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從亞
[摘 要] 當前,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存在課程內容重疊和銜接不暢、職業崗位和課程模塊脫節等問題。按照“崗內分層,崗間分序”的課程開發思路,以電子商務為例,通過崗位能力劃分、技能培養分層、崗位與課程模塊對接進行課程體系設計,較好地解決了中高職的課程銜接問題。
[關 鍵 詞] 中高職課程銜接;崗內分層;崗間分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04-03
目前,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體系已成為國家職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省份和中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不同形式的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由于受到傳統人才培養理念和教育體系制約,在“3+3”分段培養銜接模式中,存在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銜接不暢、職業崗位和課程模塊脫節等問題,特別是課程體系方面,往往各自設計,造成課程內容重復、課程內容銜接不暢等問題。近年來,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在省教育部門的指導下,聯合多所中等職業學校,以電子商務等多個專業為試點,共同開展中高職“3+3”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踐實訓、創新教育等方面進行規劃和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探索基于“崗內分層、崗間分序”的課程開發思路構建中高職銜接“3+3”課程體系。
一、基于“崗內分層、崗間分序”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設計的關鍵問題
職業教育必須遵循學生職業能力發展規律來開展課程及其內容研究,同時,要依據中職和高職的培養目標和對應職業崗位的不同來設計課程內容,按照整體設計、分段培養、培養目標不同且又能銜接的原則來解決目前相對獨立、相對脫節的問題。主要解決基于“崗內分層、崗間分序”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通過“崗內分層、崗間分序”解析,完成中高職課程模塊的劃分和對接
在中高職課程模塊的劃分上需要對專業領域的崗位能力進行解析,依據學生職業能力發展規律,圍繞崗位實踐要求進行崗內分層和崗間分序。如,電子商務專業按照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職業技能和崗位的需求,將本專業適應的崗位分為基礎應用、業務運作、商務管理三個類別。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基礎應用、業務運作、商務管理”等專業核心能力。在這三個類別中主要培養初級技術維護人員,中級對應業務運作,商務管理作為高級人才目標進行定位和培養,通過崗位解析確定在中職階段以“基礎類”操作培養為重點,也兼顧“業務運作”方面的基本能力。高職階段以“業務運作”“商務類”管理培養為重點,完成“中高職3+3分段培養”課程模塊的劃分與對接,這樣既體現銜接性,又體現層次性。
(二)按照崗位層次與崗級遞進原則,形成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劃分與對接
在電子商務專業中,根據電子商務行業和業務項目運行與管理要求,按照電子商務崗位層次劃分成四層實踐崗位,即學徒、員工、組長和助理四層崗位,分別對接專業培養的從低到高四層人才培養目標,即“知商、會商、能商和精商”。“知商”和“會商”是“能商”和“精商”的基礎,“知商”指了解電子商務的相關范疇,了解從事電子商務基本操作要求;“會商”指懂得利用電子商務從事相關行業簡單應用工作;“能商”指能夠獨立從事電子商務相關項目;“精商”指能夠熟練掌握電子商務相關技能,協調指揮電子商務相關項目的運作。“能商”和“精商”不僅對技能有較高要求,更對知識和技術的靈活運用有較高要求。因此在中職階段主要圍繞“知商”和“會商”的目標進行培養,在高職階段以“能商”和“精商”為教學目標進行培養,通過設置課程模塊和課程深度來實現教學目標和崗級遞進的一致性。
(三)以崗位能力考核為標準,是形成電子商務專業“中高職3+3分段培養”課程體系培養目標的依據
在電子商務劃分崗位的基礎上,通過設置專業課程模塊與之對應,通過教學課程模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依據崗位能力作為考核標準,每一個崗位都對應一個考核標準,考核標準與課程標準相一致。這些標準又分別和企業的從業角色考核相呼應,從而真正實現職業崗位標準與課程培養標準相對接。
二、基于“崗內分層、崗間分序”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設計的方法和實施
(一)電子商務崗位能力分析
基于“崗內分層、崗間分序”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構建是以崗位劃分和崗位要求為前提的課程開發方法,通過對大量的電子商務企業進行調查,對電子商務領域涉及的崗位進行梳理,經過歸納最終選擇比較有代表性的崗位,然后對這些崗位所需要的專業能力進行解析,按照通用能力和特定能力進行分類,依據能力培養目標最終形成專業基礎課程和崗位課程(圖1所示的是電子商務專業部分能力的示意圖)。
通用能力是基于某一業務部門的工作任務中每一個員工都具備的基本專業能力。根據角色不同精通程度的要求有所區別。特定專業能力是針對崗位設定的,是勝任崗位工作所必需的特定技能。
(二)根據崗位要求不同對技能進行分層
按照崗位的要求和崗位的實現難易程度對技能進行等級劃分,如圖2所示,來設定技能深度等級表,根據崗位不同設定崗位應具備的通用能力和特定能力,定義技能和崗位所需要的課程模塊內容和實踐操作訓練內容,最終形成人才培養所需要的課程體系。在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中,我們把本專業適應的崗位層次分為四個等級代碼為L1-L4,分別對接專業培養的從低到高四層人才培養目標,即“知商、會商、能商和精商”的不同崗位,然后通過四個等級的目標,設置對應L1-L4不同層次的每一個課程內容,最終形成每一門課程的課程標準,中高職階段不同層次培養目標可以選擇L1-L4所需要對應的課程模塊內容。
(三)依據崗位發展路徑構建崗位能力等級模型
在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隨著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在不同的培養階段對應的崗位也不同,技能水平和崗位要求的匹配,是崗間分序培養的重要內容,圖3是電子商務崗位能力等級模型。該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電子商務在職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能力要求。
(四)通過崗位的劃分和要求將崗位與專業計劃分層對接
由于中高職培養目標不同,對應的崗位也不同,在對崗位進行解析的基礎上,確定中高職階段對應的實踐內容,通過不同的實踐階段完成不同的技能培養目標,如信息采集認知、信息布崗認知對應中職階段;信息采集員、網絡編輯員、網絡推廣員等有中職也有高職階段,信息加工組長、網絡營銷組長等由高職階段完成。它解決了不同階段培養目標和崗位實踐的一致性問題。
(五)電子商務崗位與電子商務專業計劃的課程模塊對接
在電子商務劃分崗位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專業教學課程模塊與之對應,實現了通過課程模塊的教學來完成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每一個模塊課程不但包括知識模塊,還包含了技能培養模塊,這種以崗位訓練為主的課程模塊不但完成了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教學,還培養了該模塊對應的崗位技能;同時每一個崗位都對應著一個考核標準,考核標準又分別與課程標準相一致,這些標準又分別和企業的從業角色考核相呼應。
(六)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中高職課程模塊的劃分和對接
通過對電子商務崗位能力解析,依據學生職業能力發展規律,圍繞崗位實踐要求進行崗內分層和崗間分序的研究設置。按照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職業技能和崗位的需求,將電子商務專業適應的崗位層次分為四個等級,代碼為(L1-L4)分別對接專業培養的從低到高四層人才培養目標,即“知商、會商、能商和精商”的不同崗位或者不同層次所需要的課程掌握程度的要求。在每門課程上劃分L1-L4四個課程等級模塊,根據培養要求不同選擇不同的層次內容。最后形成“中高職3+3分段培養”課程模塊,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人才培養方案。
三、實施新課程體系帶來的問題與思考
(一)去除中高職重疊課程內容后,帶來了課時量的減少
在高職階段的課程中基礎類課程下移到中職階段,中職階段的偏管理類或者知識難度較大部分上移和高職階段合并重疊后,使中職和高職階段的學分數都減少了30學分左右,由于在校學生的學習時數的要求,在減少的學分學時中,中職階段增強了一些素養課程內容,比如增加了《素質拓展》《團隊合作》等內容,這些內容以輔修課程形式進行開展,不但增強了基礎階段的素養,也提高了學生受挫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在高職階段,增加創新創業課程,對高職階段課程進行修訂,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前增強職業意識和創業意識。
(二)根據崗位層次不同設置了不同的課程模塊后,帶來了教學資源的組織困難
由于專業教學課程是按照對應的崗位劃分為四個不同等級模塊層次,即L1到L4對應的四個層次,根據每個等級的培養目標不同分別對應著不同層次的課程內容,但在已有教材中往往使用了中高職獨立的課程標準,因此在實施過程中,配套的教材資源因出版社在組織出版的過程中,還不能完全按照這個體系進行組織出版和印刷,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因此現階段課程模塊資源主要以校本教材為主進行教學和試點。
(三)按照崗位等級和模塊化組織課程體系后,帶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不適應性
本課程體系是依據崗位需求構建而成的,因此不同的崗位對應著不同的課程內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不同的崗位所需要的課程內容不一致,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的一門課程對應著一本教材的教學模式,要以崗位等級需求不同,組織不同的教學模塊內容實施教學,這就造成教師在組織教學實施過程中產生不適應性。因此在組織教學前,需要對任課教師進行培訓,需要對本課程構建的目標和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進行講解,讓教師理解以崗位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的特點和實施方式,以更好地完成教學。
參考文獻:
薛文霞,高春津.基于“崗內分層,崗間分序”的中高職銜接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研究初探[J].電子商務,2016(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