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霞
[摘 要] 現代學徒制對解決當前我國人才市場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現代學徒制應用范圍的擴大,與之相匹配的課程體系也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以適應這一新型育人模式。分析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現代學徒制環境下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和構建過程,深入產教融合,以期符合當前國家人才的培養需求。
[關 鍵 詞]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改革和創新;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98-02
一、引言
2014年8月教育部頒發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文),《意見》明確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膽探索實踐,著力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現代學徒制對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深化產教融合、推進工學結合、實現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
二、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呼喚現代學徒制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逐漸成為世界汽車制造業重要地區。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1年—2015年,我國汽車制造行業從業人數從361萬人增加到494萬人。這種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社會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職業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由于技能培養與崗位就業脫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矛盾。在此背景下,推行現代學徒制可以實現企業與學校雙主體辦學方式,在學生身份、課程體系、資質考核等方面均發生變化,通過深化“校企融合”“工學交替”,促進企業和高職院校聯合培養出企業、行業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技術型人才。
三、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現狀
(一)課程設置與企業產業需求脫節
目前高職院校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課程設置與生產過程脫節現象明顯,專業定位不準確,與汽車制造產業的需求相去甚遠。多數院校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是依托汽車后市場而開設,依附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來辦學,體現不出汽車“制造與裝配”的專業特色。在汽車產業鏈中,汽車制造環節是其就業的主要去向,“四大工藝”是汽車制造環節的核心,即汽車沖壓、汽車焊接、汽車總裝、汽車涂裝。從職業崗位來看,企業以“四大工藝”為主要工作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后,也應以“四大工藝”為情景進行學習,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從課程體系角度來講,“四大工藝”應作為專業核心課程,重點培養學生在汽車四大工藝方面的設計與實操能力[1]。事實上,很多學校忽略了專業核心內容。
(二)教材建設滯后
傳統的教材因編寫出版周期過長,在教學內容上落后于當今專業主流技術。高職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應以培養學生的車身“四大工藝”設計與實操能力為目標。掌握汽車四大工藝并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技能是汽車制造與裝配高職生的專業核心優勢。目前市場上沒有針對性很強的教材,使用的教材偏理論,形式比較單一,而且和實踐聯系不緊,影響了學生的認知能力,也不符合產業對人才的需求。
四、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
(一)專業定位
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主要面向汽車整車制造、零部件生產制造企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在汽車制造領域,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及整車制造、產品檢測及調試、故障診斷與維修、現場生產管理、裝配工藝管理等相關工作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二)課程體系重構思路
(1)通過人才市場調研,對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專業培養目標,確定職業崗位群。(2)分析崗位群職業能力。邀請汽車零部件及整車制造領域專家開展實踐專家研討會,明確職業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進一步確定職業綜合能力要求和職業素質要求。(3)以典型崗位職業能力為依據,按不同課程性質,將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核心專業課程體系。
(三)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職業崗位與崗位能力要求
根據對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車有限公司等汽車整車制造企業和多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深入調研,確定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崗位群,并對崗位能力進行分析,如表1。
(四)依據崗位需求設計課程體系
根據現代學徒制“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的要求,兼顧職業道德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專業課程進行改革與創新,構建“理實并行,校企互通”的課程體系,如表2。
(五)課程資源的開發
1.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模塊
按照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的要求,建設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需要企業和學校深度合作,對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進行改革,將生產性的實訓融人其中,創立以實踐能力為主線、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框架、以項目驅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與合作企業專家和業務骨干共同開發適合本專業課程體系、職業核心能力的課程模塊。
2.校企實踐教學條件共享共建
在實訓教學實施中,充分與合作企業進行對接,按照企業學徒標準和學校教育的標準、組織和內容要求,依托學校實訓基地、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和企業生產崗位,校企共同按照生產模式的實踐教學要求建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五、結束語
課程體系的重構是現代學徒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一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本課程體系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和崗位對接要求,遵循職業成長規律,校企共同開發,以企業具體工作任務作為課程開發的任務模塊,以培養出現代企業需要的“召之即來,來之即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張國豪.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建設芻議[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5):32-35.