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除了與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有關外,與高校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育也密切相關。就高校層面而言,隨著網絡教學平臺的興起,對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教學體系進行設計和研究,對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技能與就業技能,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 鍵 詞] 教學云平臺;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218-02
近年來,全國各高校普遍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并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對大學生建立職業規劃、樹立就業緊迫感、提高就業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QQ、微信以及大量的第三方APP交互平臺的大量涌現,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育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和教學設計,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切實提升大學生的職業、創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給高校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
一、高職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的課程建設以及教學模式的現狀
(一)課程教學體系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
從現在高職院校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教育的實際看,在課程理念和內容上存在一定的誤區。許多高職院校普遍認為高職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就是一門就業指導課程,課程安排時間多為學生畢業前一個學期集中進行,多數授課老師和接受指導的學生都把順利就業、提高畢業生就業率作為唯一目的,課程內容多為形勢的介紹、政策的宣傳、技巧的培訓等,再在學期中以極少次的專題講座、能力訓練、團體輔導等形式豐富課堂結構,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沒有從整個職業生涯的角度進行系統地開展。
(二)課程專業性、實踐性不強
雖然教育主管部門非常重視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的教學,也出臺了系列文件加強高校就業教育工作,但由于長期以來教師隊伍建設力度不夠,師資多由輔導員和就業工作人員兼任,這些老師原本手頭上的事務性工作就非常多,根本無法抽出時間來進行專業研究,加之課程本身的特點和實踐教學條件的落后,學生在“學到”與“學會”之間存在著一段不容忽視的距離。
(三)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
縱觀全國,絕大部分高職院校都相繼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但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時間短,學生普遍認為專業課比基礎課更有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對他們缺乏實用性。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觀意識非常強,學生只能接受純粹的理論知識灌輸,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少,學生的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
因此,結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根據不同年級階段的教學內容,構建以職業生涯發展為核心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教學體系,才能適應高職類“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發展的要求。
二、省級創新創業就業學院的功能及意義
(一)省級創新創業就業學院組建的目的與意義
近年來,為積極落實國家和上級的有關文件精神,各高職院校都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但是,目前仍普遍存在就業指導專職教師短缺、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足和教務任務難安排等困難。組建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業學院,整合全國優質資源,運用慕課技術,通過線上線下教學互動,能有效推動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教學改革,化解當前困境,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省級創新創業就業學院的功能定位與運營模式
省級創新創業就業學院是基于現代互聯網技術建立的非營利性公共教學服務平臺,由省大中專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運行管理。學院按照“一個平臺、兩級學院”的模式運行管理,省廳投入專項資金建設省級學院,負責教學平臺資源建設、教師培訓等工作;省內各高校參與組建本校校級學院,負責本校的教學組織與實施以及學分認定等具體工作。省校兩級學院共用一個服務平臺,共享相應的教學資源。
三、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教學體系設計
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為省級創新創業就業學院首批試點單位,為有效解決學校創新創業就業教育優質資源不足、教學效果欠佳等問題,把組建校級學院作為推進學校創新創業就業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突破口,積極組建校級課程師資團隊,根據教學目標整合課程教學模塊,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分配教學課時,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
(一)模塊化課程體系設計
根據國家要求和大學生生涯發展的實際情況,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應以“職業化”為導向,通過職業生涯發展的實踐開展職業技能訓練,指導與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構建包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兩個模塊的以全過程就業指導為理念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切實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具體模塊化課程體系設計見表1。
(二)模塊化教學內容設計
課程通過“MOOC+翻轉課堂”形式進行授課,其中MOOC部分重點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讓學生對專業、職業、角色、學業、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等知識點更好的了解和理解,翻轉課堂部分重點進行線下互動,通過視頻、討論等互動的方式,從課堂組織、知識點凝練、授課形式的創新,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做好職業規劃。具體章節的學時分配見表2。
(三)教學評價設計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育作為一門兼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踐性的課程,納入學校的整體教育評價體系十分必要,其目的是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高效進行,并為該課程今后的改進和發展提供重要的依據。相比其他網絡教學,雖然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保證教師收到客觀、公正的課程評價,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基于此,創新創業就業學院教學平臺建立了師生評價相結合、多元化的評價反饋體系。
學生學習評價手段包括線上學習情況、線下教師評價、排行榜評價、學習信息綜合評價等。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包含學習總時長、學習自然日、學習時間跨度、學習完成率、參與討論數、作業完成率、作業平均分、筆記數、在線考試成績等)由平臺自動統計,線下教師可以通過個人管理賬戶將學生線下學習情況錄入系統(線下學習到課率、實踐活動完成情況等),教務人員和教師可通過平臺對學生的線上、線下學習情況等各項指標進行考核與評價。同時,教師可以在排行榜中查看和下載學生在線學習積分、資源點擊和喜愛課程等排行情況表,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學生學生情況、給出評分。學習信息分析與挖掘完整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進行相關信息的下載。借用平臺的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出學生在就業、創業方面的潛質和傾向性,為教師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教師教學評價包括學生通過平臺對線上視頻課程主講教師進行在線評議,平臺同步開展最佳線上主講教師評選活動。平臺設置線下教師評議表,由學生可在平臺上對線下主講教師的教學組織,教學開展和教學效果等進行綜合評議并打分。上述評議結果作為學院發放特優教師獎勵性勞務的重要依據和高校考評教師的重要參考。
最后,課程教學要求的要素和課堂教學狀況的復雜性影響著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教學實施和評價。因此,高校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還需進一步深化理論基礎,著力將構建的模塊化教學設計思路在實踐中進行檢驗。
參考文獻:
[1]湖南省教育廳.關于組建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業學院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就業教育的通知[OL].湘教通〔2016〕192號.
[2]嚴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模塊化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