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春


[摘 要] 比較了技工學校與其他中等職業院校近年來的發展情況;分析研究了技工學校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探討了技工學校發展的幾個問題。
[關 鍵 詞] 技工學校;發展;困境;趨勢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6-0038-02
一、技工學校的發展概況
技工學校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一線技術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技工教育制度建立的幾十年中,技工學校走過了艱苦曲折的發展歷程。2011年,技工學校在校生人數達到430.4萬人,校均規模達到1472人,雙雙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然而在隨后的幾年間,技工學校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滑落,2015年,技工學校在校生人數為321.5萬人,減少了25.3%;校均規模為1263.3萬人,減少了14.2%。
2011-2015年,普通高中、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四類學校在校生數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2015年與2011年相比,中等教育在校生總數和各類學校在校生數均呈下降態勢,在校生總數、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技工學校在校生數分別下降了12.51%、3.28%、35.4%、14.36%、25.3%。在總的在校生數下降的趨勢下,技工學校在校生數下降率低于職業高中,但遠超過普通高中和普通中專。
二、技工學校面臨的挑戰
(一)教育適齡人口減少
研究表明,2011年以后的相當長時期內,我國高等教育適齡人口總體呈下降趨勢 [1],2011-2020年高等教育適齡人口變化情況如表2所示。中等教育適齡人口與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有極大的關聯性。
(二)高等教育蓬勃發展
教育部1998年發布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高校隨后擴大招生,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高考錄取率持續升高。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相關年份數據和中國教育在線數據,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高考錄取率分別為26.9%和72.3%;2016年則分別為42.7%和82.1%。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50%,進入高等教育普通化階段。由此看來,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將持續擴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高考錄取率都會持續上升。在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考錄取率持續提高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初中畢業生選擇普通高中,勢必造成普通高中的占比持續增加,同時會導致包括技工學校在內的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占比下降。
(三)兄弟職業院校競爭
1997年以后,國家對技工學校、普通中等專業學校進行招生和就業制度改革,三類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和就業市場的競爭隨后拉開帷幕。
中等職業院校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到了2010年前后,技工學校招生更加困難,招生指標完成率持續下降,招生問題成了技工學校的頭等大事也是頭等難事。表1數據顯示:2011年,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占比分別為43.48%、34.63%、21.89%;2015年,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占比分別為49.04%、29.44%、21.52%。普通中專所占份額穩中有升,占近50%;技工學校所份額則穩中有降。
三、關于技工學校發展的幾個問題探討
(一)技工學校的名稱
據2004年4月7日新華社報道,一項上海4000戶入戶調查顯示,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2015年7月1日,四川日報、四川在線聯合推出的“你愿意做高級藍領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成人表示“不愿意”。所以,對長期以來一直以培養技術工人為目標的技工學校,學生和家長的熱情不高甚至抵觸也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在新技術不斷涌現、產業技術密集度不斷加大、行業與企業對一線技術人才要求持續提高的新形勢下,技工學校的培養目標已從勞動密集型的“工人”向技術密集型的“一線技術人才”轉變。技工學校培養“工人”、中等專業學校培養“干部”的思想定位已然過時,“技術工人也是人才”早已得到社會認可,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也不一定是“干部”已成為社會共識。各地方就業管理部門早已將“人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合并改稱為“人力資源市場”。在行業、企業的工作實際中發現,在技術密集型工作中,實難區分從業人員是“工人”還是“技術人員”。
技工學校,特別是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在其辦學過程中也敏銳地發現了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培養目標多已定位為中、高級技術人才和高端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也致力于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一味突顯“工人”兩字,并不完全符合行業、企業實際需求,更不符合現實情況下人們對職業發展、人生目標的期待。所以,根據技工學校的不同層次,將其更名為中等或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應更加合適!
(二)技工學校的管理機制
技工學校從開辦之初就被賦予鮮明的職業教育特征,與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同屬于中等職業教育。但與前兩者不同的是,技工學校屬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原勞動)部門管理,技工學校雖是“學校”,但教育部門對其的管理只是協助,教育部門的政策和文件對技工學校的到達率和落實率較低,技工學校似乎游離于教育的邊緣。
近些年來,中等職業教育的各類學校在培養目標、就業崗位、專業設置等方面同質化趨勢愈發明顯,對中等職業教育綜合管理的“兩條線”模式已不適應當前職業教育發展形勢。值得探索的一條道路是,將技工學校、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進行資源整合,統稱為中等職業學校,劃歸教育部門統一管理,讓這類學校協調發展、錯位發展、各顯特色;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專司職業技能鑒定,真正實現考教分離,彰顯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科學性和權威性,通過職業技能鑒定,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技工學校的發展趨勢
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競爭壓力,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職業教育的資源整合還將持續,普通技工學校通過重組、合并等手段集中力量,提高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并會有更多的技工學校升級為高級技工學校;一部分辦學實力稍差的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同樣可能因為資源整合而消失;對實力強勁、特色明顯、區位優勢顯著的技師學院,一部分將發展成為職業訓練院,成為實力更強的行業翹楚;另一部分還會積極謀求升級為高等職業院校。
(四)技工學校的發展思路
在適齡人口減少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的趨勢下,普通高中升學率和高校升學率必然持續走高的情況下,技工類學校要取得學制教育規模的擴大將面臨嚴峻的挑戰。所以,技工類院校不應片面地追求辦學規模的擴大,而應在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學校綜合管理水平上精益求精,打造品牌、彰顯特色,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鍛煉、成長、強大,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四、結束語
近些年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重視職業教育、重視產業工人的措施,職業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廣大一線工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但人們不愿意當工人的狀況還需較長的時間去改變,技工學校招生困難的局面而還將在一定時期內持續。
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系和機制,為職業教育各類學校提供平等、有序的競爭環境,將國家有關技工學校畢業生待遇問題落到實處,對促進我國技工教育的發展將大為有利。
參考文獻:
李碩豪,李文平.2013-2030年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發展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