持好良好的實訓環境。日積月累就會不斷提高實訓課的教學質量。
四、加大實訓室建設和投入力度建立與專業、崗位相對接的生產一線實訓室是提高實訓課教學質量的基礎
給學生營造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空間,為學生創建更多的機會。我校于去年開始引進了施耐德智能照明及接地保護電氣設備、海信空調制冷維修車間等。從接收相關設備到打開包裝、布置接線、試運行都讓相關的專業學生參與進來,學生們目睹了施耐德的嚴謹包裝、每個設備的精湛工藝,小至一個小開關、一根實訓臺插線的制造工藝均精致完美,無不讓師生贊不絕口。海信制冷維修車間的每個細節工藝都很詳細地有標示牌提示。學生在這樣高大上的實訓場所里,會不斷地充實自我,達到實訓環節的規范、嚴謹,做到細節精致、工藝精湛。好的實訓場所、與企業接軌的生產線實訓室才接地氣,才能提高實訓課的教學質量才會培養出合格的企業技術性人才。
五、實訓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實訓課教學質量的動力
實訓教師要不斷地優化改革自己的實訓輔導方法,做一個讓學生認可的實訓教師,這樣才有利于實訓課的管理及教學。鼓勵學生勤動手,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接受程度和學生零距離探討實訓環節,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技術問題,善于和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勤動手,對學生所犯的錯誤給予寬容疏導,培養學生對實訓課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多參與實訓。由此,參加工作后才能很快地適應生產一線的技術要求,并成為技術骨干。
六、結語
綜上所述,實訓教師要切實提高實訓課教學實效性,這是搞好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要把握好每節實訓課的教學模式,提高實訓課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余南寧.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黃山學院學報,2004(05).
[2]陳助振.數控實訓教學改革探討[J].福建信息技術教育,2009(04):59~62.
[3]姜大源,吳全全.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余麗.淺談項目教學法在數控實訓中的實施[J].機電技術,2010(0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