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當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是中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數從“修復”的角度而很少從“建造”的角度出發。朋輩輔導模式下,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實踐探索立足于高職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與提升,嘗試采用朋輩心理輔導的模式,為創新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系統探討了在朋輩輔導模式下高職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內涵、意義以及朋輩輔導模式下的具體操作途徑。
[關 鍵 詞] 高職生;積極心理;朋輩輔導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2-0074-02
一、高職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概述
(一)積極心理品質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由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塞里格曼發起。積極心理學呼吁:心理學應該轉換為研究人類優點,關注人的積極發展。積極心理品質(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ies)是指比較持久的、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等積極的主觀體驗;包括幸福感、滿意感、快樂感,建構未來的樂觀主義態度和對生活的忠誠。對個人成長而言,積極的心理特征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積極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創造的勇氣、積極的人際關系、審美體驗、寬容和智慧靈性等。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與實踐對促進學生心理成長,創新中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啟示。
(二)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意義
高職學生一般在成長中都感受到了挫折,學習動力缺乏,生活目標模糊,職業發展規劃不清,感情脆弱、心理問題增多。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是中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數從“修復”的角度而很少從“建造”的角度出發,嘗試采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與方法提升其人格、增強其心理韌性。因此,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對幫助學生悅納自我、把控自我、提升自我,提高自我成長的能力與提升職場競爭力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朋輩輔導模式下的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為創新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高職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主要內容
借鑒王新波等人的研究結果,結合高職學生特點和乾潤梅等人的相關研究,高職各年級大學生應重點培養的積極心理品質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二、朋輩輔導模式對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培養的意義
(一)朋輩心理輔導內涵
朋輩心理輔導,是指非專業化心理工作者經過選拔、培訓和督導向年齡、地位相當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教育、調節或咨詢功能的人際幫助過程。其特點具有自發性、自助性、友誼性和簡便有效性。
朋輩心理輔導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其理論是基于行為主義理論認為的“人的行為發生變化不是因為科學性的事實依據,而是因為最近、最信任的朋輩的意見,朋輩的行為變化為其行為變化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示范”以及人本主義主張的“充分尊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是一切活動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二)高職生朋輩心理輔導的意義
首先,高職生朋輩心理輔導是志愿參與本項活動的高職生通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專業培訓和督導,志愿從事心理援助工作,在本項工作操作基本原則的指導下,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和援助的同學給予心理支持和輔導,提供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服務。這種形式的輔導工作不能簡單地把它看成朋友們之間的聊天,但是又達不到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咨詢標準,卻可以產生同專業心理咨詢相似的功能效果。當然也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比如,高職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大面積覆蓋推廣,操作性強,簡便可行;能夠及時發現問題,適當處理,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或障礙能夠起到積極預防作用。
其次,高職生朋輩心理輔導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成助人達己的雙向目標。有效解決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顯然不是靠上幾次心理課或心理老師的幾次心理輔導所能解決的。由于朋輩間接觸機會多、自然性的鴻溝小、共通性大、防御性低、互動性高,所以他們有更多的共同性語言,朋輩間的談心與互動會更容易使受助者接受。朋輩間的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會比非朋輩間更有作用。
朋輩心理輔導不僅是維護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而且也為助人者提供了實踐和學習的機會,實現“助人自助,成人達己”的雙向目標,并有助于營造和諧友愛的校園氣氛,發揚團結互助的校園精神。
三、朋輩輔導模式下高職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路徑分析
(一)朋輩輔導員的選拔、培訓與督導
朋輩心理輔導的實際運作其實是一個對朋輩輔導員的選拔、培訓和監督指導下工作的過程。這三個環節共同作用,保證朋輩心理輔導的有效開展。
1.朋輩輔導員隊伍的選拔與招募
以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為試點,選拔一支具有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輔導員隊伍。
首先,一個優秀的朋輩心理輔導員應該具備豐富的知識結構、健全的人格特征、積極的人生觀、和諧的價值觀、助人的愛心和耐心、認真負責的態度和一定的交際、表達、溝通能力。選拔中,對選拔者進行了嚴格的心理測試、面試和考察。測試采用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艾森克人格問卷、傾聽商數自評量表等進行測驗。
其次,由于朋輩心理咨詢依照的是自愿服務,“幫助別人, 成人達己”的原則,所以招募的形式應是以廣告招募,組織推薦和班級、社團物色等形式相結合,一般招募的是高年級學生,最好是從各班心理委員中招募。
2.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培養與成長
培訓主要是對朋輩心理輔導員進行知識技能、輔導原則與道德的培訓和團體輔導技能的培訓。
知識技能的培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輔導員自身的自我分析、管理和調控能力和技術;心理輔導與咨詢方面的主要理論和知識;心理調節與干預技術以及會談的技能技巧、朋輩主持人團體輔導基本理論及技能的培訓等。
輔導過程中,朋輩輔導員還要遵循輔導與咨詢的道德規范,不可利用受助者可能會產生的感激之情為自己謀取私利或發展工作以外的利益牽連。尤其是在為異性做咨詢時,更要把握住分寸,不可逾越輔導關系,發展不應該的情感。
(二)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以襄陽職業技術學院高職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實踐探索為例,采用朋輩主持人帶領式的團體輔導方式,對高職生進行系列積極心理品質提升輔導。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為主線,設計系列團輔內容,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識,發現自己的優勢,培養積極情緒,建立積極關系,選擇積極的挫折應對方式,實現自我成長,構建積極班級組織,提升幸福感,促進積極成長。團輔主要活動設計如下:
團體活動環節:
每一項活動由五個環節構成:理論拓展、活動準備、活動開展、活動分享、總結提升。
“理論拓展”,通過案例故事引入,引發學生思考,以此展開理論闡述。對每一活動的理論依據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明白這些活動的理論背景及通過活動要達到的提升目標。
“活動準備”,介紹活動要做好的準備。如教師引導語、參與者著裝、活動所需輔助材料等。
“活動開展”,這是活動的關鍵環節。由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越多收獲就越大。
“活動分享”,是學生在活動中收獲的展現。教師根據學生分享情況了解活動效果,進行下一步的引導。
“總結提升”,是團體輔導的最終目標。通過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感悟、分享、體驗,在活動中成長。
四、效果與特色
(一)朋輩輔導員隊伍培養方法與措施研究
以襄陽職業技術學院為試點,通過一系列方案設計,培養一支業務精煉、有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的朋輩輔導員隊伍,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完整、系列朋輩輔導員隊伍培養方法與措施。
(二)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通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團體輔導項目的設計與實施,形成一套完整、可操作的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方案。
(三)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朋輩輔導模式運行機制的構建
通過項目的實施,探索班級為本高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朋輩輔導運行機制與培養模式,為在中高職院校進一步推廣積累經驗。
(四)本項目體現的創新與特色
(1)朋輩成長的自主與自助性。通過同伴輔導員的帶領,借助團輔的形式,實現學生自助成長。
(2)以高職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為主要目標。結合高職大學生特點,以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為主線,設計系列團輔內容,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意識,發現自己的積極優勢,培養積極情緒,建立積極同學關系,選擇積極挫折應對方式,實現積極自我成長,構建積極班級組織,提升幸福感,促進積極成長,此實踐探索對大面積提升高職生積極心理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新波.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
[2]張高峰.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模式的初探[J].探索與實踐,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